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感中提升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o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们高中文科生而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甚至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如何正确掌握阅读技巧,成了文科生非常重要的一课。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认为培养语感极为重要。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既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培养语感能力呢?
  1、在传神语句中找语感。课文中有些词语,含义并不深奥,也不难理解,可是因为它用得适当,就分外传神,感受深了,就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功力,也能深入理解文段的深刻含义。如高中阅读材料迟子建的《龙眼与伞》一文,文中有一句这样写道:“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文章写的其实只是“一把伞”,可当作家将这“一把伞”放到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放到一位“微弓着背”的母亲身上的时候,便顿时有了动人的效果。这几个句子,无论是写雪景,还是写母亲的体态,都将深厚的情感蕴含其中了。阅读时,若能抓住这些关键句,我们就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与感激之情,并使我们得到熏陶和感染,也使我们发现句式的妙处。经过欣赏与琢磨,也就达到“意会”,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2、在丰富联想中找语感。培养语感,必须大力展开丰富的联想,即把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大脑中反映出来。这在诗歌的学习中尤其重要。一首诗歌,文字不多;诗中含义,跳跃性大。如果单纯理解字面意思,不把诗眼、景点联想成一个整体,就很难领略到诗的意境。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用情体会“好雨知时节”的“知”字,我们就会觉得春雨有知觉、有感情、明人意。这样,我们就会自然走近作者当时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联,在把握春风、春雨、春夜的特点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潜”、“细”两字,更让人感受到清静、轻柔、细腻的恬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更是一幅夜深人静、清幽深远的美景。把以上三联所描绘的景色联成一个整体,一幅明静、深远、轻幽的春夜雨景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再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联,天亮时分,空气清新,四周宁静,细看湿润艳丽的鲜花开遍整个锦官城。好一派生机盎然、花色鲜艳的景象即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再联想作者的半生辗转,此时此刻,得以安身,适逢美景,喜惜之情不言而喻。所有这些,缺乏联想都是意会不到的。想到了这些,你的感觉或许就来了。
  3、在真情朗读中找语感。培养语感,还要融情朗读。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觉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要把作品中的感情在朗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学习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就要把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愤怒、讽刺、鄙视、奚落等感情、语调读出来,读的时候,还要注意音量、音速和语气。如:用摹拟的语气读“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一句。课文中引述反动电文部分,是一组短句,要用短促的语气来读,要读出非常气愤的语调。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了”一段,在语气上要有鲜明的对比,11个四字句要读得铿锵有力。“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一句,要带着鄙视、奚落的感情来读。“一惊诧”“就怕了”中的“怕”字读音要延长,要读出讽刺、挖苦的语调。“好像失了东三省……永远‘国’下去一样”这部分,不能破读,要一气呵成。“永远‘国’下去”的“国”有讽刺的意味,读时要拖长音调。第七自然段有两个问句,前句,要读出不耐烦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厉声指责的语气等等。只要我们常作这样的训练,加深感受,养成习惯,就能把我们的语感培养起来。
  读了我的文章,或许同学们会深有感触,培养语感,说到底其实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进入作者的世界,与作家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一起感动。或许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做到了这点,我们文科生也就多了一把取胜的利剑!
其他文献
酒舞者,弄月者。  他带着浓重的酒气,趯入水中,池中那盏酌月却怎么也触不着,月夜的镜湖,水平得像他等候已久的心,冷得像他弃之荒野的簪,在那里荡漾开来,只是轻轻一蘸,那月亮又流到别处,他笑着,闹着,叫着,捉月亮,直到——水面重归平静。于是池水沸腾,蒸腾起带酒味的气息,湖的四周凝声屏气,连灰尘都淀了下来,像揭穿一些旧谎——  少年漫行仗弑剑,何易斗酒掌功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束发的剑术却已挥
期刊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也是一门德育学科,学号语文需要有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把语文学好。  一、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充分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任务就是充分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发散思维,并且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感受、领悟其中的奥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
期刊
“那年的花季,那年的雨季,时间的推移,成长的花絮”歌词里的花季雨季那么美丽,六年级毕业生在花季里欢笑,在雨季里流泪,而我——一名毕业班的班主任跟花季里的孩子们一同欢笑,一起流泪,一路感动,一起告别2015——在小学的一幕幕成长的足迹。  镜头一:半瓶护手霜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早上一进教室,李怡捧着一大束鲜花笑容满面地来到我面前,对我说:“徐老师教师节快乐。”不一会儿,桌子上堆满了鲜花、
期刊
最早认识“原生态”是在“青歌会”上,一曲曲无伴奏的歌声中散发出来原始生命的冲动和率真,自然清新的浓厚生活气息,让人感觉呼吸都更加顺畅自由。“原生态”,应该是指生命最本质的最原始的状态,语文教学课堂就应是充满这样率性质朴的“原生态”。  一、真情流露,拒绝一潭死水  语文课如果一味单纯地教字词句篇,枯燥地讲解和机械地训练,师生游离于文本情感之外,把本来生动感人的文本,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这样的教
期刊
陈教授在《阅读教学须下足三道功夫》中提出,要在读出自己上下功夫。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活动的本质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活动。要读出自己,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成长的领路人——教师,应该首先自己做到在文本阅读中读出自己。  曾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上公开课《陌上桑》时,让学生在赏析罗敷的形象后评说一下诗中的使君。学生有理有据地批判了使
期刊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激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期刊
班主任工作管理,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可以接受一个问题学生,却决不要一个问题班主任。”这句话足以说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让班级管理工作充满激情  激情点燃精神之火,激发并活跃一个人的才智。一名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教育者,面对琐碎、单调、机械、重复的工作,保持持久的工作激情是成为优秀教师、优秀班级管理者的必经之路。  二、给孩子更多
期刊
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若能较好地使用插图,强化语言实践,其训练效果是有保证的。  1、指导方法,仔细观察  在指导看图说话《升国旗》时,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在干什么。再抓重点细致观察升旗手的神态、动作及台下学生的表情、动作。最后,结合自己平时升旗时的场景,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写的时候,有话可写。  2、以问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言教学吹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言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和思考。“教是为了不教”,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本质,指明了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看,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必需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构建个性张扬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语言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非常明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