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自参与了尼克松访华的安保工作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058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出现过尴尬的一幕:正在毛主席纵横捭阖交谈时,美方一在场人员的口袋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响声无法停止,他只好把东西拿出来,原来是个微型录音机,这位美国客人尴尬难容。
  来访的第一天“险象环生”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东郊机场着陆。对他的礼宾规格,许多都是单独安排的。按惯例,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仪仗队为120人到155人,而此次欢迎的仪仗队员多达360人。这种少有的高规格,令尼克松非常满意。欢迎仪式后,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同乘一部红旗防弹轿车,直趋钓鱼台国宾馆。此时,美方四位特工,急促地跳上尼的后卫车,同我(武建华,时任中央警卫局副政委)坐在一起。上车后,他们不及同我打招呼,即刻从衣内把枪拔出,子弹上膛,面视车外,如临近敌,直到住地。一路上他们诧异地看着我,稳坐司机旁不慌不忙,枪也不掏,若无其事。
  午饭后一个多小时,我还在18号楼值班室忙着,周恩来总理来到楼内,找到总统助理査平。周总理说:“毛主席现在要见尼克松总统。”査平赶忙向总统汇报。听査平说,此时,尼克松在宾馆房间,正准备洗个热水澡。获悉毛主席的遨请,尼克松迅速打好领带整装待发。总统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的着装速度说明,他既惊讶又兴奋。
  这天,我没顾得上吃中饭,匆匆同美方特工部主任罗伯特·泰勒一起乘周总理陪同尼克松的后卫车到中南海。当美国客人进入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寓所后,毛主席对尼克松说,今天谈话的范畴是你定的,论哲学。于是,双方各抒己见。在以往的有关记叙中,都不曾提到这次会面期间,曾出现过一个小小的尴尬场面。毛主席的纵横捭阖,和美国人的充分准备,使交谈的气氛一直很轻松很融洽。但就在这时,美方一个在场人员的口袋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声响。他把手放进衣服口袋里摆弄几下,却依然无法使声响停下来,只得无奈地从口袋里把发出声响的东西拿了出来。
  原来,他在衣服的口袋里悄悄地装了一个微型录音机。也许是带子到头了,或出了什么故障,所以发出了声响。他本想在口袋中操作,把声响制止住,但没有做到,只好把录音机拿出来,尴尬地当众关上。
  偷偷摸摸地录音这种行为,毛主席历来是反感的,但此番哲学泛论也没什么密不可宣的内容,美国人已经非常狼狈了,他也就失去了再加揶揄的兴致,便大度地继续着原来的话題,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21日晚7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宴会,欢迎尼克松和夫人。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先后在宴会上祝酒。
  乐队连续地演奏了中美两国乐曲,对宴会有不小的震动。当晚《华盛顿邮报》就报道:“晚宴最后,尼克松总统还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他穿过宴会厅,走向演奏的中国乐队,致谢并大加赞赏。”不过,就在尼克松走向乐队时,美方几位特工,立时起身追随,引起会场一阵小小惊动。我示意对方,请回座位就餐,会场才安定下来。
  雪天游长城、故宫,尼克松大为惊诧
  2月23日晚,周总理陪同尼克松一行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体育表演。就在看表演的时候,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可按预定的活动日程,翌日的上午是尼克松一行游览长城、定陵。
  如果雪一直这样下的话,长城、定陵的游览还能去吗?几位负责安全接待的负责人一时拿不定主意。当体育馆活动结束后,已经很晚了,这时还是周总理一锤定音,不管想什么办法,明天还是按原定日程行动。他告知有关负责人当晚到八达岭沿途实地看看,并议定采取什么措施。
  相关负责人经过实地勘察,报经周总理同意,采取发动群众的办法。紧急动员了几十部洒水车,路面分段包干,连夜对次日游览要经过的路段,进行喷洒盐水和清理工作。同时还安排人力,对登长城的步行道上的积雪,也进行了清扫。2月24日清晨,我根据主车和前后卫车司机的建议,组织他们开了一辆红旗轿车,从钓鱼台到八达岭,亲自跑了一趟,回来后向车队其他人员细致地介绍了雪后山路的驾驶技巧。
  上午8时,参观游览的车队出钓鱼台国宾馆北门,按照预定的路线奔八达岭而去。沿途整个路面,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冰雪。但公路两侧的原野,却依然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这一招,使尼克松的随行记者和特工人员,大为惊诧,赞叹不已。
