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流程优化的锅炉机组混煤掺烧决策模型

来源 :燃烧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火电厂在优化混煤掺烧配比时,采用局部优化存在燃烧不稳定且难以实现电厂全流程经济性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构建基于全流程优化的锅炉机组混煤掺烧优化决策模型对混煤掺烧技术的配煤方案进行优化的方法.首先构建出锅炉燃烧输入总热量(采购燃煤总低位发热量)的数学模型,据此来拟定初步的混煤采购方案;然后利用基于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与基于基本原理的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锅炉混煤掺烧全流程各子系统和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模型;最后构建以锅炉机组混煤掺烧运行时,全流程各子系统和设备单位运行及维护成本总和最低作为优化决策数学模型,并提出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寻优求解.将该决策模型应用于某330 MW锅炉机组中进行验证,由优化后的结果可知,优化掺烧配比后不同负荷下的锅炉机组供电单位成本均有所降低.构建得到全流程优化决策模型为锅炉机组实际混煤掺烧配煤方案优化提供了定量化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相变材料低导热特性影响相变传热进程,添加金属翅片可有效提高相变材料传热速率.本文通过使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通过改变翅片高度、翅片厚度、翅片个数、加热壁面的温度以及将铝片换为导热性能更好的铜片来研究相变材料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翅片高度、翅片个数和提高热源壁面温度对强化换热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增加翅片厚度和将铝片换为导热性能更好的铜片强化换热作用效果不明显.
采用了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横射流预混燃烧进行了研究.乙烯/空气预混射流垂直进入高温产物组成的来流,射流当量比为0.6,动量比为8.7,模拟了流动和燃烧两个算例.本文探究了横射流速度场的特性及燃烧对流动的影响,发现燃烧使得流速衰减变慢,湍流耗散变快,射流轨迹更深入来流;同时在横射流火焰中验证了?CH2O?OH、?CH2O?O和?CH2O?H3种热释率替代物的准确性,它们均能有效预测热释率的分布,其中?CH2O?OH和?CH2O?H的表现尤其突出.
长春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在长春市九台区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在新建的29 MW往复式炉排热水锅炉安装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脱硝设备一套,以满足氮氧化物排放达标.本文通过对SNCR理论模拟计算,安装调试环节及实际使用中技术特点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及总结.整个运行期运行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研究,总结出了适合运行工况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为了响应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号召,完成市级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任务,降低企业供电煤耗,我们对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进行了调研,发现热电厂消耗能源比较多.本文以山东一热电厂为例,分析了其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节能技术改造的建议和节能空间.结果表明,热电厂改造后节能量达110629.52 tce,供电标煤耗由351.81 gce/(kWh)降为178 gce/(kWh),发电厂综合热效率从46.6%增至58.58%,节能率达到了23.61%.
采用增压、小型化等会加大汽油机爆震倾向,燃油调合应该满足更高抗爆性的要求.调合燃油中的芳香烃、醇类等组分可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燃料抗爆性有重要影响.研究了TRF燃油基础组分(正庚烷、异辛烷和甲苯)及乙醇添加组分之间的调合辛烷值变化规律,基于燃烧动力学软件中的均质反应器,通过计算其滞燃期研究燃料辛烷值、灵敏度对温度、压力的敏感性,进一步探究燃料组分组成的差异对化学动力学驱动的自燃着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与异辛烷或正庚烷掺混时,降低了混合物的反应活性.甲苯和乙醇分别与PRF燃油
在计算水平下(CCSD(T)/cc-pVTZ/M06-2X/6-311+g(d,p)),采用RRKM/ME方法,考虑了范德瓦尔斯势阱反应通道,开展了苯甲醛与H?/O??/O?H/3C?H/2HO?/2O自由基的脱氢反应速率系数理论计算,计算获得的苯甲醛+O?H脱氢反应总速率与Stanford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并通过随机取样法评估了计算速率系数不确定度.对比乙醛同类型反应,H?原子和2HO?自由基脱氢反应速率系数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但O?H自由基脱氢规律完全相反,理论上证实了过去类比乙醛描述苯甲醛+O
建立了模拟静止的单颗粒煤粉着火燃烧过程的气相和固相耦合的质量、组分和能量守恒方程组,采用不同脱挥发分模型研究了不同热力氛围下单颗粒煤粉的着火延迟时间和着火模式等特性.基于热力着火理论的煤粉异相着火和均相着火判据,确定了不同热力氛围下煤粉颗粒发生着火模式转变的临界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预报的煤粉着火延迟时间比双挥发反应模型更加准确.在21%的氧气体积分数下,环境温度为1500 K时,煤粉着火模式发生转变的临界粒径为150μm;环境温度为1100 K时,其临界粒径为300μm.
本研究考察了火焰在可燃固体颗粒堆中的传播过程.选取5 mm直径PMMA小球作为特征可燃物,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作为氧化剂,在不同氧浓度和流速条件下对火焰传播速度和固体质量消耗速率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氧通量是影响火焰传播和质量消耗的主导因素.氧通量保持不变时,增大流速会缩短火焰前锋的气相预热长度,使其传播速度降低;同时,固相预热长度拉长导致质量消耗速率升高,使火焰传播速度与质量消耗速率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使用针筒采样法采集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环境等温(400℃/450℃)热解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定性分析热解气体产物组成成分,为评估氧气系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热解气体产物中共检出13种气体成分,其中氟氯烷类4种,单烯类5种,小分子类4种.分析认为氟氯烷类和单烯类气体产物的生成是由于聚三氟氯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发生碳链、碳氯键及碳氟键的无规则断裂和重新结合,而小分子类气体产物的生成是由于聚三氟氯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发生氧化生成中间体(CO
利用CONVERGE搭建了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三维数值模拟平台,在大负荷工况下研究了压缩比和不同喷油策略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降低压缩比到14.8能够有效降低最大压升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增大天然气的替代比例.采用单次喷射策略时,通过提高喷射压力并提前柴油直喷时刻,在最大压升率限值内,能在85%天然气替代比例的同时获得48.1%的热效率.采用两次喷射策略时,随着预喷油量的增加,缸内着火时刻提前.并且预喷时刻提前能够有效降低最大压升率.对比发现,与单次喷射策略相比,两次喷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