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维培训体系 培育新型农民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结构失衡成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而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多维培训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指引下,综合发挥各职能部门、各服务系统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改革现有培训机制,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培训措施,培育新型农民。
  [关键词] 多维培训 劳动力 转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摆在全党同志、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崭新而重大的历史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根本出发点是发展农村的生产力,使其适应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和谐共进、科学发展。无庸置疑,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农民,或者确切地说是农村劳动力首当其冲就成为其中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
  然而,正是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实现这批劳动力的转化,把人力资源转变为社会发展的能量,而不是增加社会发展的压力;如何提升这批劳动力的质量,顺利实现他们的转化。这将是我国以及河北省在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仅从河北省的实际来看,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在农村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75.5%降为2004年的57.7%,而同期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却由24.5%上升为2004年的42.3%——如此巨大的转变过程,其间涉及的问题可谓千头万绪,本文仅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入手,谈几点想法。
  
  一、 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及其培训概况
  
  1.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2005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随着人口增长高峰期出生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力年龄段,数量逐年增长。“十五”前四年,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别比上年增长3.9‰、6.7‰、7.4‰和8.0‰,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4年底,河北省总人口达到6808.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389.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2%,农村劳动力资源数2982.1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55.3%。
  从年龄结构上看,河北省农村劳动力以中青年为主。2004年,16岁~25岁、26岁~35岁、36岁~45岁、46岁~50岁及51岁以上农村劳动力,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3%、16.3%、22.1%、14.7%、26.6%,而16岁~50岁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比重就达到了73.4%。在这支劳动力大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较高。2004年,文盲或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比重分别为1.5%、23.7%、58.7%,三者之和高达83.9%,而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三者之和仅为16.1%,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总体偏低。
  2.劳动者素质问题逐渐凸现。可以说,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多重压力。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和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难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交织在一起。而其中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矛盾则是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要求与其总量过大和素质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或统称劳动者素质)结构失衡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性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与其转移方式、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关系极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高低,专业技术强弱,决定了他们在转移就业中对产业、区域空间的选择。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知识、技术、信息和经验,在外务工也主要从事脏、苦、累、险工作,收入较低,多数难以在城市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严重阻碍了他们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却不断提高。石家庄市劳动力市场登记数据显示,石家庄为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劳动力提供的岗位数量比重为41.56%,为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劳动力提供岗位数量比重为23.54%,二者占岗位总数的65.10%。
  从专业技能方面来看,目前河北省针对农民开展的专业培训时间较短,大多仅限于农、林、牧、渔业知识,培训内容对外出就业帮助不大。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水平低,既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更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使得外出就业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城市的一些用人单位普遍需要具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工人,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及技能的限制,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结构性供需失衡。
  3.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弊端。据调查,2004年,河北省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占全部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5%,占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45%,分别比2003年提高6个多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根据这一变化趋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影响,预计到“十一五”末,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占转移人数的比重将达到50%~60%,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30%左右。根据这一比例,“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农村劳动力中大约有430万~610万人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平均每年培训86万人~122万人。这样的数字对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河北来说挑战似乎大于机遇,摆在我们面前的培训任务可谓艰巨。
  近些年来,随着“阳光工程” 的实施,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有所提高。随着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的加大,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型人员比例逐渐提高,2004年,在外出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比上年增长45.7%,占外出劳动力的比重25.5%,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职业培训薄弱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职业培训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职业技术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偏差,没有围绕促进就业抓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主观性培训较多,技能性和“订单式”培训较少,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二、多维培训体系概述
  
