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妙用出奇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v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古诗词时,常常被其中的叠词陶醉。赏析叠词的技巧和表达效果。很有必要。根据叠词里两字拆开的单字与原义的接近与否,可以把其分成单纯词叠词和合成词叠词两类。前者,古人称其为叠音、重言。它是由一单音词重叠而成,但词素是一个。如《诗经》“关关雎鸠”中的“关关”属于此类。这类叠词大部分是拟声词和形容词,多用来摹声摹状。合成词叠词是把一个字重叠起来,往往是单字本义的强调,达到动作的重复、时间的延长、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等目的。如“点点滴滴”是“点”“滴”量词的重叠,表水滴落时动作的频繁、时间的持久。合成词叠词多分为表形容和动作的两大类。它们一般充当形容词或副词,加强表达效果时常用。下面再举例商榷。
  
   一、内容的变化美整齐的形式美
  
  在鉴赏古典诗词时,要注意叠词的特殊性。寒山的“杳杏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顾炎武《日知录》云:“诗用迭字(叠词)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词的要求:不厌不乱,富于变化。“杏杏”言山路深暗幽远,有幽暗的色彩感; “落落”谈涧边寂寥冷落,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指无声,以阒无音响的冷寂说明人迹罕至,与“鸟鸣山更幽”异曲同工。“淅淅”描风的动态感,“纷纷”绘雪的舞动形;“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但长短迥异。“朝”、“岁”两名词,本不带感情色彩,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氛围中,显得时间的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全诗八句,就词性看这些叠词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一一呈现。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重复而不厌烦,繁赜却井然不乱。
  叠词的妙用,不仅使内容富于变化、烘托单调寂寞的诗境,也使诗篇获得一种整齐的形式美。该诗叠词冠首,结构整齐。又如“石磊磊无山,雷阵阵无雨;雪飘飘不寒,路盘盘不断”,这四组叠词都充当状语。“磊磊”言其状,“阵阵”仿其声;“飘飘”绘其景,“盘盘”述其程。排列整齐,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富于变化。
  
  二、形象的逼真美感情的浓烈美
  
  叠词用得恰到好处,能使所述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一句,连叠四“行”,中间又添“重”字。“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含有时间乘以空间无限远之意。重叠迟缓的节奏,复踏的声调,给人以“走不完”的疲惫感。《声声慢》开篇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叠词,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情”贯穿始终,造就了悲凉的氛围。“寻寻觅觅”,描动作神态,女主人公一起床便百无聊赖,恍若有失,于是东张西望,想找到点啥来寄托自己的空虚无奈!“寻觅”是动词。寻觅啥?得有个表目的的宾语在后。正因为它后面无法加宾语,所以读该词时就可感受到作者终日徘徊而又无所收获的心情。“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寻无所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冷清”为形容词,该词表示清净、孤独。这组叠词不同于第一组,它加深了词义的程度,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天气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是前面两组叠词糅合的产物。它侧重写心境,为递进关系,程度渐深,把内心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三、声音的确切美色彩的明丽美
  
  叠词能摹声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摹落叶声,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之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前文“啾啾常有鸟”里的“啾啾”,以隐约细微的鸟语反衬出山路的清幽。《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句,确切地写出了木兰的叹息声。再如李白《二五弦弹》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中的两个叠词,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清楚。
  “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中“瑟瑟”,形象地描绘了江水颜色的碧绿。《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中的叠词写出了蓝天下的大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青青”言色泽翠绿、轻柔明快;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瞳瞳”二字写出了初升的太阳灿烂明亮的色彩。
  总之,叠词的应用在古诗词中常常是篇章中的亮点。多咀嚼品味,会令人陶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