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在“随文练笔”中显现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切入不准、形式呆板的现状,提出于动情处写出精彩,于空白处写出丰富,于单薄处写出厚重等教学策略,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练笔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能力,在习作中提高阅读水平,以实现两者的双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随文练笔 教学策略
  
  所谓“随文练笔”,是指跟随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的写作训练,是一种让学生融入文本,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语言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的教学方法。即常说的“课堂练笔”、“小练笔”。巧妙地、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随文练笔”,把“写”挤进阅读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深度阅读的呈现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研读不够,再加上对随文练笔的目的不明确,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较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导致练笔训练低效甚至无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切入不准。由于老师对教材的研读不深,练笔点的选择很随意,切入点找得不准,以为只要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就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在没有充分朗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就安排学生匆匆“练笔”,学生自然无话可写,即使有,也只是套话、假话、空话,失去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练笔”的意义。(二)形式呆板。一些老师“练笔”的形式单一、呆板,不管学生是否需要与喜欢,千篇一律地进行。如学了写人物的文章后,就安排写“______,我想对你说”这样的练笔。
  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虎门销烟》时,在朗读最后一节“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后,问“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林则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
  生1:林则徐,你真伟大,为我们中国人争了气,我们也要向你学习!
  生2:林则徐,你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很了不起,我们也要以你为榜样,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
  像这样在课堂收尾时,对英雄人物或值得我们敬慕的故事中的人物说说你的心里话,似乎很多文章都能运用,但学生很容易滑向思维定势、语言惰性的误区。一两次运用可行,如果经常照此设计,孩子们就会不知不觉产生空洞、高调、泛泛而谈的言论,“我要向你学习”“你是我们的好榜样”之类的言论就会经常出现。所以,选择“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系重大。
  
  一、于动情处写出精彩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也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会形成文本的耐人寻味之处。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可以有效地使他们将语言内化、将情感积淀。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主要讲述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
  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之后,老师小结:同学们,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一切以革命为重,只有杀掉大黑骡子,才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走出草地。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3-19节(缓缓摘下军帽……)再次感受一下大将的风采!
  学生深情投入地朗读后,师激趣导写:(悲伤凄凉的古筝音乐响起)同学们,铁骨铮铮的将军彭德怀此刻的内心是痛苦的,你听到彭德怀将军此时此刻的心声了吗?面对倒下去的大黑骡子,面对如同自己战友般的大黑骡子,面对立过大功的大黑骡子,彭德怀最想对它说些什么呢?动笔写一写。(出示句式:大黑骡子啊,______________!)
  因为阅读的深入、音乐的渲染,学生的感情一触即发,因此写得非常投入。
  生1:大黑骡子啊大黑骡子,从江西出发时,你就跟随着我。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却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而现在,为了让更多的战士们走出草地,你连生命都献上了,我真是对不住你啊!……说着说着,彭德怀轻轻地抽噎起来。
  生2:大黑骡子啊大黑骡子,让你受委屈了。自从跟随我,你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受苦受累,现在又把你杀了,我真的是迫不得已。你在天之灵安息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会为你记上一功!
  ……
  通过语言的深情召唤、应景音乐的持久渲染,浓烈的情味、情意、情韵流淌于感悟的书面表达中,文与道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外显的工具性成了内蕴的人文性的最好载体。这样的“写”无疑是高效的。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文,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学生的情感之弦被不断拨动,表达欲望被不断激发,正是学生情动时,王老师抓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一句深情描述:“我心潮澎湃,一遍遍地对母亲说,对着那个在七八十台缝纫机下埋头苦坐的母亲说,对着那个脊背弯曲的母亲说……同学们,‘跑出去’的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拿出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沙沙写来,此时他们笔下流淌的岂止是“我”对母亲的诉说,更是孩子们对母爱的重新认识。“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激活。
  