  2月25日上午,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等陪同,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参观了故宮和出土的历史文物。而那天,空中飘着雪花,风大天寒。这天美特工人员的着装不约而同,一律中式打扮。身穿一件蓝布棉大衣,头戴一顶两耳下垂的棉帽,足登黑色深帮的布棉鞋。在故宫大院的人群中穿来穿去,犹似一幕有趣的“动画片”,着实引人注目。他们事后告诉我,这种棉布又软又暖,在美国是买不到的,美国有的都是化纤,所以他们不仅自己买了,还给家人或朋友带了不少。
  游览杭州西湖,尼克松一行“失踪”
  2月26日,按照谈判协议,北京至杭州,尼克松总统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客人,乘坐周总理的伊尔-18涡轮螺旋桨专机,在周总理陪同下,前往杭州。为了保证尼克松外出行动的安全,专门从北京空运过去两部红旗防弹汽车。
  然而在杭州,还是在忙中出了点小纰漏。因为一到杭州,中、美两方人员就各往各处,尼克松被安排住在刘庄,周总理住在西泠。根据预先日程安排,下午是游西湖,周总理和尼克松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在花港观鱼景点会合。
  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领会好意图,导致周总理和随行人员在花港观鱼景点等过了汇合的时间,仍不见尼克松一行的身影。美特工人员又是一阵慌张,周总理也怕出什么意外,连忙吩咐有关人员立即联络寻找。
  其实,尼克松一行就在距汇合点不远处的草地上等候,我们跟随尼克松是准时到达的。由于逾时不见,可着实使人焦急不堪。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两边的人终于联络上了,但游西湖的活动却因此而稍有耽搁。可见警卫和接待工作,不管事前准备得多么充分,实施时也不可掉以轻心。
  在杭州发生的另一件比较棘手的是,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等国务院专家,突然对即将于第二天在上海公布的《中美联合公报》发难,要求再做修改。
  这件事当时在杭州听外交部有关负责同志说:“想不到因为公报问题,美国方面又节外生枝。”在去杭州的飞机上,美国国务院的专家们看过公报后一肚子意见,要求尼克松进行修改。尼克松迫于压力,让基辛格转达他的意见。我方接洽人员只好去找周恩来总理请示。总理说:“我们也不能放弃应该坚持的原则,这个事,要请示主席。”周恩来当即拿起了红色的直通电话。毛主席听了汇报,口气十分坚决地回答说:“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毛主席停顿片刻,又严厉地加上一句话:“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于是双方人员在刘庄宾馆又开了一次夜车。凌晨之时,“最后”的草案终于完成了,并再次提交双方首脑正式批准。
  1972年2月27日下午5时,周恩来和尼克松在锦江饭店礼堂里向世界宣布了后来被尼克松称为“改变世界七日”的举世闻名的上海公报。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和夫人一行结束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当天上午乘专机离开上海回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方其他领导人与他们握手告别。欢祝尼克松的访问得到了圆满成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里程启动了。
  (《国家人文历史》武健华/文)
其他文献
死亡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果告诉你死亡在一个地方被“取缔”了,你一定会觉得很没有道理。但是,地球上确实有几处地方是“禁止死亡”的,而且实行这个古怪的规定已经很长时间了。  据说最早的取缔死亡合法性的案例是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在希腊提洛岛上,死亡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提洛岛当时是个宗教圣地。总之不允许人们死亡的地方都有自己千奇百怪的理由。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今世界上不允许人们死亡的四个地方:  日
期刊
第一,打借条时故意写错名字。王某父子向朋友张宗祥借款20万元,并打下借条,约定一年后归还欠款及利息。但王某父子在借条署名时故意将“张宗祥”写成“张宗样”。到还款期后,张宗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谁知二人却以借条名字不是张宗祥为由不愿归还,张最后通过法院才要回借款。  第二,是己借款,非己写条。王某向张某借款10000元。王某书写借条时,借故离开,不久返回将借条交给张。后张向王索款时,王称借条不是自己写
期刊
近日,公安部网站就《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公开征求意见。  修订草案稿明确规定:暴力袭击或者组织、协助、煽动暴力袭击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构成犯罪的,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以报复、泄愤为目的,威胁、恐吓、故意伤害、杀害人民警察及其近亲属或者实施其他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从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詹伟指出
