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胜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myaccou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一个DV爱好者如何能迅速步入专业的行列,其中一个窍门就是要掌握把画面拍稳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是营造视觉美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专业摄像师的基本要求。观看电影电视片中沉稳的固定镜头、平滑的运动镜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很实用的技术要领,学会巧妙应用辅助器材和身边一切有利条件,让画面达到这种专业水准,在稳定中制胜而出,超越一般DV爱好者的技术水平。
  
  手持摄像机技巧
  
  正确握持摄像机对于取景构图、拍好画面至关重要。如果握持姿势不正确,会导致摄像机握持不稳,画面素材抖动无法正常使用。特别是利用液晶屏进行对焦构图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更容易引起摄像机的不稳定。
  下面介绍几种最基本的姿势,灵活运用就可以拍出清晰稳定的画面。
  
  持机拍摄要领分析
  胸下位持机要领
  这种持机方式以摄像机位于胸部下方为特征,可以更方便改变摄像机的俯仰角度,适用于拍摄一些特殊视角。
  低角度持机要领
  当摄像机位于腰部以下拍摄时,可以称为低角度拍摄,这时摄像师可灵活采取蹲、跪、坐等姿势。手部握持选择胸上位或者胸下位时握持的方式。
  胸上位持机要领
  这种持机方式以摄像机位于胸部上方为特征,是很多人最惯用的一张持机方式,也是最省力的一种方式。
  
  当摄像师站立拍摄时,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还可以原地手持摄像机进行一些简单运动。这里介绍一个常用的持机抬升的技巧,此时人体类似一个小型的升降机,可利用身体能够灵活蹲下和站起的特点。
  在提起摄像机的时候,要注意抬起机器的重心才能避免晃动,两手同时用力。身体可以从刚开始的前后脚开立半蹲,逐渐站起,最后成站立姿势。整个过程刚开始时要屏住呼吸,力求要稳;中间过程可以稍稍快一些;落幅要渐渐进行,收势不能突然,同样要平稳。
  
  手持拍摄的综合运用
  掌握了正确的持机方式非常有利于把固定镜头拍好,但是固定镜头并非固定机位,同一场景在光线、轴线合理的情况下,应有多角度、多方位、多景别的画面构图。
  剪辑时应运用不同机位、景别的镜头,按照逻辑关系或剧情发展合理组接,让观众能够看明白摄像师所要表现的内容。
  
  巧用运动镜头
  除了固定镜头的拍摄,运动镜头能使成片更加生动,摄像师原地可以手持摄像机进行上下和左右摇摄,或者利用人体蹲下和站起的方式,进行摄像机的简单升降拍摄,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手持机走动拍摄。但是如果你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要少用这种方法,否则让镜头动起来效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不动。而且专业影视片中流畅平滑的运动画面,那是使用到专业稳定器,不是单靠人体稳定拍摄能够实现的。
  
  利用专业辅助设备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把画面拍稳,借助必要的专业辅助设备是必须的。专业摄像师常用到三脚架、独脚架、手持稳定器等来辅助拍摄。我们要多学习这些专业人士的经验,通过不断实践把技巧牢记在心,并不断地总结提高。
  
  使用三脚架和云台的技巧
  在摄像中,三脚架与摄像机有时同等重要。三脚架最好选择专门针对摄像拍摄的专业三脚架,材质选择要兼顾便携性和稳定性的双重考虑。优质三脚架能够让摄像师专心于所拍的内容,不需要为画面的稳定性操心分神。在使用前要把三脚架选择放置在地势平坦的地面上,如无特别要求,拍摄的画面一定要水平,可以借助三脚架或者云台上的水平仪来调整水平。
  优质的三脚架必须配上优质的云台,选择的云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阻尼适当,这是拍摄流畅的摇移镜头的重要保证。阻尼合适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摄像机俯仰运动到需要的地方时,能自然定住,不会发生前倾和后仰;二是在摇镜头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不会有发涩的感觉,给起幅和落幅画面造成抖动。
  
  采访中三脚架的运用
  采访是DV拍摄的一个常见内容,如果采访时间很长,又不带三脚架,不仅摄像师无法长时间保持稳定,而且摇晃的画面在新闻或纪录片的后期编辑中很难使用。三脚架在采访时的高度很有讲究,一般是选择摄像机和被采访对象视线平齐,这样显得被采访人更加自然,脸部也不会变形。俯仰角度过度的镜头不适合在拍摄采访时使用,会让观众认为摄像师对被采访对象的评价有个人倾向,显得不客观。
  
