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胜佛”郁广伟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y-做好事。
  ——题记
  
  一
  
  “老东西,再不收敛,只让你活三天,快准备棺材吧……”
  郁广伟捡起院子里地上的纸条,这已经是第三张了。先前是托人口头警告:要他老实点,别多管闲事,否则,白刀进、红刀出。郁广伟壮怀一笑,依然我行我素,该干啥,干啥!后来,竟然由警告升级为向院子里扔纸条。一次次暗算,一次次威胁。郁广伟为了村民的利益和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利,一如既往,撕碎威胁,奋笔疾书……
  郁广伟,何许人物?
  由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会和中国老年杂志所编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作如下记载:郁广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及社会的繁荣昌盛所做出的贡献,已被载人大型文献《开国将士风云录》(第二卷)中。
  历史和现实是永远无法切割的,当年叱咤风云的将士,今天仍然一身正气:郁广伟乐善好施,一生行善,照理,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他,久已无缚鸡之力,是谁三番五次地算计他,恫吓他?让我们带着诸多的疑问、神秘和好奇,走近开国将士郁广伟那波澜壮阔的人生境界。
  
  二
  
  1924年,郁广伟出生于连云港市云台区花果山乡小村村,1947年从事地下工作,1949年1月脱产任云台办事处前云区文书助理,同年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他受党组织委派,打入敌57师做策反工作,在该师即将进攻沂蒙山区前夕,他的策反行动被敌发现,他冒着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地带出了一个班的策反战士……时事变迁,桑田沧海,全国解放后,郁广伟的工作几经升迁,1986年12月离休,享受处级待遇。
  今夏,一个赤日炎炎的上午,笔者走进了花果山下的小村村,郁广伟老人就住在一座红瓦白墙的小院里,附近村民听说笔者来采访郁老,纷纷地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话匣打开,还原了一个立体的老人郁广伟,笔者经过整理,加工和剪接,将乡邻的介绍,组合为几个镜头,以飨读者。
  镜头之一:“文革”的混乱年代,郁广伟像许许多多的老革命一样,被打成了叛徒,游街、被批斗,一样也没落下,石子、砖头、瓦片,砸向他的稠密度不亚于当年的弹雨枪林,然而,令他感动不已的是,有那么多的乡里乡亲,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挺身而出,为他遮挡瓦簇砖箭。他常常跪在故乡的大地上,掬起一捧泥土,遥望苍天,眼含热泪,是啊,“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唯有以此诗句才能进发出他此时此刻那大爱无言的赤子之情。
  镜头之二:秋风萧瑟,水枯草冷,在一个路边公交站台,夕阳的余辉给一个个在场人的脸庞都镀上一层喜悦的金黄色,两个少女,走到郁广伟面前,扑通跪了下来……乡亲们也唏嘘不已,原来这对姐妹花双双被东北一所大学录取,却因交不起学费全家陷入一片苦恼之中,郁老获此消息,毫不犹豫地把5000元人民币送上了门。救人于危难。全家人感激涕零,而两个女孩子,也只有以古老传统的大礼来报“春晖”了!
  镜头三: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新浦区南侧,即是南辰乡,在乡间公路上,一位瘦削的耄耋之年的老人,肩上靠着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因为汉子处于昏迷状态,所以老人就显得相当吃力,这位耄耋老人就是郁广伟。半年时间,他已经挽救了两位高血压昏迷患者的生命,他无私地为患者垫上3000、4000元不等的医疗费,然后隐名而去
  张家有难,他帮,李家有困,他解,他捐助过特困户武某家500元,援助一患高血压妇女1000元,房某家3000元……他用一生的情愫和所有的积蓄,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战争年代,老百姓以生命来掩护我;和平年代,乡亲们又以生命保护我,没有他们,我早就命归黄泉了,我为他们做点事,算得了什么!”老人字句铿锵,宛如他坚挺的脊梁,充满了力感。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与人为善的老人,竟然有人算计他?
  
