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牛外癀效果好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外癀主要发生在夏季,多由气血相凝而引发,发生于皮下局部软组织,肿胀有弹性,皮肤较紧张。数天后,在肿胀的中央部位出现波动,穿剌能流出“癀”水。患部开始较硬,化成“癀”水后变软,小的如鸡蛋大,大的有碗口大。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颈癀、胸肌癀、肚脐癀、膝癀等。近十年来,笔者自创以下方剂治疗外癀,效果好,供试用。
  一、方药及用法
  1. 用75%酒精将患部擦洗净,取狼毒100克捣碎后与白酒100克混均,敷在癀上,每天1次,最多3次可痊愈。
  2. 如癀已化“癀”水,可先对患部进行常规消毒,然后进行无菌穿刺放出“癀”水,再取陈石灰250克、桐油300克混均,敷在患部,每日1次,连用3~4天。
  二、典型病例
  2002年,兴隆乡涟江村宋某家的1头水牛,开始发现颈部有鸡蛋大小的肿胀物,触摸发热、坚硬,请村兽医治疗,用西药治疗3天无效,肿胀增至小碗口大,笔者采用方剂1,连用2天后肿胀消失,最后加固治疗1天,痊愈。
  2008年,兴隆乡天山村郭某家1头黄牛,在胸肌部、肩部同时出现鸡蛋大小的肿胀,采用方剂1,连敷2天后痊愈。
  三、体会
  1. 牛外癀采用西药治疗效果较差,且花费大,若采用方剂1治疗,效果好。方剂2是在治疗不及时,癀已化“癀”水时使用。
  2. 狼毒有散结、杀虫功效,但有毒,临床上使用方剂1时,如果用手敷必须戴上胶手套。陈石灰敛伤止血,桐油柔润创面,保护肌肤。
  3. 要注意区别牛外癀与牛放线菌病、肝片吸虫引起的水肿,牛放线菌病侵害下颌骨,肿胀发生缓慢,数月才出现小的坚实硬块;牛肝片吸虫后期肝硬化引起全身中毒现象,引起牛颈下组织水肿,运动后水肿消失或减轻。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思南县兴隆乡兽医站 邮编:5651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对诊断儿童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的可靠性。方法快速口服葡萄糖 2 g/kg(最大 80 g) ,蒸馏水 5 0 ml,然后收集终末呼出气 ,测定呼气氢含量 ,1次 /30 min,
法院主导的诉前调解是诉与非诉对接机制当中的具体路径之一,是近年来法院司法实践新的亮点。基于能动司法的角度,理顺法院主导的诉前调解的程序性质、救济手段及效力认定等理
1. 清洁田园 冬季,有些害虫常常潜伏在寄主植物的残枝(果)中越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往往可以消灭大量越冬害虫。  2. 冬耕冬灌 冬耕可以改变害虫原来的生活环境,使土壤深层的害虫被翻至地表而干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越冬虫源;冬耕后接着进行冬灌,不仅可以沉实、风化土壤,而且还能冻死一部分越冬害虫。  3. 铲除杂草 有些害虫在作物收获后,常常转移到田间及周围的杂草上越冬,而到早春这些
结肠运输试验是检查结肠传输功能的主要方法,在便秘的病因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检查简便易行,但要使之成为临床可信赖的检查也并非易事。十几年来,笔者经手结肠运输试验600余
社会作为文化的存在,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素养的和谐构建,个体文化品位的提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形成,家庭文化发挥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是在肠道出现单纯增生性变化的基础上引发坏死性、局部性及出血性肠炎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该病以回肠和结肠段的黏膜呈腺瘤增生发炎为主要特征,主要类型有慢性型、亚临床型和急性型。现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报道如下:  一、流行病学  该病虽已呈世界性分布,但一般只有10%~40%猪场受到感染,受感染猪场也仅有5%~20%猪感染发病,因而该病易被忽视。该病主要经消
第一部分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CD4+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研究目的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多种人类疾病。沙眼衣原体(Chlamydi
将食醋喷施在蔬菜上,有以下好处:1.改善品质。食醋中除含有丰富的醋酸外,还含有氨基酸、甘油等多种化合物。这些物质喷在蔬菜叶片上,被吸收进入植株体内,可增加营养,加快叶绿素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