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梢中非酯型儿茶素及其合成酶的变化规律

来源 :茶叶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不同部位鲜叶中儿茶素组分和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上,从芽到第四叶,四种非酯型儿茶素中除了GC外,C、EC和EGC含量均逐步增加;两种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中,DFR/LAR活性呈下降趋势,而ANR在第三叶中达到最高。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部位鲜叶中儿茶素的总量变化与DFR/LAR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NR变化相关性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综合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参照组
为将改造合成的抗虫基因(Cry1Ac-w)导入玉米基因组,以玉米杂交组合PA×PB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用双丙氨磷作为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82个再生植
【正】苏政发[2007]93号2007年8月2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本文以L-硒代胱氨酸为原料合成了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L-MSC),结构经1H NMR、13 C NMR、H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XRD)表征。L-MSC与甲硫氨酸氨肽酶2(MetAP2)5D6E蛋白的分子对
为揭示不易早衰水稻耐养分胁迫机理,应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养分胁迫下不易早衰水稻隆平001生育后期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研究。叶片蛋白质图谱经软件 Imagemaster 2D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国家标准审查会,于2009年11月26日在青岛市崂山区召开,来自国家标准委、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山东
THEZODIACINTHESYNAGOGUELesterJ.Nes,IHACNavemosaic,synagogueofHammath-Tiberias.①BeholdthezodiacofHammath-Tiberias!Itisoneofthe...
期刊
Norman,Oklahoma:UniversityofOklahomaPress:Norman,1999.ISBN0-8061-3202-7.Pp.319.US$19.95.TheGreatGoddessesofEgyptstelltsiebenGoettinnenindenMittelpunktderagyptis
期刊
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JAC) is published annually by 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
Morschauser(1988)has argued, in this writer's view convincingly,thatsdf3-tryt is not to be understood as an oath of allegiance, fealty orloyalty(as e.g.CDME, p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