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师黄智设计作品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e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爆发短期内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的挑战。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在对未来两年共八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预测的同时,可对2020年对冲疫情冲击所需的不同力度的宏观政策组合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乐观、保守和悲观情景下,2020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将分别下滑至5.09%、4.59%和3.18%;(2)为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即2020年GDP增速要达到5.62%),2020年需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
期刊
基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对2020年三、四季度以及2021年四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更新。结果表明:受疫情冲击的影响,2020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将大幅回落,但依然能够保持2.0%左右的增速,CPI预计将上涨2.47%。虽然疫情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逆转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但是,短期内宏观政策应充分重视疫情冲击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以及疫情冲击对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和消费
<正> 初长洲:对我国哲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研究工作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使人们从“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往未曾有过的日益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哲学工作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做了许多引进和创新的工作。出版了相当数量颇有价值的著作(包括译著)。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这些都一定程度地为人们开阔视
<正> 一九八五年十月至一九八六年十月,我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语言系的亨利·卢斯基金的讲座教授,从事关于《金瓶梅》的研究。其间,我于一九八六年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七次预测发布。本次预测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共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值,继续跟踪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模拟分析了当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稳中趋降”的态势还将延续,增速下滑的幅度取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方向。当前减税降费政策主要从供给端为企业“降成本”,在外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提高以及国内市场消费增速趋
<正>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而刑罚的对象是犯罪。所以,犯罪问题是刑法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犯罪呢?我们认为要全面地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犯罪这一概念的层次性,进而要明确犯罪构成及其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什么是犯罪。这就是犯罪观、犯罪概念、犯罪构成。 一、资产阶级犯罪观和马克思主义犯罪观 所谓犯罪观,就是人们对犯罪现象的全面的、根本的看法。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犯罪观。资产阶级犯罪观概括起来有
激州之名,仅见于唐代。在爬梳地志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历史进程的考察与政治地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前后两次置立与罢废均出现在朝廷用兵淮西的特定时空背景之中。德宗朝为防淮西与河朔三镇连结而出兵征讨,李希烈先以郾城县建置溅州,又省沔州入黄州,从而北占汴州,一度僭越称帝。李希烈败亡后,溅州旋即被废,淮西仅余蔡、申、光三州。宪宗朝再讨淮西,于最前线置行郾城县与行吴房县(遂平县)以归降人户。后裴度亲临郾城督战并最终平定吴元济,即以郾城县置溅州。为绝后患,朝廷最终彻底废除淮西节镇,而灏州也再度被废,可见其置废的战时特殊性与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8年10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五次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来自于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减速。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GDP增长的负面冲击影响有限,但应高度关注贸易摩擦对以制造业出口为导向的民间投资增速的负面冲击影响。针对当前中国家庭部门负债率急剧增长的现实所进行的宏观经济效应经济模拟结果则表明,家庭部门负债率的上升,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大的抑制效应,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在贸易摩擦有可能继续
<正> 在现存的《金瓶梅词话》一书中,有一篇东吴(即苏州)弄珠客撰写的序言。人们认为这位弄珠客便是明代著名出版家、散文家和戏剧家冯梦龙(1574~1646)。杭州本也有这篇序言,但是在《金瓶梅词话》本中,却特别标明了这篇序言写于1617年,这就表明这部长篇小说的刊刻年代。另外还有一篇没有标有年代的“跋”。它是由一个化名为廿公的人写的,廿公是二十笔画的某人。人们认为,此人便是袁宏道,因为他的名字实际上刚好是廿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