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农村图书馆基本无人问津,原因有:经费不足、书籍老久、资源缺乏等。为了让农村图书馆更好的发展下去,因实行总分管制,为不发达的农村打造一个完善的“总分馆制”下管理的完善图书馆为首要目标。
【关键词】总分馆制 乡镇图书馆 发展根本途径
一、农村图书馆发展史
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可以说经历了许多波折。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的农村图书馆。经历了一段大起大落的过程,即使保留下来的图书馆在“文革”时期又严重受创,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的图书馆屈指可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精神文化建设。也有了相应的得到重视,乡镇图书馆因此被纳入了建设规划之中,但由于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农村图书馆,仍无法满足农民对阅读的需求。以我们江苏涟水为例,涟水县共有人口109.9万,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园区,158个行政村,是远近闻名的历史名城,教育之都,平原水乡。但是人均拥有图书不足0.4册,其原因有图书室建设过少、经费不足。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一)图书室的增加
以涟水县现有人口来计算增加“十五分钟图书阅览圈”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据县图书馆2008年统计年报,镇乡有图书馆19个,藏书250165册,每一个村都建有千册以上农家书屋,藏书185013册,每个社区建有图书阅览室,藏书上万册,全县总藏书1136428册(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图书馆藏书)。按目前涟水户籍人口计算,每2.85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超过发达国家图书馆拥有量标准。现在只要想去图书馆、农家书屋借书阅览,只需走上十五分钟路就能到达,居民与图书馆的距离缩短很多,图书馆,农家书屋一样方便。
(二)农村图书馆以及农家书窝的增加
按涟水县目前建立的分馆有15家的的运作情况来统计。第一是增加书籍量,以往购买图书最多一个单位,现在倍增之快都是十几家、几十家一起购买,书的总量也增至几十倍。总馆每年在增加图书的同时分馆也在增加,因为总分馆制下的图书是流通的。第二是图书经费不足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以往经济不好的乡镇都是没有图书专项经费或者只有少量的图书经费。时间一长,图书室变成藏书室。在分馆的建成以后,不仅书籍资源丰富,并且可以在网上阅览全县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以满足每位读者的需求。
(三) 读者增加以及资源共享
由于读者的猛增,有读者建议采取借书还书,跟银行里取款一样,即便利又省事。现在书籍进入图书馆。都会统一编目进入网络,读者使用的借书证,应实行“一卡通”在任意一图书馆都可以使用,读者可在附近分馆借书还书,从而使读者更高效的获得图书资源,据08年统计,有15个实行总分馆制的单位新增读者6万余人,比往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出现,网络成为了读者的第二居室,总分馆实行以后,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获得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馆的数据库让各分馆,都进入数字时代,读者只需登录网站就可了解相关数目,在网上办理续借手续,还可没有限制的看电影,查论文、看电子书。所以在总分馆制下的网络资源成了读者第二居室。
二、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目前存在的问题
涟水县这两年的一点成绩,也是在实施了总分馆制下积累的,同时也显现出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以下两点:
(一)经费不足问题
现有的图书馆跟农家书屋,都有资金短缺问题的存在,设施过于成就,跟不上时代,建议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县里补贴一点,乡镇财政扶持一点,还可以向社会企业大户募捐,多方筹备经费。以建设一个完善的乡镇图书馆。
(二)乡镇图书馆服务薄弱
很多乡镇图书馆的藏书总类来看,有质量、有份量的专业书籍过少,武打、都市小说占据大半江山。以涟水县做比较80%的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都摆放这很多过于陈旧的书刊,并且满是灰层,很多图书馆自建立以来就没人去买过书,充分体现了很多的不足所在,图书馆资源与其经济实力不相吻合。
三、实行总分馆制下乡镇馆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涟水县,目前实施的图书馆业务管理体系算不上是一个完善的“总分馆制”。一是:没有实行统一的人财物管理,难以去调度一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能对所有实施控制。实行总分馆制要怎样在现有体系下寻找新的突破口。可以构造出一个“涟水模式”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目前涟水所有图书馆都呈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条块分割现状。没有有效的配合,不能高效的利用资源共享人才、技术、设备、文献、用户等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偏老年化、基础知识不明白,难以在总分馆制下工作。相应管理员应该通过岗位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管理员综合素质。并且能够解决管理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实行“双轨制”的业务领导,从而使乡镇图书馆走向正规,体现出“总分馆制”的真正意义说在。
四、结束语
实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已经呈趋势化,前景乐观。但是新生事物,是尝试发展,必然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不足,我们要正视这些现实,迎难而上,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把这件好事办好。出于走公益路线,乡镇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平阅读的平台,更好地体现出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服务更趋人性化、社会化、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这便是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涟水县实施总分馆制,整合乡镇馆、农家书屋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文化馆部门在利益取舍时,对乡镇馆的倾斜程度,只要各级领导做到资金到位,人员配备齐,建筑面积标准,相信不远的将来涟水县公共图书馆全面实施总分制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这也是目前欠发达地区各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借遍涟水”,立足基层,惠及万民,如果说乡村公共图书馆事业不是发展的那么繁荣,根本就谈不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也不会有公共图书馆现有的完善服务体系。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走进农民,社区居民的生活中,方便借阅,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百姓大开方便之门,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发展作出图书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努力吧,新世纪的图书馆人!
