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支部监督的科学内涵及强化路径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党支部监督是从党的最基层组织落实、发现问题最早、行动最及时的日常监督。本文以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党内监督为视角,界定高校党支部监督的科学内涵,并根据调研结果,分析高校党支部监督存在问题,提出聚焦强化政治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政治生态等四个方面,着力增强监督意识、创新监督机制、提升监督能力、破解监督难点等四个突破点的优化监督路径,从而推进高校党支部监督的有效性建设。
  [关键词]
  党支部监督;高校党支部;路径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1)03-0093-03
  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神经末梢”,是确保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校党支部监督工作的落实,可以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发挥党支部的前沿堡垒作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正确理解高校党支部监督的科学内涵,探索高校党支部监督的优化路径,对夯实高校党内监督的基础、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实际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支部监督的科学内涵
  首先,高校党支部监督是“五位一体”监督体系中的日常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内监督基本包含4个要素:一是党内监督的对象,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党员干部;二是党内监督的依据,即党规党法、党的政策、国家法律;三是党内监督的路径,指党内采取组织生活制度、巡查等监督方式、方法开展各种监督活动;四是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即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党支部监督的内涵除包含这4个普遍要素外,也有其自身开展日常监督的特点。因此,高校党支部监督,既包括党支部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内法规,对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党的工作进行日常监察和督促,也包含高校党支部监督的本质属性、运行机制、根本目的等三个方面的监督内涵。
  高校党支部监督在党内监督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本质是党的基层组织开展的日常监督。一方面,这是高校各党支部与高校党内监督的总体目标、任务、要求保持内在一致性的监督。另一方面,高校党支部监督在监督的方式、途径、具体落实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教育性、前置性等特点,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开展的教育领域内的日常监督,具有监督引领党员和教师的直接责任,是高校党内监督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徑和直接抓手。
  高校党支部的监督职责运行机制,具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特点。其监督的首要职责是自上而下地对党员进行监督,监督教师和学生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另一方面,高校党支部监督也需自下而上地通过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对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这种两相结合的监督运行机制,体现了高校党支部监督运行中主客体的辩证统一,保障了监督的实效。
  此外,高校党支部监督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根本目的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筑牢学生思想信念根基,落实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其次,高校党支部因可直接面对师生党员,所以在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思想动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高校党支部监督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高校党支部由高校党员师生组成,是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落实的最基础的“组织细胞”。其监督内容既包含师生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等方面,又包含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条线的工作,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个支部、每项工作、每个党员,凸显全面性。
  高校党支部监督方式具有日常性和深入性的特点。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中与广大师生联系最多、最直接、最紧密的基层党组织,最能在日常中了解师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表现。其采取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谈话等方式,也最能深入获取对党的工作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见,以此完善党组织建设。
  高校党支部监督成效具有前置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因其最易发现党员的思想问题和违纪苗头,能够及时地提醒批评教育,将监督前置,突显教育的力量,防范于未然,体现出“治本”作用。
  二、高校党支部监督的主要问题
  为深入了解高校党支部的监督现状,笔者走访了上海市10所公办高校的党员,并在访谈基础上,在上海市23所公办高校开展了100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率100%。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随着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深化的改革,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正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但监督功能的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际仍存在党支部监督思想认识不足、监督制度不健全、工作队伍建设影响等现实问题。
  第一,对党支部监督职责的思想认识不足。调研显示,91.4%的党员虽能认识到党支部承担了监督职责,但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已明确的基层党组织的监督职责缺乏了解,对党支部监督的具体做法缺乏清晰的认识,尤其对党员领导干部、党的工作、维护党纪方面的监督职责缺乏认识。调研还发现,党内职务不同的党员对支部监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普通党员对支部监督的认识相对薄弱。这必然会导致党内监督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的缺乏,同时,有46.58%党员表示“批评与自我批评离‘红红脸、出出汗’还有差距”,有些党员表示“碍于同事情面,相互批评拉不开情面”;在开展谈心谈话中,还有党员表示存在“党支部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难”的现象,由此制约了党支部监督功能的发挥。
  第二,党支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党内监督制度尚停留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层面,尚缺乏可细化、可操作的党支部层面规范性文件,这直接导致高校党支部监督的责任不明晰、监督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当前高校党支部监督方式和途径较单一,主要以开展组织生活为主,17.8%的党员认为“党支部没有为发挥监督功能创造条件”。此外,党支部对所在部门重大工作讨论、决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不够,也直接影响了党支部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三,党支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不力。调研结果还表明,目前高校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多为兼职,投入党务工作的精力、时间和积极性不足,对党支部监督的重要性、职责缺乏深刻明确的认识,开展监督工作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更有部分高校尚未严格落实党支部设纪检委员的要求,党支部纪检委员有岗无人或由其他委员兼任,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监督执纪的力度与实效。
  三、强化高校党支部监督的实现路径
  高校党支部监督的强化必须坚持不懈、常抓不怠,聚焦强化政治、完善制度和队伍建设,着力增强监督意识、创新监督机制、提升监督能力、破解监督难点。