  综上所述,加强河北省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如何加强呢,笔者提出建立多维培训体系的设想。
  1.多维培训体系的概念。《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强调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地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的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输入地要把提高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培训计划。要研究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
  《意见》中关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要求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多维的培训体系的框架,既有宏观政策扶持,又有微观措施保证,既涉及政策制定、劳动行政管理、民政服务、财政扶持、教育机构建设、培训途径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又涉及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财政、扶贫、工青妇等多个相关部门。可以说,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些部门及其职能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我们可以简称之为多维培训体系。
  《意见》同时要求:“完善并认真落实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财政、扶贫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设立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可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
  概括地讲,农村劳动力多维培训体系就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指引下,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综合发挥各职能部门、各服务系统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改革现有培训机制,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培训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农村劳动培训体系。
  2.建立多维培训体系的意义。农村劳动力素质高低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立多维培训体系可以更好地将各种培训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提高针对农村劳动的培训服务水平,以此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建立多维培训体系的最突出和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有效转移。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越高,农民从事非农工作的机会就越多,其从事非农工作的报酬也越高。相关部门曾对河南省濮阳县做过一次抽样调查,调查验证了接受培训与农民收入的正相比例关系。该县50位外出人员收入情况按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组显示,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分别为209.6元、300.4元、306.7元,709.0元,四者之比为1∶1.4∶1.5∶3.4。调查还显示,接受过培训的家庭,人均收入为1999.94元,劳动力平均收入为3487.12元;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家庭,人均收入为1668.04元,劳动力平均收入为2674.41元。接受过培训的家庭与未接受培训的家庭相比,人均收入相差331.90元,劳动力平均收入相差812.72元。
  再者,建立多维培训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现阶段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现有培训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我们不能回避目前的现实——我们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与关注程度还不够高,局部、个别层面的培训往往导致重复投资,而效益和效率又不甚乐观,甚至是杯水车薪、敷衍了事。而多维培训体系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样的问题,其关键就在于政府的引导与协调。
  3.建立多维培训体系及其长效机制可以在广大农村形成学习与培训的良好氛围,极大地促进农村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解决了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就有可能为解决生产力方面的问题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除此之外建立多维培训体系还可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提高农村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了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扭转生产和销售的被动局面,等等。
  
  三、建立多维培训体系的措施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意见》的具体要求,结合河北省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打造多维培训体系,并在基础上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概括地讲,要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的方式,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县级职业技术学校为培训主体,对有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必要的职业技术和就业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农村劳动力实现体面就业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逐步形成“围绕就业抓培训”的一体化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制度。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多维培训体系。
  1.国家在制定规划和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将其提升到国策地位,并予以适当的政策定位与法律保护;以市场为导向,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并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保证培训资金的到位。
  同时,各地政府要探索适合本地农村劳动力特点的职业培训模式和组织形式,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
  2.各相关领域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的关注和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并努力吸纳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劳动力培训事业,从多个侧面促进这项工作。我们可以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建职业培训基地或培训集团,鼓励合法的民办培训机构发挥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面。
  3.重视农村教育培训的体系建设。教育系统要完善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配备,并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育与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和培训工作的效率。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职教中心和现有师资力量的作用,尤其要千方百计保证贫困地区的培训师资;二是要发挥远程培训和电视、广播函授教育等多种手段的作用,继续利用“三下乡”、科技普及和农村夜校等有效形式,灵活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是调动农村劳动者开展个人培训,自我提高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积极性,并发挥“能人”带动培训的效应。
  4.各地劳动行政服务部门要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按市场变化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形成“产”、“销”的有机结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和开发就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主动与当地扶贫办沟通并向政府汇报。各级就业训练机构、职业介绍、驻外劳务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各项业务的具体落实,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成功率。各地要制定推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标准,规范教材开发,开展技能鉴定,建立相关职业资格的基本制度和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5.加强对培训费用等敏感问题的管理与监督,并继续加大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力度,积极提升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农村劳动力的各项培训服务要坚持自愿原则,由农村劳动力自行选择并承担费用,当地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对各类培训机构加强监督,防止借培训之名,对农村劳动力乱收费。
  
