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邻区中等地震前的近南北向异常小震条带

来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等有感地震会引起极大的社会影响。北京地区面积小、地震较少,缺少有效的中等地震短期预测指标。通过对1970年以来首都圈中部地区的小震活动图像全时空扫描与研究,认为该地区的近南北向异常小震条带可以作为北京及邻近地区中等地震前短期预测指标。
其他文献
21世纪,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各个高校培养出更高素质、更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人力资源。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就必须灌输
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新推荐震级标度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震台网地震震级测定方法。研究指出,地方性震级M_L与不同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性具有密切关系,区域性特征明显,为保证中围地方性震级的一致性,宜沿用中国传统测定方法。建议:用IASPEI新推荐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_b和宽频带体波震级m_B(BB),分别取代中国传统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_b和中长周期体波震
为探索大地震成因的物理机理,根据板壳理论的研究结果,综述多年来柔韧壳体非线性大挠度变形研究中与地震成因相关的壳体结构变形问题的研究进展、壳体结构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问
2016年青海门源MS 6.4地震具有显著特征,如:余震强度低、能量释放水平低、震害较轻等。震区地震构造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如:冷龙岭断裂呈周期性破裂,发震断裂含多支相互斜交的分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利用安徽及邻省5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976年到2008年的551次M_L≥2.3地震,其中初始定位有205个无深度数据,包括数字化资料和传统的模拟资料,共5464条P波走时资料。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468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本地区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6—10km,平均深度为10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
以青藏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考虑活动地块分区和主要断裂带,建立能反映地表起伏和分层结构的岩石圈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进行计算,模拟
以2001年以来2次8级地震和2010年4月青海玉树Ms7.2地震为例,分析了Rt值在强震前后随时间和空间异常变化特征,同时对综合参量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前R,值大都出现
地震地方平太阴时集中程度时间扫描是在平太阴时集中程度空间扫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计算结算结果反映某一地区的地震地方平太阴时集中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由于计算地震地方平
利用冀豫环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绘制单点时序变化曲线,采用常规差值法,计算相邻两期的差值,绘制整个测区的平面等值线;分析研究1998年以来测区周围发生的中等地震与流动地磁数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