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载走过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拿在您手中的这本中国摄影界最早的普及型刊物《大众摄影》,
  已经走过了55年的历史,这55年属于《大众摄影》杂志,
  更属于经历过这些时代的你我他。半个多世纪的更迭,摄影记录下生活与社会的变迁,
  而《大众摄影》也亲历了不同时代提出的新命题与新挑战,
  今天,我们从过往的434期杂志中采撷起那些印刻着时代气息的浪花,
  看摄影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结下的美丽果实。
  1958-1969
  1958年创刊的《大众摄影》诞生在一个充满壮志豪情、战天斗地的年代,“面向广大群众、照顾多种需求,不断提高技术和艺术水平,多方设法便利群众”——这是在那个年代的《大众摄影》杂志上看到的对当时摄影方针的描述。而此时的摄影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仍是一种奢侈的需求,只有在结婚等重大时刻,才能到照相馆照一次相。有机会“摸”相机的也多是新中国成立前从事照相馆行业的摄影人或是一些新闻媒体以及宣传部门的摄影人。
  如果说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摄影还体现着一些摄影师的个人情怀、生活情趣的话,到了60年代中后期,摄影作为革命与建设的宣传工具的特性变得更为突出,对摄影界提出的要求也多是强调“正面”“思想性”,从1957年开始的全民整风运动,使摄影行业中残留的“资产阶级审美观点、单纯的技术观点、脱离群众的作风”等遭到批判,以表现工农群众、劳动模范等朴素勤劳的照片成为了榜样。例如,1958年第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在北京展出后,国家领导同志在观展后对影展提出了建议:“摄影者应当学会利用不会说话的照片去讲话……那张几个人站在稻穗上的照片,这就是很好的照片,可惜这次展览会上没有展出这张照片。过去谁见过人站在稻子上而稻子还不倒伏呢!”
  就在1960年,创刊仅两年的《大众摄影》为贯彻执行党的调整国民经济、压缩各类出版物的指示而停刊。
  1970-1979
  依旧是《大众摄影》杂志的空白期,而这个时候的摄影界并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变得萧条,反而成为众多文艺团体中仍旧运转的一个,不过,此时的摄影也多为“大好形势”的佐证。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成千上万的群众涌到天安门广场进行悼念,新闻单位的记者被明令禁止到现场拍照,而此时吴鹏、罗小韵、王立平等摄影爱好者却拿起了相机,为当时的历史留存了珍贵的影像。之后由这些摄影人组成的“四月影会”于1979年4月5日举办了《自然·社会·人》艺术摄影展,这个展览打破了摄影为政治服务的窠臼,挖掘出普通生活中那些微小的闪光点,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25天之内有7万多观众参观。同年7月,香港摄影家陈复礼摄影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唯美的画意作品给内地的摄影人带来无比新鲜的感觉。
  就在这一年7月,《大众摄影》复刊,复刊词中,明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上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80-1989
  照相机不再是奢侈品,开始从少数专业从业人员手中走进普通百姓家,如果说之前因为120底片可以直接印像出照片不用放大而受普通家庭喜欢的话,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彩色照片扩印机的普及,135相机逐渐成为更普及的机器。
  摄影在这个时代,开始变得越来越自觉,人们重拾精神家园、耕耘新的希望,《自然·社会·人》艺术摄影展的举办,以摄影的方式传递着摄影家们的个体情绪,并开启了对后来的新闻摄影改革与艺术摄影的探索。对于纪实摄影的讨论也已从80年代开始,90年代中国的纪实摄影有了新的风格,“新纪实”以即兴、强调个人体验、有些冷峻客观的面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人体艺术的热浪也开始波及摄影界,1988年,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得金奖的《太阳与人》在艺术观念、创作方法、评选导向等方面引起摄影界的激烈争论和社会广泛关注。在漫长的中国美术史上都少有涉及的人体,在此时却以摄影的方式给大众带来了新鲜与刺激,而据《大众摄影》不完全统计,在1989年的北京市场上就有20余家出版社出版的30余种中外人体摄影画册竞相上市,且多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1990-1999