  四、结语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培育新型农民,职业技能与文化素质的培训又是关键。尤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的力度,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同时也必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探索出一套适应国情、地情,集约、高效的多维培训体系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是时代赋予广大“三农”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营销决策系统的设计思想,数据挖掘的思想和一般技术,并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该决策系统中应用的研究,并对该技术的商业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企业营销 数据挖掘 决策 数据仓库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社会、技术、经济、政治等环境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预测,任何经济个人或企业单位都面临着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想办法采取营销策
期刊
[摘要] 经济增加值是一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EVA指标追求的是股东权益最大化,其在企业的业绩评价,激励机制,文化构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EVA 业绩评价 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是由美国的Stern Stewart 管理咨询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创导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该指标的提出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
期刊
[摘要] 体验营销的兴起,为我国零售业创新指明了方向。本文在简要概述体验营销理论后,分析了进行体验营销是百货店必然的选择,最后探讨了百货店体验营销的常见模式。  [关键词] 百货店 创新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美国俄亥俄奥罗拉战略地平线LLP 公司创始人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Ⅱ) 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1Gilmore) 在1998 年提出的。他们认为,体验将成为一种
期刊
[摘要] 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者和企业界的关注与重视,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为企业的营销实践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但不同行业对顾客让渡价值的结构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应有所不同,各有侧重。本文从顾客让渡价值的角度对FS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出零售业基于顾客让渡价值营销策略的侧重点。  [关键词] F
期刊
[摘要] 近年来,中国烟草对国家的利税贡献稳步增长,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对行业持续平稳增长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靠建立在“专卖保护”下的垄断经营的卷烟销售网络而言,其对卷烟零售终端客户的核心凝聚力弱,已成为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从加强卷烟零售终端连锁经营,以资产为纽带多元化投资直营连锁、特许连锁等经营方式相互补充的新型网络终端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卷烟
期刊
[摘 要] “奔腾”轿车对“一汽轿车”乃至整个“一汽”都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奔腾”的销售差强人意。值得庆幸的是, “奔腾”具备成功的条件。只要采取正确的策略,还是能够取得大的成功的。  [关键词] 汽车营销 奔腾 一汽轿车  “奔腾”对“一汽轿车”乃至整个“一汽”是许胜不许败  “一汽轿车”目前应该是处于十字路口。 何去何从,“奔腾”这枚棋子应该有决定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 其重要性应该大于H
期刊
[摘要] 作为市场热点的PC产业的渠道,持续出现扁平化、多元、一体化的变化趋势;对此PC厂商设计渠道应加强协调,注重信息技术创新,建立起伙伴型的渠道关系。  [关键词] PC 产业渠道 技术创新    一、PC产业的渠道变化趋势    1.渠道扁平化一直是发展的趋势  随着渠道逐步发展成熟,PC产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开始压缩渠道的层级,这就是所谓的渠道扁平化。一项关于PC渠道模式发展趋势调查显示,5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国际上通行的吸引FDI的财税政策及实践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具体的财税政策进行了评析。认为: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的确可以极大地刺激外商直接投资;国际避税地的建立对吸引外资和繁荣本地经济同时发挥作用;税收优惠政策中的投资抵免政策、加速折旧政策、产业和技术奖励政策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其他政策在目前以及今后都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财政补助政策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强且实施效果较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本文论述了数据加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策略,说明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机制,就数据加密子系统实现中所遇到SQL语句应用、数据库访问、数据类型变换、数据完整性和系统运行效率等主要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案。  [关键词] 加/脱密引擎 加密字典管理程序 抽象语法树  数据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关键。数据安全性是指计算机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读出、更改、删除等。使用数据加密系统可以解决数据库数据安
期刊
[摘要] 在网络交易中,人们对信息的搜寻突破了传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目前C2C网络零售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现实对策。  [关键词]C2C信息不对称 不利选择网络诈骗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交易所需的信息的度量不同,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处于信息优势,掌握信息少的一方处于信息劣势。信息经济学中有许多针对传统市场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分析,如阿克洛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