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1992年4月到1999年7月所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4例患者合并ARDS(ARDS组),另外34例未合并ARDS(非ARDS组),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及其电解质、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以了解肺结核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复治肺结核、并发休克、并发COPD、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以及低蛋白血症等,是肺结核合并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对肺结核进行治疗时,极易并发ARDS,而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复治肺结核、并发休克、并发COPD、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以及低蛋白血症等。
  关键词:肺结核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3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48-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肺结核并发症,同时还是导致肺结核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笔者将对我院所收治的6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并发ARDS的原因,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19~87岁之间,平均年龄51.5岁。疾病类型:59例为继发性肺结核(53例浸润肺结核,6例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9例为粟粒性肺结核。依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68例肺结核患者中,有34例患者被诊断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排除标准: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肺结核患者;并发肿瘤、气管以及支气管内膜的肺结核患者[2]
  1.2 研究方法。在68例肺结核中,有34例患者并发ARDS,将其作为ARDS组,而另外未并发ARDS的34例患者作为非ARDS组,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之后再对两组患者的复治肺结核、并发休克、并发COPD、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以及低蛋白血症等指标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展开两组之间的对比,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变化与死亡情况分析,通过治疗,ARDS组中有7例好转(20.6%),11例加重(32.4%),16例死亡(47.1%),非ARDS组24例好转(70.6%),4例加重(11.8%),6例死亡(17.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分析:ARDS组患者的复治肺结核患者较多,在低蛋白血症、COPD、休克、糖尿病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的发生率上,明显比非ARD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ARDS是ICU中一种极为多见的危重症,出现该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创伤、全身性感染、误吸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3]。ARDS同样是肺结核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极高的病死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医学中受到了极高的关注[4]。当前,国内对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文献报道不多,仅有一些小样本或者是个案的报道。肺结核疾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诸多原因有关系,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复治肺结核、并发COPD、并发休克、糖尿病、血浆白蛋白、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高血压等指标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发现ARDS组患者在复治肺结核、并发休克、并发COPD、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以及低蛋白血症等指标上,与非ARDS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虽然随着医疗水平与技术的不断提升,对该疾病的治疗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依然较高[5]。在本次研究中,ARDS组有16例死亡(47.1%),非ARDS组有6例死亡(17.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通过对98例肺结核患者的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复治肺结核、并发休克、并发COPD、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此,在临床治疗肺结核疾病的过程中,应当及早对上述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以避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现,最大程度的控制严重合并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宏林.肺结核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7):83-84
  [2]魏志鸿.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8):221-222
  [3]吴文娟,涂超,谢碧荣等.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217-218
  [4]叶欣.50例肺结核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560
  [5]余敏,王导新.粟粒性肺结核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5):1700-17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胆囊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03月至2014年03月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9.8±3.5min,平均出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60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者30例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围手术期和远期生存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和甲氨蝶呤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将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两组在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妊娠率、再次异位妊娠率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治愈率、再次异位妊娠率发
期刊
摘要:目的:对烧伤后手指和指蹼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32例(42只手)烧伤后手指和指蹼挛缩畸形患者,对其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治疗,32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为出现感染问题,康复效果良好。其中出现皮瓣尖端少许坏死、表皮缺损的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或换药后均恢复。  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52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乙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甲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乙胺碘呋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乙胺碘呋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  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45例(75%),有效12例(20%),无效3例(5%),总有效例数为57例,总有效率为95%。  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 乙胺碘呋酮 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的洗澡方式对新生儿的安抚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妇科产2013年2月~2013月7月接生的60例新生儿,并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观察组新生儿采用改良后俯卧式洗澡方式,给予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仰卧式洗澡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沐浴前、沐浴中的状态及新生儿溢奶情况。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不管是沐浴前、沐浴中的状态,还是新生儿溢奶情况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差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2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4例与对照组11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治疗。  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颅内压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治疗,然后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清醒率和清醒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后,实验组的GCS评分和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清醒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压迫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压迫骨科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82.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