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转变住房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城镇住房发展表现出总量基本平衡、供给规模处于高位、市场持续分化的特征.住房需求结构变化、居民支付压力增大、住房保障覆盖不足、房地产金融化对转变住房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以住有所居和市场平稳为目标,推动住房高质量发展要以居住功能优先、供需结构匹配、居住品质提升为导向.为此,提出以加大住房保障为重点优化供给体系,以补足民生短板为契机探索新经济增长点,以加强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制度协同推动市场平稳发展,以都市圈为重点,拓展居住、就业和服务空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转变住房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城镇住房发展表现出总量基本平衡、供给规模处于高位、市场持续分化的特征.住房需求结构变化、居民支付压力增大、住房保障覆盖不足、房地产金融化对转变住房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以住有所居和市场平稳为目标,推动住房高质量发展要以居住功能优先、供需结构匹配、居住品质提升为导向.为此,提出以加大住房保障为重点优化供给体系,以补足民生短板为契机探索新经济增长点,以加强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制度协同推动市场平稳发展,以都市圈为重点,拓展居住、就业和服务空间.
其他文献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实施了农产品进口限制措施,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国际贸易,倒逼中国农产品贸易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阐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国实施进口限制措施情况的基础上,对各国实施进口限制措施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加强国际农产品贸易协作、推进农产品贸易措施标准互认、提高农产品贸易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水平、加快完善农业产业链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在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影响下,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国内需求疲软,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财政压力凸显,面临财政收入增长与支出规模压缩双重压力,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缓解财政压力的有效举措.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采用“最小颗粒度”分类方法作为预算支出标准分类方式,实施分类框架构建支出标准体系、建立大数据预算支出标准数据库等,对优化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3 ~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机制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并不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证实了威廉姆森假说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存在性.同时,研究发现,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利用DEA-Tobit模型,系统分析政府质量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质量会对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政府行政效率对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反腐败力度与该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也呈正相关关系,但政府过度追求经济绩效会降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不一样.这不仅为理解政府质量如何影响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提供了证据,更为如何通过政府质量的提高来提升地方财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三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持股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并促进安全性、流动性管理,包括更低的不良贷款率与贷存比和更高的拨备覆盖率.此外,外资入股对盈利能力处于中间地位的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能显著降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适度的股权集中与分散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收益并降低风险,促进高效经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从短期负债管理角度检验外资入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传
本文围绕要素、产品、金融三大市场,从宏观到微观、从制度到市场,探讨当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路径.普惠金融可以促进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良性运转,有效降低融资主体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助力创新活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服务水平.我国应重视与普惠金融发展相关的基础建设,尤其对区域内基础薄弱地区加强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此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优化区域金融结构,因地制宜地提高普惠金融支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