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来源 :旗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x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13个“显著优势”之一,把“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13个“坚持和完善”之一,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充分体现了制度自信,让人民群众备感亲切、备受鼓舞。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了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11月13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西藏自治区宣讲,作者来到西藏大学回答师生提问。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安居乐业,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6年的98元增至2018年的28228元。各级各类学校已达51.9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0多万,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7.3平方米,近14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居民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超过9.5亿人。2018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真理不畏挑战,事实胜于雄辩。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不断得实惠的奇迹。

正确把握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站在新起点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作出新部署,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决定》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整体纳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之中,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比起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安排,《决定》在“七有”之后加了一个“等”字,其内涵更为丰富,既可以理解为更高质量的要求,类似党中央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的更高质量的“七有”那样——“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也可以理解为“七有”是开放的体系,随着实践的推进,“八有”“九有”都可能出现,体现了我们党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生活的赤子之心。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任何工作,包括改善民生,都不能超越这一基本国情。拉美、中东和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训表明,不切实际的高承诺、高福利、高债务,最终要么失信于民、政府垮台,要么债务累累、财政危机。我们要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要着力健全和不断夯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制度基础,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格外重视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和最薄弱的环节,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支持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扩大购买服务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要促进公共资源着力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要推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供服务。

落实好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点任务


  《决定》从4个方面部署了民生保障制度方面需要深化的重要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关于就业。要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要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关于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要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关于社保。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要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要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要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关于健康。要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要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要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要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
  今年11月12日在西藏拉萨市农村宣讲时,有村民问我,《决定》能给农民带来啥利益?我说,《决定》的每句话都跟大家有关系,只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四中全会擘画的制度体系干下去,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会更高,今后的生活就像“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
其他文献
杜莹是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核应急协调管理处处长,曾在军队服役15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16年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当笔者在国防科工局(国家核应急办)核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见到杜莹时,她正在研究部署6月份我国将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晤核应急安保事宜。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皮肤白净,鼻梁高挺,中等个头,气质干练……这是她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新年伊始,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召开“机关微党建·支部工作法”总行机关党建述职分享暨十九大精神学习推进会,交流分享机关各支部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分享会以“微党建”为核心内容展开,以沙发论坛为主要形式,总行机关24个部门进行支部微党建交流和展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极富价值的经验呈现、新颖独到的观点论述、中肯精辟的意见建议、围绕焦点的见解分析,还有
董倩在武汉抗疫前线采访。  4月28日,武汉,晴。  初夏将至。此时,城中樱花虽杳然无踪,但其他花朵正次第绽放。蓝天、白云、暖阳下的街道,喧闹嘈杂、熙来攘往。  堵车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武汉前方报道组的工作车也挤在马路上,缓慢前移。从驻地到火车站,原本只需15分钟,但今天却用了20分钟。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即将离汉返京的董倩由衷慨叹:“堵车的短短5分钟,眼前的人间烟火气,不正是我们举全国之力鏖战3
3月27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讲座第十五讲在京举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同志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专题辅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吴汉圣主持。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110多个部门的45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  刘永富同志围绕“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主题,从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发展条件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理解把握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重大判断的重大意义  作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
20 1 8 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也应运而生,迈出了前进的新步伐。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希望
6月13日—15日,國务院国资委组织举办管理局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理论研讨培训班,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精准理念,认真做好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培训班上,参训人员围绕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等主题作交流发言。
2019年,面对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持稳中求進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好“六稳”工作,产业发展持续升级,市场需求稳步扩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为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
7月29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讲座第十九讲在京举办。中央政法委委员、秘书长陈一新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作专题辅导报告。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吴汉圣主持。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110多个部门的4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  陈一新以“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担当”为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百年大变局之中
外交部翻译司党总支下属法文处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讲政治高度、讲学习深度、讲奋进力度、讲情感温度“四讲”工作法,为筑牢新时代外交翻译基层战斗堡垒打下坚实基础。  讲政治高度,做到忠诚奉献。支部针对青年占比大的实际,利用“三会一课”,紧扣外交翻译职责定位,聚焦外交翻译政治属性,树立明确导向,把“永葆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赤子心”视为外交翻译的立身之本,把树牢“四个意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