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P 2D FASE序列对胆道术后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二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2D FASE)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72例胆道术后(胆囊切除术48例,胆总管探查术8例,肝管空肠吻合术16例)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等症状患者进行MRCP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生阅片,着重观察是否存在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并与直接胆管造影、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MRCP 2D FASE对残余胆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3%、97.1%、92.
其他文献
患者 男,15岁.因鼠药中毒后20天,言语不清、四肢阵发性不自主抽动4天入院.患者于入院20天前误服毒鼠强后出现呼吸骤停,于当地医院抢救后病情缓解.无抽搐、头痛、头晕.4天前开
成人头颅无论大小还是密度,个体间差异较小.而儿童则不同,从刚出生到14岁,个体差异较大.为了获得优质的CT影像,在CT扫描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扫描条件和窗宽、窗位[1].笔者着重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在骶髂关节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5例临床、实验室检查已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CT扫描,分析其征象。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改变的
目的探讨成人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并发肝动脉-门静脉短路(APVS)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DCESCT)中出现的瘤周楔形强化区(PWSEA)的表现和形成机制,以及其出现频率与瘤体强化速率
患者女,20岁.发现腹部包块7月余.患者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腹胀,并触及腹部包块,无腹痛、腹泻与呕吐,2个月前停经.查体:腹部高度膨隆,可触及40cm×34cm大小的包块,质硬,
终末脑室是位于脊髓圆锥段的脊髓中央管扩张部分,有关终末脑室的详尽解剖叙述很少,在影像学文献中尚未见到,国内亦无报道.我院于2001年经MRI检查发现1例终末脑室囊状扩张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