  其他辅助设备
  高级用户拍摄运动画面,可以使用摇臂、升降机、轨道、减震器,这样的拍摄方式可以大大减小摄像师手持过程中的抖动,同时让镜头的运动方向更加多样,作品表现更加生动。
  
  利用周围环境
  
  有的拍摄情况下,因为情况紧急、空间条件限制等原因,无法使用到三脚架和云台,这时候摄像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物品作为辅助参照物和辅助支撑点。这种方式既简单又实用,能够让画面拍得稳定而又水平,满足后期剪辑的需要。
  
  在没有水平仪时,也可以观察取景器中的水面、建筑物、旗杆或电线杆是否水平或者垂直。
  当遇到特殊情况无法使用到三脚架时,摄像师要学会利用拍摄环境中的物品作为支撑。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只要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合适的支撑物,桌子、椅子、椅子背、立柱、墙壁、树木等都可以发挥作用,不仅保证了画面的稳定,而且这些支撑具有不同的高度,丰富了画面的拍摄角度。 如果需要在运动中保持稳定,可以借助汽车、摩托车、滑板、手推车等可以移动的物品,进行跟踪拍摄。
  
  实用技巧手段
  
  在拍摄实践中,可以使用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手段,能够帮助摄像师拍出更加稳定和流畅的画面。下面的几点或许你已经知道,这里强调出来就是要告诉你,千万不能小看这些细节处的改善。
  
  使用广角焦段拍摄
  当要走动拍摄时,建议使用镜头的广角端,因为这时视角大、景深宽,一般小的抖动不明显。而且使用广角既可以拍稳,又容易拍实,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夸张效果,所以当你靠近人物进行拍摄时,尤其要注意人物面部的变形。
  
  区别使用变焦杆
  专业摄像机一般在手柄和机身右侧均有变焦杆,很少人注意两者的区别。手柄上的变焦杆一般用来改变焦距,当你分别拍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画面时,可以利用它来很方便地变换景别。建议不要用它拍摄变焦推进和拉出的画面。因为它的特点是从速度0到固定的速度之间没有变化,使得推拉画面看起来突然而生硬。如果要拍摄推拉变焦过程的画面,一定要使用摄像机右侧的变焦杆,可以利用手指力道的变化,实现变焦的无级变速,画面推拉启动时不会显得很突然。
  
  摇镜头
  摇镜头可以起到展现宽广的场景,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等作用。因为涉及到身体的转动,所以要让身体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最稳定和舒适的状态,才能保证最终的摇镜头一气呵成地完成。
  
  摇镜头时,脚尖方向朝向摇镜头的落幅方向,身体从起幅向落幅方向转动。开始摇拍,应该缓起缓落,前后留有不小于5秒的固定镜头。摇镜头就一起一落,不可再起再落。摇的过程应平稳,速度一致。后期剪辑时应避免加速处理,否则会非常抖动。所以拍摄时尽可能计划好在后期使用的镜头长度和速度。建议分别拍摄“快、中、慢”三个到五个不同速度,同时避免边摇镜头边推镜头的拍法,因为初学者一般推不到适当的位置,结果拍到的落幅画面构图视觉效果很差,整个摇镜头后期就不能使用。
  
   利用肩带
  摄像机的肩带看似不起眼,但是有时在拍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挂在摄像师脖子上,防止摄像机摔落,而且还能起到稳定拍摄的妙用。
  
   使用自带防抖功能
  现在大部分的高清数码摄像机都具有防抖选项“STEADYSHOT”,手持拍摄时可以设置为“开启”状态,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方便。
  