  越来越开放的时代,在不断推动着摄影界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国际摄影界进行交流,来自国际的关于摄影本体以及相关的衍生产品,不断地带给摄影界新的冲击。“图片市场”成为摄影界热门话题,摄影人开始关心如何让摄影作品(图片)走向市场,《大众摄影》也发表了《带着相机下海》等文章对这个话题进行了多方面讨论。而在图片大量进入市场时,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颁布,让人们对图片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权益也开始进行关注。此时期的《大众摄影》上也刊登了许多关于国内外自由摄影师如何运作、国际上知名的照片拍卖以及收藏活动,这些报道更为摄影人打开了视野——原来图片也可以产生经济价值。
  由于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普通老百姓们在影楼消费成为了一种时尚,因为在这里可以满足大家拍摄像明星一样照片的愿望,个体私营影楼层出不穷,一些台资影楼也大举进入大陆市场。
  也就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数字影像对摄影的影响,一些摄影人因此发出了“狼来了”的惊呼,而且提议立法保护新闻摄影的纯洁性,与此同时,中国新闻社已经通过网络开始向全球14万电脑用户提供图片。
  当人们的生活状态放松了、不紧绷了时,所拍摄的画面也变得轻松,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画面多了起来,题材和反映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新世纪-2000
  50年前甚至再往前,摄影是极少数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的爱好,而数码技术的浪潮则将全民摄影时代推至了我们面前,在这样的年代里,平民英雄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年代里,摄影变得简单了、可爱了、亲民了、私人化了。每天我们都被淹没在海量的图片里,且不说一些全国性大型摄影比赛,仅就《大众摄影》杂志举办的“双周赛”,每次的网络投稿都多达5000-6000幅。而杭州《都市快报》创办的快拍快拍网以“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不断征服着包括专业摄影人在内的受众,进而在全国都市类媒体里引发了快拍潮。在此类网站的凝聚下,拍客们以无比的热情与毅力将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事情向公众展示,“主题”、“意义”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随时随性的“无主题”才是王道、……flickr、instagram、twitter、500px、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平台的不断推出,让摄影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玩家们逐渐习惯了在这些平台上追逐好评和置顶。
  每一次文化浪潮或者现象的出现,都离不开器材的发展与变革,
  在这个新的年代里,数字化浪潮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拍照习惯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器材多元了
  手机、卡片机、微单、单反、中大画幅……每一种器材在这个时代里都有它的拥趸,每一种相机都能拍出让人交口称赞的佳作;尽管专业相机仍就是一个行业认证标准,但放眼身边,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可以拍照的终端,都已成为普通百姓的掌中宝。
  拍摄简单了
  从以前的专业相机拍照,到现在随手用手机记录一切;从以前专业的传统暗房到后来的photoshop再到现在APP上众多的后期软件,只需一点就可以拥有各种风格的作品;一张漂亮的照片再也不是职业摄影师独有了。手机摄影在这个年代里被彻底推了一把,拍摄不再仅仅是创作,而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而对于一些媒体的记者而言,手机也成了他们捕捉瞬间的另一种工具。
  分享即时了
  从以前的必须到美术馆看展览,到现在的网络围观;从以前要出大部头的画册才算圆满,到现在网络上传直接打印属于自己的个性卡片、图册;从以前通过报纸、电视获得新闻与资讯,到现在普通摄影人即是事件的捕捉者与传播人,拍客们以他们敏锐的视觉将拍自身边的大事小情展示于网络……
  内容私人化了
  除了见诸媒体上的反映社会、公共事件的影像外,器材与分享平台的便捷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将镜头转向自己、家人、宠物、饮食……这些无关他人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人们拍摄、展示的习惯。
  结束语
  站在这样一个起点,回首55年前,《大众摄影》创刊号(1958年7月20日创刊)只有薄薄的40页、全黑白印刷、定价0.3元钱、印数30020册,而现在则有160页、全彩色铜版印刷、定价20元、印数也一直名列同类期刊前列,而编辑部也由最初的5个人扩展到了现在的20余人……时代的发展赋予这本走过55年的老杂志以无限的活力,就在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2013年‘百强报刊’评选活动”中,《大众摄影》被评为“百强社科期刊”,成为摄影业界唯一一本入选刊物。这些镌刻着岁月光辉的杂志,如一道道年轮,撑起了《大众摄影》这棵大树,每阵风过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希望我们能陪您一起,一直走下去。
