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下颈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特点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inf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获得健康青年人不同体位颈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特征参数,探讨测试体位与cVEMP各参数的关系,为选择较适宜临床应用的测试体位提供参考。

方法

50名健康青年人(男、女各25名,共100耳)在相同的声刺激参数和记录条件下,采用随机函数确定测试顺序后分别于坐姿转颈体位和仰卧抬头体位进行cVEMP测试,记录不同体位条件下cVEMP的引出率,P1、N2潜伏期、幅值、波间期等参数。

结果

坐位转颈体位和仰卧抬头体位的cVEMP引出率均为100%;坐位cVEMP阈值为(93.5±4.3)dBnHL。坐位cVEMP的P1、N2潜伏期长于卧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1-N2幅值则小于卧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测试中P1、N2潜伏期左侧长于右侧(P值分别为0.013和0.015);卧位测试中P1、N2潜伏期左侧与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坐位耳间幅度比及耳间不对称率较卧位更明显(P值分别为0.009和0.016)。坐位条件下P1-N2幅值男性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卧位条件下P1-N2幅值男性小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

结论

测试体位会对cVEMP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上可根据受试者条件及测试目的选择更适合的体位。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的注册研究,连续入选植入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所有患者均程控打开远程监测功能,每日收集其远程监测信息。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数据收集和监测。结果2009年2月10日至2014年12月31日,323家医院参与注册研究,共5 378例患者植入
期刊
甲状腺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甲状腺的特殊解剖学位置,一旦癌变侵犯喉、气管则预后较差,手术治疗仍然是侵犯喉气管甲状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解除气道梗阻等症状、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等优势。在手术治疗之外,还存在放化疗、131I及分子靶向等治疗手段。本文就侵犯喉、气管的甲状腺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LH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96例成人单侧ALHL患者,男82例、女114例,平均年龄(43.1±14.3)岁。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并观察记录疗效,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耳聋分级、前庭功能、耳蜗电图及甲状腺功能等因素对听力预后的影响。结果196例患者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组织瓣对不能用游离瓣修复的全上颌骨切除术后眶底合并硬腭同时缺损的Ⅰ期修复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5例上颌骨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从外形恢复、口腔及眼功能方面观察改良颞肌对合并眶底壁和硬腭缺损的疗效。结果全部15例患者随访12~81个月,改良颞肌瓣均未发生坏死,其中3例患者术前放疗,12例术后
期刊
目的探讨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uman 8-oxoguanine giycosylase 1, hOGG1)基因多态性与喉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及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喉癌患者86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人86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基因的测序分型技术行hOGG1基因多态性分析,分析其在两组间
目的总结分析Dx-pH检测系统在有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症状的患者中的初步使用情况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54例有咽喉反流性疾病症状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咽喉pH检测(Dx-pH)、纤维喉镜检查、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s index,RSI)和反流体征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 结果
目的总结经口入路机器人辅助咽喉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的6例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野暴露平均用时35(30~40)min,调整开口器2~5次,平均手术完成时间72(30~130)min。手
目的研究分别应用pH<4或pH<5作为判定咽喉反流事件的病理阈值时,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 MII)联合pH监测与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反流体征评分(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入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