期刊
中国有句老话,“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一味地瘦是不对的,应该是“老有肉”,特别是年过四十者,一定要留住你的肌肉!因为从这时开始更容易患上“肌肉减少症”,这甚至能成为恶性肿瘤致死的帮凶。  研究者发现,肌肉的减少,可以作為判断恶性肿瘤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特别是肝癌患者,如果他们的消瘦是因为肌肉减少造成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被肝癌击倒。  从中年开始,肌肉每年丢失0.5%至1%,50岁后加速。尤其
期刊
六十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女人,大都有过为父母、为工作、为家庭、为子女活着的经历。所以,当我们走过六十岁,心一定要宽。我们争过了、拼过了、得意过、失意过,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不作非分之想,一切都习惯了。当年的豪气化作了宽容,当年的棱角磨成了圆润,当年的拼斗换来了今天的安逸。偶有不顺,一笑了之,别放在心上。  六十岁其实正是最好的年纪。工作退休了,子女年龄也大了,或许都已经开始工作了,成家了,我们正
期刊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卡哈纳教授夫妇曾经访问过八十五位有祖父母的孩子,他们发现,大多数4到5岁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祖父母的宠爱,包括礼物和特别待遇;8到9岁的孩子喜欢祖父母与他们一起游戏,或带他们去外面玩;11到12岁的孩子又回复到希望祖父母宠爱他们;而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与祖父母较有距离,因为他们自己外面的活动很多。但是有些青少年喜欢祖父母对他们的信心和支持,特别是当他们与父母之间有冲突时。 
期刊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在涉华问题、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的出格举动,让人想起了里根时期中美关系的动荡。上世纪80年代,里根于大选前后和上任初期也曾试图在台湾问题上搅浑水,但“残酷的国际现实”最终让他对中国服软。  大选前后的中美外交暗战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时,美国卡特政府在台面上宣布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并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国会许多保守派十分不满,认为这是“对盟友的出卖和背叛
期刊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中美苏“战略三角”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止于1991年苏联解体。此间近20年中,邓小平认真分析了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态势的变化,科学评估中国在“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历史转折前后的“战略三角”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虽然中美在一些领域展开了合作,但双方合作的基础很不牢固,到1975年,中美关系陷入踟蹰不前的
期刊
2016年12月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攻占南京后,对这座城市进行了血洗,对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那么,屠杀后的那一年,幸存下来的南京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死亡期:无止境的纵火、抢劫、强奸  在大屠杀结束的最初三个月,从12月到2月,南京城是一片寂静的焦土,在安全区以外的地方没有人敢独自出门走动,大家躲藏在家里或是安全区中,祈祷着日本人不要突
期刊
“我们完全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特朗普想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也破坏了台海战略的基础,逼着我们动手,无论从文的方面,还是武的方面,机会都出现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特朗普拿“一个中国”玩火  因为特朗普,“台湾”二字以前所未有的频率,横扫欧、亚、美、非,出现在所有国际媒体的视野中。  特朗普在2016年12月2日搞出和蔡英文的“通话门”,公然在社交媒体上称呼蔡英文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