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转型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yn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向前进步,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消息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面对目前的状况,新闻采编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是无比艰巨的,固有的新闻采编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需寻求突破、不断创新,开发多元化的新闻产品,走新型媒体集合的探索之路,以满足时代要求。本文针对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现状做出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新闻采编人员进行角色转型的可行措施,望能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探究;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人员;角色转型
  1. 媒体融合的含义
  媒体融合是指各种媒体的融合一体化,其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成本降低,从而使得大量信息出现,新媒体诞生。正因为如此,以往旧的传媒利益集团一定要尽快寻找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渠道。与网络对接,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相互整合的过程,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与其说它是一种跨媒介的扩张,还不如说是行业联合的试探。横跨广电和电信两种业务的融合繁衍,开始结出媒体融合的果实。
  媒體融合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媒体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多媒体的原始素材,综合整理、提炼、加工,通过不同媒介传播的特点,迅捷传达信息,表现事件背后的真实,还原新闻的全貌,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2. 新闻采编工作的当前现状
  2.1 目前新闻采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当今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新旧媒体的碰撞使新闻采编工作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许多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达不到媒体融合的要求,从一方面来看,新闻工作器材的迅速更新换代使部分从业者难以短时间掌握其使用方法,后期使用pr、ps等技术进行新闻要素采编时也难以熟练应用。从另一方面来看,能否客观正确评价新闻事件,对于大多数新闻工作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他们在对新闻进行筛选、剖析、整理、编排等一系列工作时,常常会不自觉地带入个人情感,毋庸置疑,这类由于职业素养缺失造成的问题会影响到受众自身对于新闻事件的判断。
  2.2 应对新闻采编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要应对当今新闻采编工作中出现问题,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获取新闻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来采集新闻素材,这种利用时代特点通过网络获取新闻的方式,无疑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量信息的获取在提高新闻工作者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消息难以鉴别真伪的问题,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及时提高鉴别消息真实性的能力,切不可将不知来源,难辨真假的消息提供给观众。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提高,应及时对新闻工作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对他们进行新闻报道测验等来保障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这不仅能纠正新闻采编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能保证受众得到新闻的准确性,从而保障社会舆论的正风向。在新闻行业中,作为新闻与受众之间媒介之一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其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人难免浮躁,但越是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注重细节,倘若工作者在进行采编时人浮于事,叙述原因含糊不清,或者只看得到自己的观点,忽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会让新闻本身缺乏真实性和说服力,难以说服受众,大失民心。
  3. 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要求
  新闻采编人员作为新闻内容的主要编辑者,需要有强大的专业素养,因此新闻工作对于其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要求本身是十分高的。娴熟的摄像和照相技术,客观清晰的叙述文字能力,引导被采访者说出有效信息的采访水平,原本就是需要理论支持、实践训练才能初步有效掌握的高难度工作。尽管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已经如此困难,但在当今的时代也已经是远远不够得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世界进程加快,我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报导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了,当“今年萝卜增长多少这类”新闻标题一去不返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媒体价值观混乱,对同一事物失去从前的众口一词,多种价值观的碰撞,确实体现出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于此同时,主流价值观的作用也愈发重大,我国媒体是党和人民的传播者,维护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媒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新闻采编人员,更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新闻工作素养和新闻职业能力。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关于新闻工作者的指示。这些指示既是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又是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思想武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行动指南,还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要求。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4. 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转型
  4.1 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变得多种多样,但新闻质量依然是衡量新闻的重要要素,这也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新闻敏感度、熟练的表达能力和优秀的写作技巧,能够及时采集新闻,并对新闻材料进行深入说明。质量是新闻报道立足的基石,如果新闻失去了这一性质,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大大降低,媒体融合也就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4.2 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在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要想适应媒体融合,必须转变自身观念,具备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长远目光,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便利工具,将传统新闻报道和新兴传播方式传播媒介相结合,拓宽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吸引不同层次的受众,这样才能在未来新闻行业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4.3 新闻采编人员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互聯网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网络飞速传播,其中不乏大量诈取金钱的诈骗信息和博人眼球的虚假信息。受众所需要的是及时、准确、并且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各种虚假消息。新闻的存在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向人传播准确消息,促进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各种消息中挖掘出真正有效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受众想要的新闻。
  4.4 新闻采编人员要逐渐向全媒体复合型新闻采编工作者转型
  全媒体复合型新闻采编工作者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他们不仅能够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在不同的平台采编新闻,使受众满意,还懂得如何在新闻内容上吸引受众,进行互动,他们既能够处理数据、采编新闻,又能够设计新闻产品,进行营销,精通各种操作。媒体融合要求媒体必须打破以往各司其政的模式,各部门协同合作,将信息汇集处理,共同制作。媒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报纸、官方网站和客户端等系列产品相融合,同步生产,避免重复制作,减少资源浪费,做到媒体融合。此外,媒体可应根据平台不同,打造各具特色的新闻,使新闻内容多样化,让新闻采编人员养成多角度、综合性的报道方式。
  4.5 新闻采编人员要要走新型媒体集合的探索之路
  媒体融合可以将传统新闻报道和新式传播方式相结合,利用多条渠道进行新闻扩散,做到新闻制作统筹兼顾、新闻内容合而不同。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既要兼顾主流专业媒体,也要尊重自媒体,统筹考虑双方的不同特点,充分将两方的优点相结合,吸引不同层次的受众。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创新,共同探索新型媒体融合,力求建立起完备的新媒体融合机制,增强传播力度,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成为新闻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5. 总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媒体融合时代对新闻采编人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新闻采编人员应牢牢把握时机,用良好的专业素养武装自己,利用时代的便利条件进行转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应时刻牢记自身责任,能够分辨信息真伪,向受众第一时间传达正确信息,满足受众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新闻采编人员应坚持向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发展,设计研发各类新闻产品,努力创新新闻内容,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转型不仅能能够促进新闻行业自身的发展,也能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国内舆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祺.关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型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7):115.
  [2]刘树云,杨磊,范晶.关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型研究[J].国际公关,2019(05):38.
  [3]黄彬.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型[J].科技传播,2018,10(05):48-49.
  本文通讯作者:康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兴起了对天然中蒙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研究.我国地域辽阔,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经过研究表明,许多中蒙草药和香辛料有抗菌和促生长等作用.然而,
同期发情是诱导动物群体在同一时期发情排卵的方法,在动物生产中的主要意义是便于组织生产和管理,提高畜群的发情率和繁殖率.在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如果
基于创新教育的理念、极限学习的方法,结合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极限创新学习过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创新精神和
The manuscript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quo of the theory of Timoshenko’s method in stability analysis of compressive levers first, taking an example to explain
例1,男,7月,间断不规则发热,面黄2月。入院时全身呈衰竭貌。血红蛋白36g/L,红细胞1.0&#215;10<sup>12</sup>/L,白细胞0.6&#215;10<sup>9</sup>/L,血小板60&#215;10<sup>9</su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晚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它们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其中阿立哌唑组21例使用
近年来,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发生的肺损伤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肺损伤发生机制与如何预防和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具有抗氧化潜能,能减轻休克复苏所致肺损伤。
目的:探讨持续体重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治疗并完成门诊随访的84例首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所有患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
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前有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肝脏切除的合适范围,降低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