【关键词】总分馆制 乡镇图书馆 发展根本途径
一、农村图书馆发展史
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可以说经历了许多波折。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的农村图书馆。经历了一段大起大落的过程,即使保留下来的图书馆在“文革”时期又严重受创,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的图书馆屈指可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精神文化建设。也有了相应的得到重视,乡镇图书馆因此被纳入了建设规划之中,但由于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农村图书馆,仍无法满足农民对阅读的需求。以我们江苏涟水为例,涟水县共有人口109.9万,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园区,158个行政村,是远近闻名的历史名城,教育之都,平原水乡。但是人均拥有图书不足0.4册,其原因有图书室建设过少、经费不足。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一)图书室的增加
以涟水县现有人口来计算增加“十五分钟图书阅览圈”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据县图书馆2008年统计年报,镇乡有图书馆19个,藏书250165册,每一个村都建有千册以上农家书屋,藏书185013册,每个社区建有图书阅览室,藏书上万册,全县总藏书1136428册(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图书馆藏书)。按目前涟水户籍人口计算,每2.85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超过发达国家图书馆拥有量标准。现在只要想去图书馆、农家书屋借书阅览,只需走上十五分钟路就能到达,居民与图书馆的距离缩短很多,图书馆,农家书屋一样方便。
(二)农村图书馆以及农家书窝的增加
按涟水县目前建立的分馆有15家的的运作情况来统计。第一是增加书籍量,以往购买图书最多一个单位,现在倍增之快都是十几家、几十家一起购买,书的总量也增至几十倍。总馆每年在增加图书的同时分馆也在增加,因为总分馆制下的图书是流通的。第二是图书经费不足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以往经济不好的乡镇都是没有图书专项经费或者只有少量的图书经费。时间一长,图书室变成藏书室。在分馆的建成以后,不仅书籍资源丰富,并且可以在网上阅览全县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以满足每位读者的需求。
(三) 读者增加以及资源共享
由于读者的猛增,有读者建议采取借书还书,跟银行里取款一样,即便利又省事。现在书籍进入图书馆。都会统一编目进入网络,读者使用的借书证,应实行“一卡通”在任意一图书馆都可以使用,读者可在附近分馆借书还书,从而使读者更高效的获得图书资源,据08年统计,有15个实行总分馆制的单位新增读者6万余人,比往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出现,网络成为了读者的第二居室,总分馆实行以后,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获得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馆的数据库让各分馆,都进入数字时代,读者只需登录网站就可了解相关数目,在网上办理续借手续,还可没有限制的看电影,查论文、看电子书。所以在总分馆制下的网络资源成了读者第二居室。
二、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目前存在的问题
涟水县这两年的一点成绩,也是在实施了总分馆制下积累的,同时也显现出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以下两点:
(一)经费不足问题
现有的图书馆跟农家书屋,都有资金短缺问题的存在,设施过于成就,跟不上时代,建议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县里补贴一点,乡镇财政扶持一点,还可以向社会企业大户募捐,多方筹备经费。以建设一个完善的乡镇图书馆。
(二)乡镇图书馆服务薄弱
很多乡镇图书馆的藏书总类来看,有质量、有份量的专业书籍过少,武打、都市小说占据大半江山。以涟水县做比较80%的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都摆放这很多过于陈旧的书刊,并且满是灰层,很多图书馆自建立以来就没人去买过书,充分体现了很多的不足所在,图书馆资源与其经济实力不相吻合。
三、实行总分馆制下乡镇馆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涟水县,目前实施的图书馆业务管理体系算不上是一个完善的“总分馆制”。一是:没有实行统一的人财物管理,难以去调度一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能对所有实施控制。实行总分馆制要怎样在现有体系下寻找新的突破口。可以构造出一个“涟水模式”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目前涟水所有图书馆都呈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条块分割现状。没有有效的配合,不能高效的利用资源共享人才、技术、设备、文献、用户等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偏老年化、基础知识不明白,难以在总分馆制下工作。相应管理员应该通过岗位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管理员综合素质。并且能够解决管理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实行“双轨制”的业务领导,从而使乡镇图书馆走向正规,体现出“总分馆制”的真正意义说在。
四、结束语
实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已经呈趋势化,前景乐观。但是新生事物,是尝试发展,必然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不足,我们要正视这些现实,迎难而上,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把这件好事办好。出于走公益路线,乡镇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平阅读的平台,更好地体现出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服务更趋人性化、社会化、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这便是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涟水县实施总分馆制,整合乡镇馆、农家书屋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文化馆部门在利益取舍时,对乡镇馆的倾斜程度,只要各级领导做到资金到位,人员配备齐,建筑面积标准,相信不远的将来涟水县公共图书馆全面实施总分制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这也是目前欠发达地区各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借遍涟水”,立足基层,惠及万民,如果说乡村公共图书馆事业不是发展的那么繁荣,根本就谈不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也不会有公共图书馆现有的完善服务体系。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走进农民,社区居民的生活中,方便借阅,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百姓大开方便之门,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发展作出图书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努力吧,新世纪的图书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