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活动成了灵动的音符。结合教学实际,我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活动式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性活动场
活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并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评价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以主动地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比如在教学《学做消费者》时,适逢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学生需要买食品,我便抓住良机,让学生学做消费者,学会勤俭节约。我布置学生跟随父母到超市调查自己喜欢的部分商品的价格,课上讨论:在超市是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当学生明白消费时要注意物美价廉后,让学生真正当一回消费者,为自己一天的外出春游做购买计划。学生都能把钱控制在10元左右就能吃好吃饱,明白摆阔是一种羞耻的行为,达到了教育孩子从小要注意勤俭节约的目的。
“活动式”教学是近几年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比过去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没有固定模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课堂成为学生感悟的载体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能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想,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
如在学习《给福利院送去笑声》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爱心,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三、开放式教学,通过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随着新课程的走进,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开放式教学成为大家纷纷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这样才更具生命力,才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开放式教学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种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的网络。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在课堂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开放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
开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情绪上所感染。
(2)开放教学时空。品德与社会教学已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精心设计研究主题。学生可自愿结合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主题。他们可以亲自去观察,采访、找资料、比较、分析、讨论,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使书本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成为整个学习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成了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的一个平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了真知,促进了自我发展。例如教学三年级的《我和规则交朋友》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调查许多不同的规则。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对人们所提出的要求,在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感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造就了自主的道德主体。
在執教《我是绿色小天使》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弄清对人的健康有害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如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危害。“绿色呼唤文明”则从生活小事出发,把环保作为一种很平常的生活方式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一颗环保的心,时时展现一种绿色的情怀。
综上所述,活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活动成了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灵动的音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腾感的陶冶。
一、活动式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性活动场
活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并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评价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以主动地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比如在教学《学做消费者》时,适逢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学生需要买食品,我便抓住良机,让学生学做消费者,学会勤俭节约。我布置学生跟随父母到超市调查自己喜欢的部分商品的价格,课上讨论:在超市是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当学生明白消费时要注意物美价廉后,让学生真正当一回消费者,为自己一天的外出春游做购买计划。学生都能把钱控制在10元左右就能吃好吃饱,明白摆阔是一种羞耻的行为,达到了教育孩子从小要注意勤俭节约的目的。
“活动式”教学是近几年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比过去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没有固定模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课堂成为学生感悟的载体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能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想,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
如在学习《给福利院送去笑声》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爱心,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三、开放式教学,通过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随着新课程的走进,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开放式教学成为大家纷纷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这样才更具生命力,才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开放式教学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种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的网络。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在课堂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开放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
开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情绪上所感染。
(2)开放教学时空。品德与社会教学已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精心设计研究主题。学生可自愿结合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主题。他们可以亲自去观察,采访、找资料、比较、分析、讨论,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使书本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成为整个学习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成了学生展示、交流、探究的一个平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了真知,促进了自我发展。例如教学三年级的《我和规则交朋友》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调查许多不同的规则。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对人们所提出的要求,在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感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造就了自主的道德主体。
在執教《我是绿色小天使》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弄清对人的健康有害的环境污染有哪些(如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危害。“绿色呼唤文明”则从生活小事出发,把环保作为一种很平常的生活方式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一颗环保的心,时时展现一种绿色的情怀。
综上所述,活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活动成了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灵动的音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腾感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