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便秘肠道传输功能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来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不透光X线标志物测定结肠传输指数(TI)对功能性排便障碍进行分型,探讨各型功能性便秘患儿之间及其与健康儿童之间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选取功能性便秘儿童40例,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并进行分型,其中33例出口梗阻型(出口梗阻组),7例慢传输型(慢传输组).留取便秘儿童新鲜粪便样本,同时收集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粪便标本,存放于-80℃冰箱.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鉴定菌群.结果 菌群多样性分析:出口梗阻组、慢传输组与对照组粪便标本在丰富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出口梗阻组、慢传输组的肠道菌群丰度明显增高,3组在多样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水平分析:出口梗阻型与慢传输型相比、出口梗阻型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拟杆菌门丰度慢传输型儿童较健康儿童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分析:出口梗阻型与慢传输型相比,Subdoligranulum、Ruminococcus_2、Lachnospira、Collinsella 数量在慢传输型儿童中均明显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毛螺菌属、Lachnoclostridium、Anaerostipes、Dorea、志贺菌属丰度慢传输型儿童较健康儿童低(均PP<0.05);Blautia、Anaerostipes、Lachnoclos-tridium丰度出 口梗阻型儿童较健康儿童低(均P<0.05);Alistipes、Parasutterella、Ruminococcus_2、Ruminococcaceae_UCG-005、Ruminococcaceae_UCG-002丰度出 口梗阻型儿童较健康儿童高(均 P<0.05).结论 出口梗阻型与慢传输型相比,有部分菌种在慢传输型便秘儿童中明显减少,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便秘儿童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较大差异,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新策略.慢传输型便秘病例数较少,需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痰细菌清除率和其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26例,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3例。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6.2%(χ2=4.629,P=0.03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痰液中病菌清除率为7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2%(χ2=6.1
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三塘湖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以陆相咸化湖盆混合细粒沉积为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目前已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发现多个规模储量区。基于早期研究成果,结合现有地质资料,系统梳理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总结勘探开发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页岩油勘探潜力及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陆相咸化湖盆发育互层型混合细粒沉积;(2)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生烃物质基础好;(3)储层“甜点”发育,块状凝灰岩、白云岩储集条件好;(4)滞留排烃,近源充注,原位聚集成藏;(5)原油物性复杂,局部发育高流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一类存在于人乳中复杂的混合低聚糖,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母乳低聚糖可作为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益生元,可选择性地促进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婴儿肠道内相关的双歧杆菌具有糖苷酶和转运蛋白等分子工具,使其能够代谢HMOs,且代谢过程具有菌株特异性。本文对2′-岩藻糖基乳糖、3′-岩藻糖基乳糖、3′-唾液酸乳糖、6′-唾液酸乳糖、乳糖-N-四糖、乳糖-N-新四糖等常见HMOs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总结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以克拉苏地区的白垩系常规天然气为主,而针对非常规油气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发现多个油气藏,受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等因素影响,尚未开展规模开发。文章以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气藏为解剖对象,分析了构造断裂特征、气藏流体特征、储层条件等,阐述迪北侏罗系阿合组致密气藏基本特征与油气富集控制因素。迪北气藏发育“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顶底板为有效烃源岩夹持厚砂岩储层结构,有效储层与断裂—裂缝合理配置形成地质甜点,控制油气富集与单井产量。在迪北气藏解剖基础上,结合区域烃源岩、规模储层、构造特征等
目的建立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化学发光法并进行验证。方法以单增李斯特菌免疫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及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鼠源单抗和兔血清多抗,建立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化学发光免疫法,优化兔血清多抗包被浓度及单增李斯特菌反应时间,验证方法的检测范围、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及稳定性。结果制备的单增李斯特菌兔血清多抗及鼠源单抗效价分别为1∶256 000和1∶128 000。兔血清多抗最适包被浓度为0.05 mg/mL,与单增李斯特菌最适反应时间为40 min。该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浓度范围
目的 研究育龄期女性解脲支原体(UU)感染后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其宫颈Th17细胞免疫及其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自我院进行检测的育龄期女性,年龄为(24~45)岁.取女性宫
目的分析辽宁省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为辽宁省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辽宁省2016-2019年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应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酶切片段进行聚类分析,明确菌株的特征及同源性;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菌株对14种药物敏感性。结果共获得49株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结果证明其呈17种PFGE带型,相似度区间为77.4%~100.0%,有2种优势带型;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达89.80%,其次氨苄西
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是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s,Kit)分类中的一种.KATP通道广泛分布于人体内,并随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海陆过渡相和二叠纪—新生代陆内盆地多旋回演化,形成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多套构造层系,发育石炭系、中—
中深1井、柯探1井(京能)、轮探1井相继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沉积演化认识不清楚、沉积相图不准确,导致源储分布认识程度低是近年来一些探井失利的主要原因。基于新增的高精度地震资料探讨南华纪—中寒武世的构造—沉积演化并开展新一轮沉积相编图,旨在厘定寒武系盐下重要层系源储盖层分布,指导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区带优选。研究发现,南华纪—寒武纪经历3期大型构造运动,即塔里木运动、库鲁克塔格运动与柯坪运动,形成南华系底、震旦系底与寒武系底3个大型不整合面,控制南华系裂陷—坳陷、震旦系坳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