其他文献
紧凑轻便的机身设计  Df是尼康目前体积最小巧、重量最轻的全画幅单反相机。在以往APS-C画幅单反相机的体积重量下,我们现在可以获得更自然的记录视角与更高品质的成像质量。无论是旅行记录,还是人文扫街,携带Df都不会给出行增添负担。  尽管机身紧凑轻便,但Df并没有以牺牲可靠性作为代价。它的顶部、背面和底部均采用了镁合金外壳。同时机身各个部分也有经过有效密封处理,达到了与D800系列相同的防尘、防水
评委点评:李舸  海量的参赛作品,都是为了反映“邮政”工作主题,为何《风雪邮递员》能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许,这幅作品有何过人之处呢?我们邀请评委为我们讲述评选背后的思考。  纪实手法流露真情  这幅作品真实反映了一线邮递员辛苦的工作状态。质朴感人的纪实手法运用,使这幅照片不同于其他同类题材,或过于宣传味儿,或过于唯美的标签式表现。作者巧妙运用了闪光灯,强化了大雪纷飞的气氛,有效营造了一个艰苦环境中的
什么是SD卡  SD卡全称为“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译为安全记忆卡。和其他存储卡一样,SD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体系,并有相应的产业协会——SD卡协会。在生产、使用SD卡过程中需要涉及的专利和注册商标,均由SD卡协会进行授权。目前,加入SD卡协会的公司总数已超过1000家。我们熟悉的东芝、闪迪(Sandisk)、金士顿、佳能、索尼、松下、三星以及中国银联,都是SD
作为业界首个发布无反光镜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厂商,Panasonic的Lumix G系列的发展非常迅速。不论是新机身推出的速度还是镜头的数量,都在所有厂商中位于前列。目前,已经拥有12款机身和15款镜头,是体系最完善的微单系统。这其中,最新发布的Lumix G X VARIO 12-35mm 1:2.8 ASPH. POWER O.I.S.以等效24-70mm的焦距和恒定F2.8大光圈等高规格设计而
从一个抄表女工一天的工作、生活状态,到一群奋战在灾区恢复用电的一线电力职工,再到直升机巡线……在刚刚结束的佛山电力杯“电力与我”全国摄影大展中,12800幅来稿,从景观、人文等丰富的视角,把现代社会发展与电力的休戚相关以多彩的画面表现了出来。最终有特级收藏作品2名、一级收藏作品5名、二级收藏作品7名、三级收藏作品9名、优秀入选作品120名从中脱颖而出,这些或细腻、或宏大的画面,为我们铺展、普及了电
|编者按|光影丰富,影像细腻,富有质感,尽管色彩会显得饱和、浓重,但却并不会给视觉带来不适——这是看到《高原人家》时的感受。  作者既运用了传统胶片也运用了数码相机,但无论用什么拍摄,作者对场景、光线都是精挑细选,并运用恰当的技巧来营造画面效果。中规中矩的拍摄经典的影像,摄影语言和元素到位的体现和运用,让这组作品使人眼前一亮。  摄影,最终还是要讲究摄影语言的,没有“漂亮”的外形,内容再好,也会大
看过X-T1的介绍后,可能有朋友会想知道什么是UHS-II SD卡,它和目前我们使用的SD卡又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SD卡有两种速度标准。“Class”速度等级是几乎所有SD卡设备都支持的基础标准。它的图示为一个字母“C”内嵌有2、4、6等数字,分别表示SD卡的最低存储速度为2MB/s、4MB/s、6MB/s等。  另一种则是“UHS”高倍速等级,它又分为UHS-I和UHS-II两
手机能拍照,让摄影人群前所未有地增加了,比数码相机的普及还厉害。再加上无所不在的网络,“分享”似乎成了摄影最主要的目的。如今身边最广泛的摄影大众,不是拿着单反的你我他,而是拿着手机低头发信息的路人甲乙丙。很多人不满足手机的拍照素质,又嫌相机拍照后再导入电脑上传太慢,有些人利用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进行创作,也有的人放弃了手机和数码相机,让自己回到更慢的摄影中。不管你是哪种人,摄影正在起变化。  乔布斯
星轨拍摄的技术要点,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拍摄方法,本片拍摄的时间是2012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天上的月亮非常亮,星星不是很明显,加上地面有灯光,所以在拍摄的时采用大光圈、高感光和比较短的曝光时间,一共拍摄了170张,最后在PS里进行了合成处理。拍摄数量越多对于电脑合成越是一个挑战,在能长时间曝光的情况下尽量延长曝光时间,这样在后期合成的时候会轻松很多。这张照片使用了佳能EOS 5D M
摄影师鲍雁洲,现居日本,他拍摄的《Snap Shot》(快照)系列作品已经有了上千张照片。在这个系列中,他用相机在日本的街头巷尾、电车上、婚礼中拍摄普通人的生活,影像细腻但不失力道,照片中光线的质感和戏剧化的色彩表现尤其令人着迷。正如他称自己为“视觉作家”,他的作品中呈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通过一组照片,我们来了解他眼中的东瀛日常生活。  ——编者按    Q=《大众摄影》 A=鲍雁洲   Q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