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整体角度分析了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各种形式,指出了学生在解题时的多个关键步骤,结合实例对每一个方面作了具体剖析。
[关键词]圆周运动 支撑 运动趋势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引导学生逐个攻克难关,并从解决疑难的过程中掌握问题背后的规律有重要意义。为"教是为了不教"作出有力的贡献。
笔者结合实际物理教学经验,对学生在学习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过程认真研究发现:尽管学生遇到各种形式的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但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主要研究运动的两个方面。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
1.无支撑作用时
如图1所示,用绳子系着物体做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或如图2所示,物体在圆弧轨道内测做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
(1)当时,。物体刚好能过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此时物体的重力提供物体的向心力,图1中绳子拉力为零,图2中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为零。
(2)当时,。物体有远离圆心运动的趋势,此时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作用力N。有:。
(3)当时,。物体有靠近圆心运动的趋势。由于轨道和绳子无法给物体提供支撑作用,如图3所示,所以物体将离开圆周运动的轨迹做抛体运动。
2.有支撑作用时
如图4所示,用轻杆连接物体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或如图5所示,物体在圆形轨道外侧运动(如汽车过拱桥)。
(1)物体刚好能通过最高点,作用力。
(2)物体有远离圆心运动的趋势,如图6所示,有杆连接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作用力N且有:。汽车过拱桥时,桥面无法给汽车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汽车将离地而起做平抛运动,如图7所示。
(3) 时,物体有靠近圆心运动的趋势,如图8所示,杆对物体有沿半径方向远离圆心的支持力,且有:。汽车过拱桥时,桥面给汽车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汽车将沿桥面运动一段距离后,由于速度增大,会脱离桥面做斜抛运动如图9所示。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低点
不论是绳子、杆还是轨道,物体在贺周运动的最低点都受到指向圆心的作用力N,且有此时。通常,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拉断绳子或杆,或压坏路面、轨道的情形就首先发生在这个位置。
在了解了以上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基础上,应注意该类问题的变形:斜面上的圆周运动。
如图10所示,斜面倾斜角度为,则在最高点有:
1.有支撑作用时
当时,物体刚好能过圆周运动的最高点,此时。物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给物体提供了向心力,如图11所示,物体与支撑物间无相互作用力。
当时,
有
当时,
有
2.无支撑作用时
当时,
有
当时,物体将不会沿圆周轨迹运动在最低点时不论是有支撑还是无支撑,都满足。
上述所列举的仅是学生在解决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中的主要思路。而且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可能出现在力学、运动学、电磁学等各类型题中,它们往往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笔者认为学生们通过对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逐步了解、掌握,从中总结出自己特有的解题方式和思路,形成一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圆周运动 支撑 运动趋势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引导学生逐个攻克难关,并从解决疑难的过程中掌握问题背后的规律有重要意义。为"教是为了不教"作出有力的贡献。
笔者结合实际物理教学经验,对学生在学习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过程认真研究发现:尽管学生遇到各种形式的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但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主要研究运动的两个方面。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
1.无支撑作用时
如图1所示,用绳子系着物体做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或如图2所示,物体在圆弧轨道内测做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
(1)当时,。物体刚好能过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此时物体的重力提供物体的向心力,图1中绳子拉力为零,图2中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为零。
(2)当时,。物体有远离圆心运动的趋势,此时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作用力N。有:。
(3)当时,。物体有靠近圆心运动的趋势。由于轨道和绳子无法给物体提供支撑作用,如图3所示,所以物体将离开圆周运动的轨迹做抛体运动。
2.有支撑作用时
如图4所示,用轻杆连接物体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或如图5所示,物体在圆形轨道外侧运动(如汽车过拱桥)。
(1)物体刚好能通过最高点,作用力。
(2)物体有远离圆心运动的趋势,如图6所示,有杆连接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作用力N且有:。汽车过拱桥时,桥面无法给汽车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汽车将离地而起做平抛运动,如图7所示。
(3) 时,物体有靠近圆心运动的趋势,如图8所示,杆对物体有沿半径方向远离圆心的支持力,且有:。汽车过拱桥时,桥面给汽车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汽车将沿桥面运动一段距离后,由于速度增大,会脱离桥面做斜抛运动如图9所示。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低点
不论是绳子、杆还是轨道,物体在贺周运动的最低点都受到指向圆心的作用力N,且有此时。通常,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拉断绳子或杆,或压坏路面、轨道的情形就首先发生在这个位置。
在了解了以上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基础上,应注意该类问题的变形:斜面上的圆周运动。
如图10所示,斜面倾斜角度为,则在最高点有:
1.有支撑作用时
当时,物体刚好能过圆周运动的最高点,此时。物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给物体提供了向心力,如图11所示,物体与支撑物间无相互作用力。
当时,
有
当时,
有
2.无支撑作用时
当时,
有
当时,物体将不会沿圆周轨迹运动在最低点时不论是有支撑还是无支撑,都满足。
上述所列举的仅是学生在解决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中的主要思路。而且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可能出现在力学、运动学、电磁学等各类型题中,它们往往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笔者认为学生们通过对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逐步了解、掌握,从中总结出自己特有的解题方式和思路,形成一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