  三
  
  矛盾还得从村账务不公开和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土地,说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古人渲染过诗一般的意境,恰恰相反地出现在小村村。似乎也是一夜之间,大片生机勃勃的果林被砍伐被夷为平地,又是一夜之间,数百亩农田里长满了鳞次栉比的楼房、别墅,仍是一夜之间,小村村1800口人人均1.4亩的耕地被村委会出租承包、转让或变卖为人均0.6亩,村民只靠这6分田地耕种,来维持生活。按照常年收入计算,除税收和一切开支,每口人每月纯收入只有15元钱,包括三费:生活费、药费和学费,似乎还是一夜之间,42.6亩、1046.83亩、112.68亩、601.4亩土地……有的被出租,有的被征用,有的被拍卖,而且这些被征用的土地,本属于小村村的村民,一切经济补偿应该直接发放到村民手里(国务院某次会次要求),可是,有关补偿协议的三方却是连云港市新浦区花果山乡人民政府、新浦区花果山乡小村村民委员会、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新浦分局,而且有的补偿协议根本就未盖公章,仅个人签字——村民到哪里去拿补偿!!正所谓“官逼民反”啊!小村村的村民连络本乡其他遭遇相同的村民,选代表上访、告状,但终因投告无门,他们想起了老革命郁广伟。
  此时,郁广伟看着大片大片的农田被开发、被出租、被拍卖、被征用,他凝眉沉思:是谁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动辄就几十亩上百亩,甚至有的上千亩,把土地“出让”?而现在擅自买卖5亩土地,就已经触犯了法律!民以食为天,把土地卖光农民还吃什么?民无食,天下乱,古之常理啊?本来他的衣食住行已经与小村村所有的农田无关,因为他每月数千元的工资足够开销。但他心痛,他们那一代人曾经出生^死地打江山,就是为了农民能过上好日子,今天,农民若过E好日子,还会上访么?所以,当失去土地而得不到补偿的村民找上门,他便生起一种义不容辞的壮志豪隋。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某些村干部的贪婪和无法无天的行为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一、2000年至2009年以来。几任村干部毁掉大量山林果树,倒卖宅基地,但资金不知去向。
  二、毁林卖山土面积达数十亩,收入上千万元,巨额卖山土钱未入账。
  三、村委预留土地一千多亩,被人承包二十年,承包金也不知去向。
  郁广伟愤怒了,他秉烛达旦,伏案疾书,向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领导反映他们滥砍滥伐滥租滥卖土地的实情。此事惊动了中纪委,责令连云港市政府彻查。区领导与郁广伟对话时说:您反映的都是实情,可是人去财空,区里哪有此巨款来补偿……郁广伟通情达理。可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市里的一位领导竟然瞒天过海地向中纪委汇报,说小村村的村民补偿已经到位,并隐瞒了土地承包款,出让费,征地款的实情。不仅如此,他们还对维权上访的群众代表,逮的逮,抓的抓,科以莫须有的罪名……老将士又气炸了肺:这不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他再次上书,且上书不止…-,为此,他屡次受到威胁,被打黑枪,被暗算,被软禁,难怪人们称他为“斗战胜佛”,他家房门上老百姓送的春联就是最好的注释:终身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先上车,后买票”“先发展,后规范”,这是时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繁荣经济的一大“策略”。在各种审批手续没有办好的情况下,就匆忙外出招商,随意承诺客商的要求。而一旦承诺落空,给客商的先期投资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这部分的损失该谁赔偿?如何赔偿?最近,江苏省昆山市就发生了一起因招商者无法兑现承诺而引发的客商告客商、客商告招商者的连环索赔案件,其中的教训发人深思。    投资昆山    2003年7
基本案情:  何某在某市人民东街置有一栋木结构房屋,建筑面积为130.20平方米。一九五八年,该市对出租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该房屋全部纳入私改,从此该房成为国有直管公房,由该市房地产经营公司管理。后经该市落实私房领导小组审查后认为,原纳入私改的房屋,其中部分房屋(建筑面积为55.20平方米),由于房主未收取租金,不应纳入私改,按政策应予落实。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六日,该市落实私房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向
