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拆装沙漏瓶凸显的《指南》精神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s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漏游戏一直得到孩子们的青睐,每次去科学区玩,大家都迫不及待地选择这个内容。今天也是如此,菲菲和洋洋在科学区也玩起了这个游戏。只见他俩激动地将沙漏瓶竖在桌上,看着沙子不停地往下掉,幼稚的菲菲竟然兴奋地拍起手来。突然一个沙漏瓶里的沙子漏不下来了,菲菲看见后自言自语地说:“咦,怎么不动了呀?”洋洋见状,不由分说就将瓶子使劲摇了起来,摇了摇再放到桌上,哈哈,沙子又成功漏下去了,菲菲高兴地大叫起来:“好了!好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链接:科学领域目标1(中班)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评析:这里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材料嫁接法,通过有意识地投放材料来引发孩子的探究行为。案例中发现孩子们在教师提供的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中,既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着探究,可见教师材料嫁接的成功。后来的创造性游戏有的孩子还想到了将沙漏瓶放在桌上轻轻敲、用套圈的塑料棒敲击沙漏瓶等方法使沙子重新漏下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那么多元,足见其探究能力之强,思维之宽广。)
  转了好几圈回到科学区,发现菲菲和洋洋仍沉浸在欣赏沙子漏下去的快乐中,于是教师以同伴的身份申请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看到你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来玩一玩,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菲菲点起了头。我继续微笑着说:“我们来进行沙漏比赛怎么样?正好一人一个。”两个小家伙都同意了。经过商量,洋洋当裁判。只听洋洋发令:“开始!”我们一起将沙漏瓶放到了桌上,第一次,我是冠军,菲菲不服输,嘟着小嘴说:“再来一次好吗?老师。”我点头同意,可是第二次我还是冠军,小家伙们便建议进行第三次比赛。这次比赛时,菲菲看着看着,就大喊起来:“老师,你的沙子怎么漏得那么快呀?我要跟你换一个。”说着菲菲一把夺过了我的沙漏瓶看着我得意地笑,心想:这次冠军总是我了吧!我同意后第四次比赛开始了,菲菲得了冠军,激动得“耶!耶!”地大声呼喊!洋洋不服气了,抗议道:“你这个瓶子里的管子肯定要大,不公平!”“哦,是吗?怎么才能知道到底是不是菲菲这个瓶子里的管子要大呢?”洋洋说:“我来看一看。”本来是能看清楚的,可是玩了一阵,瓶子上、洞洞处粘上了沙子,加上老师为了美观,将两个瓶子的连接处粘了一圈黄色的包装袋,就更看不清楚了。洋洋无奈地说:“看不见,老师。”制作玩具时是想让孩子通过探究、通过观察盖子上洞洞的样子,来发现沙漏瓶的秘密的,现在想来何不引导孩子通过拆装沙漏瓶自主发现其秘密呢?再说洋洋已经猜到大半。我看了下表,已经到了收拾的时间,于是我说:“这个沙漏瓶是老师将两个饮料瓶粘起来做的,可以把它……”“打开来看看。”洋洋接着我的话说。我们一致同意,为了验证猜想,还特意将菲菲的沙漏瓶粘了个五角星做标记。
  《指南》链接: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之一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评析:这里教师是睿智的“助产士”。当发现孩子们只观察到沙子能从上一个瓶子顺利下漏到下一个瓶子,并反反复复地操作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通过沙漏比赛的游戏,引导孩子自主发现沙子下漏速度的差异,并自然地猜想原因,比较机智。)
  下一次游戏时,洋洋和菲菲又一次选择了科学区的游戏,瑶宝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可是过了个双休,瓶子上的五角星不见踪迹了,不过这没有影响两个小家伙拆下来一看究竟的兴致。只见他俩兴奋地将沙漏瓶拆下来,果然看到了盖子上的洞洞有大有小。他俩高兴极了,尤其是洋洋,自言自语:“不是装了管子,是有个洞洞,这个肯定是漏得快的。”菲菲指着戳了最小的洞洞盖接口到:“这个是漏得慢的吧,洋洋。”洋洋认真地点了点头。
  后来孩子们尝试将沙漏瓶连接起来,可是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普遍弱了,再说要对齐并用宽胶带粘连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大家独自试了好久也没有成功,不是胶带粘在一起了就是瓶子不小心掉了。这时,瑶宝提议:“菲菲,你跟我一起试试吧。”两个人合作,虽然粘得歪歪斜斜,瓶子被五花大绑,不过还是顺利制作成了,大家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指南》链接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评析:在幼儿拆装沙漏瓶的过程中,教师当了个悠闲的“观望者”。当孩子们拆沙漏瓶时,发现瓶子里没有管子而只是盖子上戳了洞洞时,根据盖子上洞洞的大小推断沙子下漏的速度时,当一个人不能成功用胶带连接上沙漏瓶时……老师都没有干预,允许孩子们放慢脚步,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同伴的互助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不断促发研究的兴趣,不断发现经验。这是真正在科学探究区中“凸显了幼儿的探究过程”。