  二、于空白处写出丰富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许多文章的作者都讲究“留白”的艺术。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的、精炼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在读中领会、读中想象。还有的余意未尽,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1.抓文中的省略号
  教材中许多内容的省略处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在充实文本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掌声》时,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教师抓住省略号设计了这样的练笔题: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进行补白,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用爱去温暖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爱。
  2.抓语言的拓展点
  小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的想象总是充满了灵性,只有放飞了学生的灵性,才能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课堂上抓住语言拓展点进行适时的小练笔,则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天空。
  如苏教版第十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结尾处作者写道:“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一句话略写了司马迁第二次写《史记》的经过,执教者抓住此处拓展训练,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在这13年里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史记》的,请你想一想并写下来。由于“点”选得好,学生写得也很好。
  如有的学生写道:
  生1:司马迁为了能把《史记》早点完成,这13年里,他每天笔耕不辍。一到酷暑,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可他依然坚持在油灯下写书。昏黄的灯光映着他那疲惫不堪的脸,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生2:寒冷的冬季,冰天雪地,没有火炉烤火,司马迁的手冻得通红,几乎握不住笔,可他使劲搓几下,重又拿起笔……
  这样着力引导学生挖掘“未尽之言”,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文本的内涵逐步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也更为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心里。
  
  三、于单薄处写出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进行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所描绘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更加饱满、丰润、富有生命力。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中对“坎坷”一词的理解时,独具匠心地安排了这样的练笔:
  师:是啊,你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地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哪,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水果,你看到了什么?也许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画面形象地写成几句话。
  生1: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时,即使他说“对不起”,摊主也不肯放过他,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
  生2: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摊,虽然说了“对不起”,还是被人毒打了一顿。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
  ……
  本来静止、凝固的“坎坷”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词语被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奇妙的生命活力,原本单薄的“坎坷”变得厚重了,阿炳这一人物形象也变得丰满了。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认真地研读,细心地挖掘,根据文本的思路,寻找课文中能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切入点,就一定能够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结合点,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合于阅读教学,在深度阅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随文练笔”的落点选择.陈杰.教学月刊.2007年第3期.
  2.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的研究.陈碧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1期.
其他文献
采用电化学噪声法研究了镀锌层在海水中的整个腐蚀过程;通过统计学和傅立叶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上对上述过程的电压和电流噪声数据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镀锌层的腐蚀过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教师不能再凭借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对伴随电视长大的视觉、听觉、触觉已经接收了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轰出来的学生进行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多媒体的使用,特别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学科内容包容很多,要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就要把学生直接带到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
【正】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微留意,就不难发现,不少小孩喜欢玩火。小孩玩火在全部火灾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如永靖县1980年到1992年总共发生的66起火灾中,小孩玩火引起的火灾
我是一个22岁的姑娘,从事医疗工作已经多年.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疗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人类健康不仅受到生物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
已有的铬酸盐转化膜技术因污染环境而被限制使用。采用硝酸铈和硝酸镧混合溶液对AZ31镁合金进行了双稀土转化处理,讨论了浸渍时间对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点滴试验、盐
【正】 1993年9月4日,天气晴朗。康乐县附城镇中原村常家沟的农民们正在麦场里紧张的打碾,说笑声、拖拉机的“隆隆”声汇成一片。突然,场北角的一麦垛着火,刹时火光冲天。对
一般情况下,人们每顿饭不可能只吃一种食物,餐桌上总要有荤有素,有凉有热,常常将不同食物搭配起来食用.而有些食物是不宜同时吃的,吃了不但营养效果没达到,反而会有"副作用".
使用日本理学3080E3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和理论α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的方法,建立了铬铁矿砂样品中Cr2O3、TFe、SiO2、MgO、Al2O3、CaO组分的快速测定方法.研
利用热分解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摩尔分数La的三元涂层Ru0.3Ti(0.7-x)LaxO2,通过极化曲线测试和交流阻抗谱测试研究了所制备涂层的电催化活性,并用扫描电镜对涂层表面形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将碳纳米管(CNT)作为第二相加入化学镀钴、磷镀液中,制得以Co-P-CNT为主的复合镀层.其中钴含量达41.4%,CNT含量达21.1%.采用显微硬度分析,磨损试验等方法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