  一是聚焦强化政治建设,着力增强监督意识。第一,高校党支部要引导党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结合党支部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实际工作,教育师生党员深刻认识党支部监督的重要性,明确知晓党支部监督职责的内容、要求、对象、范围、方式、途径等,从而提升党员的监督意识,增强党员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二,党支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党主题教育实践为契机,强化自觉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监督职责。第三,党支部要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同时,注重保护勇于负责、敢于监督的党员的积极性,营造直面谏言、虚心接受监督的日常监督氛围。第四,党支部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把党章党纪作为根本行为准则,严格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支部要增强监督执纪,领导干部要做带头表率,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自我批评,让所有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受教育、受监督,落实好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聚焦完善制度建设,着力创新监督机制。在完善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可根据高校党支部工作的实际形成《高校党支部监督工作若干要点》,明确党支部监督的工作任务,推动解决责任不明的问题。党支部可对各工作条线、工作岗位、工作环节等进行廉政风险点的分析、排查和防控,建立廉政风险预控机制。同时可形成《高校党支部纪检委员工作职责》等,明确纪检委员工作要求和内容,更好地发挥纪检委员的监督职责。此外,还应完善二级部门、院系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以及涉及师生利益的评审评优制度,让党支部真正参与到重大工作的讨论决策中,保障党支部监督作用的发挥。
  在创新监督机制方面,可在党支部考核制度中突出其监督功能,并加强监督成果的运用,将监督成果运用到党支部、党员的评优评先工作中。党支部還可为日常监督创造更多渠道和条件,如定期举办群众座谈会、党支部接待日,开设常设意见箱或支部书记邮箱,实行党务公开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此外,二级部门、院系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支部监督工作的指导,党组织负责人要多深入到基层党支部,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全面细致了解支部监督功能的发挥情况。
  三是聚焦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监督能力。首先,必须加强党支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要积极选拔一批具有较强政治判断力和理论水平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尤其要进一步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如将党员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发展培养成为教师党支部书记。第二,要加强支部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和奖励激励。不仅要从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到党内法纪法规、监督能力及方法上,给予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和指导,也要从实际操作中给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以相应的激励。第三,要完善党支部委员会建设,并明确委员分工职责。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关于党支部建设的要求,配齐配强支委委员,明确各自分工职责,尤其明确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的监督职责。通过支部委员的履职尽责,在支部内形成监督合力,为党支部监督功能的切实发挥提供组织保障。
  本文系2018年度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强化高校党支部监督功能的研究》(编号18YG31)阶段性成果
  作者张瑛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许铁峰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摘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大法宝”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革命的宝贵经验;“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和伟大成绩,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新民
77年前的延安枣园操场,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为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此前推23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闪烁“
期刊
【摘要】人类婚姻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历程。从乱婚、群婚、族外婚到对偶婚、一夫一妻制,人类通过设立性禁忌,来不断强化其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同时还制约着人类的自然属性。一夫一妻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婚姻形态,宗法社会以血缘为媒介,构建社会关系,以血缘为纽带编织社会关系、固化社会秩序,是传统中国社会建设的特色。表面上看宗法制度下的婚姻目的似乎是为了传宗接代,其实本质上是为了规
三位一体法治建设不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各自为政,应当突破模块研究壁垒、探究三者关联机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全场域的联动和全流程的集成.由“政道”向“治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农村地区逐渐从乡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加大了教育领域投资度和关注度,在农村地区推行新的教育政策.小学生上下学所处的社会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百年征程,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今天,中华民族正以威武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党员队伍的一份子,我心中对党始终充满敬畏和感恩。   我于1971年11月赴崇明长征农场务农,1973年9月2日入党,这天也是我终身难忘的“政治生日”,当年伫立在党旗前,庄严宣誓并承诺,今后要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努力工作,积极奉献。   1
期刊
三月  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检查工程建设和布展情况,指出要全力以赴建设好赓续精神血脉的红色地标、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同日,李强主持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全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精心抓好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事保障等工作。  2日,李强主持
期刊
[摘 要]  在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总要求下,本文应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工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梳理关于党支部、党员考核体系中的现存问题,结合新时期对基层党支部的新要求,基于全面性、有效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4大原则,优化构建分类量化党支部积分考核体系,为公立医院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提供可借鉴和可复制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党支部建设;积分制考核;课题研究型品管圈;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
现代社会的发展推动公共决策过程中民众的参与,亦使得运用大数据方法把握网络民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以《学前教育法草案》微博平台的民意分析为例,运用大数据手段以及社
省级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的风险防控是实现其运作目标的关键保障。平台风险管理流程的特异点在于管理流程的治理基础、风险识别机制和类风险的结构关系等三个方面;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