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与科普宣传 融合发展的工作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地震局为例

来源 :城市与减灾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2008年汶川地震后,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地震部门,都意识到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公众对地震科普的需求陡增。而地震部门经过了这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科普宣传的内容、形式、载体和覆盖面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再一次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推到了新的高度和热度。
其他文献
引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作为整个防震减灾科普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属性。近年来,青海省地震局在藏民族和民族地区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防震减灾科普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科普之路,创作了一批带有浓郁藏民族特色的防震减灾科普精品。无论是对科普内涵的精准把握、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整合旅游和地震科普资源建成的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做到了景点旅游、地震文化传播的一体化。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起长效健全的运维机制,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成效显著,是地震部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益事业的有益尝试。
长期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如今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仍遭到严重的制约,而其中国际贸易融资难已
利用性技术创新是企业把已有的知识、技术和市场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手段,能够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本研究基于创新的互动观点和领地性理论探讨了组织领地氛围对企业利用性技术
一个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演变与该国的国情以及安全环境(占主导地位的威胁类型)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当,科技、经济实力强大,同样处于公共安全与自然灾害形势复
为了解苏州高新区夜间光环境现状,对高新区夜间环境照度、亮度、广告与标志灯数量进行了调查测量.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指出了高新区道路、居住区、商业街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近年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多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肺炎、禽流感、甲型H1N1等。特别是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社会生
对残损油画进行修复,其目的是对作品的保护。实现保护的目标必须具备一种有方向感的控制,而控制的前提就是修复的必要性或者说文化依据。对于具有本体艺术风格的油画,笔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