“懒”一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总结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三大目标的关系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前提性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关键性目标,而“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产物性目标。可见,科学活动更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因此,现在我们的科学区是这样引领孩子学习的:教师只呈现各种各样的、能操作、多变化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让孩子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选择,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观望”,当孩子有问题向老师求助或者孩子的探究一直停留在粗浅的摆弄阶段时,老师才会以玩伴的身份介入指导。如案例中当教师发现孩子们总是停留在简单观察沙子下漏的速度时才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且加入时也只引了下“我们来进行沙漏比赛怎样”?教师是在不断的比赛中让孩子自己发现沙子下漏的速度是不同的,给了孩子充分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空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提问得很清楚“看看沙子漏下来时有什么不一样?”直接将问题抛向幼儿,长此以往,会削弱孩子的“提问意识”与“探究能力”。
  根据《指南》的精神,我们在组织科学区活动的过程中,更凸显的是“关注儿童的探究过程”,即关注“兴趣”、“好奇好问”、“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现经验”等要素。如案例中当洋洋提出“菲菲的沙漏瓶里的管子大”时,老师鼓励其拆装沙漏瓶,顺应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沙子下漏速度的差异、瓶盖洞洞的大小与沙子下漏速度的关系,一个人制作沙漏瓶不成功而调整用合作的方法……只有关注了儿童的探究过程,才能提升儿童探究、解疑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激发探究兴趣”,“提升探究能力”的目标。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国人的创新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他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新能力”。这说明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怎样利用好这段黄金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这是新形势下我
茜茜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会给任何一个初识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社会性发展上,茜茜又是一个略显吃力的孩子。我们和她一起努力,见证了她的成长和进步。虽然在当时看来,成长总是缓慢的,但现在看来,我们更愿意说:成长是安静的。  一、调查——把自己放在对象的位置上  通过跟茜茜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孩子的母亲38岁怀孕,孕期无异常,足月剖腹,3.7公斤;父亲为公司经理,事务繁忙,和孩子相处时间少,茜
期刊
在运用体验的教学策略时,体验的目的、内容、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需要适切,要探索学生高质量体验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要丰富教师的体验内容、发展教师的体验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今后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
导学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 The Importanc
建立高效课堂,就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保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在新课改环境下,应怎样真正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呢?针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中职国家级示范校入围和评比中,中职专业课教学和校本教材制订的首推教学法。通过三种循序渐进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求,旨在把行动导向教学任务模式引入中职酒
教师个体教学实践危机其实就是教师以“受压迫者”的教育身份,在逐渐丧失教育主体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无法辨明自己职教人生的正确取向,致使教师个体常常不自觉地徘徊在“教化”
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颁布,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一股新的改革风潮,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旧观念,也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使得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