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与昆曲雅化(四)

来源 :文史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昆曲勃兴前后,南戏的演化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俗化的散布流行,展现了南戏普及的力度;另一方面则是在精英阶层的雅化进程,着重文辞与表演的精致与优雅,展现南戏艺术性的提高。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清楚地描绘了南戏发展的途径:普及的是弋阳腔一脉,结合各地曲唱与演艺,流行四方,演化成各地的地方戏,是受乡民群众喜好的俗戏;提高的是昆曲与海盐戏,优雅静好,是士大夫精英崇尚的雅戏。与汤显祖同时代稍晚的顾起元(1565—1628),在《客座赘语》卷九详细记录了南戏在南京的发展:
其他文献
现如今,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若无法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便很难在信息社会中做到游刃有余,娴熟的信息技术正是新时期给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研究,以此来为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基础。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本刊讯2020年12月13日,《实验操作考评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专家研讨会召开。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室主任汤幸初、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科长许炎桥、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物理教研员马利国、
期刊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脚步在计算机技术作用下逐渐加快。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中学生较高的审辩思维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还能优化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科目,信息技术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特色以及思维模式,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期刊
在高校教育中,课程体系设置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高专生中国画课程改革是促进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画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教育目标和实现美术教育价值的基础。基于国家、社会对广西非遗文化的重视和"互联网+"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高专生中国画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化的课程改革措施,即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融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科融合与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期提高高专生的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日益广泛,极大的丰富和改变了人民群众传统地生产生活方式,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技术保障。近年来,教育领域与现代信息技术联系日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美术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传播美育思想,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结合教学设
项目化学习是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受课时、资源、场所、师资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还存在学习目标阶段性不强、高阶能力培养不够、项目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对项目化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支持体系缺乏保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学校应重构项目化学习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并从师资、课时、场所及资源方面给予支持保障,以破除困境,提升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成效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0%以上的痛经是原发性的,通常自青春期月经初潮开始就会发生,经历怀孕、生产后会明显缓解,少数会持续到绝经。继发性痛经是一些体内脏器疾病所致,常见原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慢性盆腔炎、子宫畸形等,通常发生在20岁、30岁往后才开始痛经的妇女,部分患者是在妊娠、分娩后才发生。如果不治疗导致继发性痛经的疾病,疼痛一般会发展得越来越重。
期刊
本文用MTS810液压伺服机,对不同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各阶段的应变和位移关系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表明,应变-位移关系在弹性变形阶段是呈线性的;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和颈缩阶段均呈非线性关系,因此用位移法测屈服强度误差较大;数据拟合表明应变一位移很好地符合多项式y=ax2+bx+c的函数模型,精度较高,可利用实测变形的全程位移、部分应变值(室温30%、高温15%)可靠外推室温下约70%、高温下约40%以
STEAM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课程核心素养、STEAM课程核心素养和共性素养三部分。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STEAM课程可以给出一条不同于学科类课程的发展路径,以此体现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实践中,STEAM课程的整体规划可以通过综合情境创设、工程设计和信息技术融合等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核心素养目标指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酒文化的日益盛行,以及抗生素滥用的越发严重,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为了加强医务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知,该文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发病人群、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进展等相关知识进行综述,为临床对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