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急性盆腔炎患者接受少腹逐瘀汤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急性盆腔炎患者80例,以双盲法,随机分组,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每组40例,对照组急性盆腔炎患者接受康妇消炎栓治疗,直肠用药,每天1次,每次1粒,观察组急性盆腔炎患者则少腹逐瘀汤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少腹逐瘀汤治疗,患者口服用药,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用药,分析2组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不良
【机 构】
: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
【基金项目】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402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急性盆腔炎患者接受少腹逐瘀汤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急性盆腔炎患者80例,以双盲法,随机分组,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每组40例,对照组急性盆腔炎患者接受康妇消炎栓治疗,直肠用药,每天1次,每次1粒,观察组急性盆腔炎患者则少腹逐瘀汤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少腹逐瘀汤治疗,患者口服用药,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用药,分析2组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其治疗前后CRP、IL-8、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急性盆腔炎患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后CRP、IL-8、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盆腔炎患者接受少腹逐瘀汤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好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对其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DCPD聚合反应和制得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比S/B为30/70的SBS对聚双环戊二烯(PDCPD)的改性效果最好,当含量达到6%时,材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混合痔术后腹痛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混合痔术后腹痛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与丁组。甲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电针足三里治疗,丙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耳穴贴压治疗,丁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电针足三里治疗+耳穴贴压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3 d后腹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及腹痛持续时间,并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
"十大育人"体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应遵循实践创新的工作原则,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编制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计划,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与道德素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十大育人"体系下有效开展各方面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夯实基础。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治疗前后CSM患者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的变化特点,从而定量评价手法推拿对CSM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CSM患者进行2周手法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行MRI检查,测量并分析C3/4、C4/5、C5/6、C6/7水平4组共120个节段的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变化。结果:病变节段(66.7%,80例/120例)脊髓/硬脊膜囊面积比值手法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节段
思想政治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学中强化生命的策略。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探索有效的生命教育方法,系统挖掘生命教育资源。
碳足迹核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地区碳减排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工具和实践案例。文章在梳理碳足迹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碳足迹概念、碳足迹研究尺度、碳足迹核算方法及应用范围归纳总结碳足迹研究进展,从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政策因素4个方面分析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基础模型(Kaya模型和IPAT模型)、拓展模型(STIRPAT模型)、各影响因子对碳足迹变化的贡献定量分析模型(IDA模型、P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在芳纶织物的表面负载MOF材料Fe-BTC。通过红外、扫描电镜、EDS分析了Fe-BTC @芳纶的表面形态以及组成结构。并测试了Fe-BTC @芳纶催化双氧水降解异丙隆的性能。结果表明,循环自组装20次的Fe-BTC @芳纶复合材料在双氧水浓度为20 mmol/L下,24小时可将5 mg/L异丙隆完全降解。Fe-BTC @芳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了97.4%,表明Fe-BTC
2-甲基-2-丙烯酸-2[(2,3,3A,4,7,7A-六氢-4,7-亚甲基-1氢-茚基)氧]乙酯(DCPEMA)与双环戊二烯(DCPD)经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制备了共聚物,对聚合工艺进行了考察,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n(DCPD)∶n(DCPEMA)对共聚物表面亲水性、力学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DCPEMA通过打开烯烃双键的方式,与DCPD生成共聚物。随着D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