  生活是如此美好,作为一名摄像师要拍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不仅要时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要熟练掌握稳定拍摄的技巧。只有这样,你的画面才能吸引观众,最终让观众和你形成情感的共鸣。
  [责任编辑:顾峰]
其他文献
■ 故事简介  作家兼插图画家布莱恩·塞兹尼克(Brian Selznick)的画册《造梦的雨果》(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讲了一个“悲惨世界”般的故事:1931年的巴黎,住在中央车站大钟背后的孤儿(Asa Butterfield饰),和醉鬼叔叔生活在一起,平日必须靠偷来吃喝才能填饱肚子;而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修好死去爸爸留下来的机器人,从而知道爸爸死去的
期刊
马烈说:“我们从不狂言要去征服一座山峰,只是谦卑地去接受大自然的安排,挑战自己。踏着千年的冰川,滑行在天然野雪中,我们的心灵已被敬畏的大自然涤清了,足够。”   马烈和小烧的登山滑雪纪录片《慕士塔格的蝴蝶精灵》,在一年前获得了户外探险金犀牛最佳DV大奖。一年后当我采访他时,马烈依然充满感情地说,“身在北京,回忆着这次登山滑雪之旅,心依然留在了慕士塔格峰,那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我相信那一次“
期刊
2011年9月,象象影视接到了一单化工企业的宣传片的摄制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企业宣传片都是我们的作品,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但是由于这个企业的特殊性,在创意和摄制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也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创新,希望借这个机会将我们的经验分享出来以飨读者。    难点    一说到化工企业,大家脑子里想象的肯定是锅炉和管道纵横交错,整个现代化工业的感觉。其实不然,我们要拍摄的这个化工企业主要
期刊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递、媒体的宣传以及影视文化交流推动,婚礼摄像在婚礼上尤其受到新人的青睐,“北婚南摄”、“南婚北摄”是新人在婚礼上选择适合自己婚礼拍摄特点的一种方式。   2011年11月12日,我带领我的团队来到苏州拍摄一场婚礼,再次之前我的婚礼作品在网上发布,有很多人喜欢我的情感作品,也是经过苏州皆思影像工作室的介绍,我们才顺利进行这次拍摄任务。     >> 设备    我们这
期刊
2011年11月26日至30日第十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举办期间,我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工作人员,担任此次会议摄影摄像的记录报道工作。对于摄影来说,因为平时的工作经常接觸,拍摄大大小小的会议也已经有很多次,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是这次我的任务还包括摄像任务,对于平时使用摄像机机会相对较少的我来说,心里对于能否把摄像拍摄工作圆满完成还是没有把握,但是最终携带去的索尼HXR-MC58C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期刊
第一次得知纪录片《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在一次活动上,年轻的独立纪录片人徐雷和侯正在为自己的这部影片筹募拍摄资金。这两位年轻人即将要完成的事业是那样动人——关注一批用影像追溯整个民族历史的孩子,而他们更是要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可贵的是,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却不仅仅停留于观念和口头禅,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因为纪录片的存在,这件事情变得颇具历史的凝重感。    缘起“看历史”    纪录
期刊
2010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中,我们又看到了许多执著于DV影像的作者,他们用DV展现才华,用影像表达感受。如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小看视频的力量,而动态影像也出现在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每年各个行业都能涌现出很多拍摄动态影像的业内精英。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DV发展的趋势是蓬勃向前的。  作为一直致力于推广“前沿的技术,优秀的名家”的《大众DV》杂志,在每年岁末都向业内推介十位在当年业绩斐然的名家
期刊
仅仅几分钟时间,却浓缩深刻观察和思考,这是当下越来越多视频作品的呈现方式。快节奏的生活,注定让DV作品向“短”发展的趋势愈演愈烈。“短DV”既让制作者“出品速度”更快,又满足了“日新月异”的视频网络需求。在国内,大量DV创作者已经开始成规模地制作短片,甚至有电视台专门搭建了短片电影节平台,可以看到,中国的“短片浪潮”已经到来。    专家    司徒兆敦  中国纪录片推动者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期刊
在2011年底闭幕的2011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65部入围的优秀纪录片中,多部国产影片在纪录片节中脱颖而出。独立纪录片人范俭的最新纪录片作品《活着》获得本届纪录片节的评审团特别奖。这部使用索尼PMW-EX1R和佳能EOS 5D Mark II拍摄的纪录片,不仅仅在画面上获得认可,更重要的是,这部讲述地震灾区母亲再生育题材的影片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     缘起    2009年的夏
期刊
2011年,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的品牌格局和产品格局的走势都较为稳定。索尼在家用数码摄像机和专业数码摄像机领域均独领风骚,且领先优势不断扩大。松下和佳能组成第二阵营品牌,积极地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另外2011年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受到其他拥有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甚至智能手机的冲击,市场规模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低端产品首当其冲,而中高端家用数码摄像机和专业产品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小。  市场概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