各种专业村屡见不鲜,而靠承包电视台广告业务而成为“电视广告专业村”的却有点新鲜。  他们足迹遍布7省51个县(市)的56家电视台。105户农民除每年收入近千万元外,还以自己的资金、信息优势反哺家乡。  他们文化程度不高,靠智慧和胆略取胜,他们的成功足迹给“农民”以新的注脚。    我们也是半个文化人    2006年4月7日上午,河南省陕县西张村镇凡村村。  洁净漂亮的村子很静,听不见鸡鸣狗叫,闲
近日,笔者到某县采访,碰上一件奇怪的事,刨根问底之心骤起,就主动与相关人士进行接触。通过了解,原来这是一个表面看来是两个不相干的事,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连环事件。笔者就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出。  2008年7月份的一天,笔者因为别的事到某县采访,可被采访人不在,百无聊赖,正欲返回,却在行至一大街拐弯处,见某保险公司该县支公司大门前聚集有十几个人,每个人的脸色又露出神秘的表情。笔者走上前询问,这
初升的太阳刚刚露“山头时,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早已走出家门,检查起了村里的卫生,之后便向村委会走去,开始了他一天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提起村里的环境变化,百姓们深有感触的说;我们村的变化,离不开王全。    “我不能眼瞧着村里败下去”    那是2003年冬季的一天,在外经商的王全走进自己的家园时,见山坡下一群无所事事的村民把山沟里乱放的柴草拢在一起点燃,并一起起哄。眼前破败的房屋,脏
三年之前,我主编《华商世界》杂志,曾撰文《寄语商海行舟者》,以诚信闯商海、走天涯。今世界经济风雨交加,商旅事故频发,再作赋寄语中国商家,重信义,守规则,讲互利,求双赢,领航商海,饮誉天下。  漫漫商旅,萍踪四海,茫茫商界,灯火万家。  商海乃赛场,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强手夺金,大浪淘沙。惟至诚至信、大智大勇、屡败屡战、不屈不挠者,成胜者赢家。多少个日出日没,春秋冬夏,多少回潮涨潮落,酸甜苦辣,几经
“近几年,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生态面貌发生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好转的巨大变迁。”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委书记白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过去的准格尔旗,曾经受到恶劣生态的困扰    准格尔旗地处黄河上中游,地貌以丘陵沟壑山区为主,境内沟壑纵横、沟网密布,共有大小沟谷2.4万多条,其中黄河一级支流15条,二级支流62条,每年向黄河输
从山东省东平县进京打工的农民郭庆军很庆幸自己命大:在做工时意外从九楼摔下,其中两人当场死亡,他却幸运生还,同时他也感到可悲:公司老板在他摔伤后既换公司法人代表,又抽走资金另组新公司,并将他告到法院,致使其打赢官司后却不知道该往哪里要钱。他说:“我和70多岁的父母,以及刚满4岁的孩子,现在全靠妻子在商场当促销员每月挣的800元工资生活,这种困境真让我觉得生不如死。”    二死一伤 电梯坠落捡条命 
我手头一直珍存着3张特殊的照片。每当我看见上面的情景,方寸间好像有巨石侵压,那般地沉重抑闷;又似有无数尖针痛刺灵魂,使自己难以平静安绥。  此时,那一幕突然而来的场面便格外真切地浮现于眼前,这种窒息似的感觉令我一生都不能忘怀。    一    照片上有两个人,左边倾腰弯站的是我,右边是一个中年男子单膝跪地,他左手举着一个笔记本向我递来,手指上鲜血正淌,滴滴毕现,似乎那艳艳的黑紫色都无比清晰。此人却
提起黄酒,必然想到绍兴。绍兴黄酒是绍兴人的骄傲,当地政府也极为重视保护这一品牌。但近些年来,纺织、印染等新兴行业在绍兴的经济建设中高歌猛进,黄酒业却仍然踱着绍兴师爷们特有的小方步,缓步落后了。而自金融风暴冲击了纺织、印染、房地产行业后,不少商家又想到了黄酒这一传统行业。绍兴金宇置业的老板金方洪就是其中一个。  黄酒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