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森林增长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及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颍泉区森林增长工程建设进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对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森林增长工程;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04-02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可以进一步加快城乡造林绿化步伐,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宜居宜业的颍泉生态区,紧紧围绕生态强区建设,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全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为建设美好颍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优化生态、美化环境、富裕农民的作用。
  1 颍泉区环境状况
  1.1 自然概况 阜阳市颍泉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靠太和县,南望颍州区,西接界首市,东临阜阳市颍东区和利辛县。地处北纬32°56′~33°10′,东经115°30′~115°50′。全区总面积6.45万hm2,其中耕地面积3.79万hm2。本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势较为平坦,主要地形为冲积平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5.0℃,年日照时数2 173~2 425h,年积温5 380℃,年降水量820~950mm,6~8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无霜期223d。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棕壤土和砂礓黑土3大类,其中砂礓黑土约占60%以上,非常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植被类型主要为农田防护林、村片林及四旁植树组成。其特点是村片林面积大,但多属低产林;从林龄结构看,中、幼林的比重较大,防护效能差;从树种结构看,树种过于单一,纯林化程度高;从林种结构看,用材林比重大,经济林较少。
  1.2 社会经济条件 阜阳市颍泉区辖4个镇2个办事处,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4.2%,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0.9亿元,第二产业30.3亿元,第三产业56.1亿元。人均GDP达14 542元。
  1.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1.3.1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阜阳市颍泉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以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自然灾害为目标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阶段;1988年启动的“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的大规模生态林业建设阶段;1995年实施的“林业二次创业工程”和1998年开始的“万里绿色长廊建设”等几个建设阶段。现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四旁植树为基础,以村片林为主题,以农田防护林为骨架,以高效经济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工程区属落叶阔叶林类型区,森林资源主要由村片林、农田防护林及四旁树木组成。区间交通发达、河流纵横,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林业工程建设初具规模,防护效能增加,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1.3.2 存在问题 一是树种配置不尽合理,乡土树种损毁严重。二是村片林结构不合理,用材林比重大,造林密度大,低产林多,效益低。三是农田林网树木乱砍乱伐严重,高标准农田林网面积小,棋子沟、菜子沟、方沟等疏浚后的大中沟没有及时造林绿化。四是城镇绿化水平较低,品质不高。五是林业产业化程度低,木材加工规模较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果品产业链条不完善,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六是投入不足,林业科技含量不高。
  2 2012年以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造林建设情况
  2012年省政府批复规划颍泉区森林增长工程总任务为3022hm2,2014年省政府调整颍泉区森林增长工程总任务为3 249hm2。其中,2015年1 058hm2,2016年464hm2。按照省政府分配的造林任务,截至2015年省林业厅开展的森林增长工程秋季验收结束时,颍泉区共完成该项目造林2 399hm2,还有未完成的850hm2造林任务目前正在实施中。按照《颍泉区森林增长工程实施方案》将于2016年秋季造林验收前完成森林增长工程总任务。
  2.1 在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中摸索出的措施
  2.1.1 采取相应的土地流转方式 区内沿202省道、济广高速、256省道、茨淮新河、老泉河、颍河等规划的绿色长廊、湿地公园范围内的宜林地先由大户流转用于造林并给予相应的奖补措施。部分未流转的零星宜林地由绿景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过来,用于造林、育苗,避免在各绿色长廊、绿化带建设中出现缺、断现象。
  2.1.2 乡土树种的保护与回复 乡土树种,是适应一个地区特有自然条件而生的树种,是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性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的迅速推进,很多在路、沟、渠、塘边生长的乡土树种如榆树、刺槐、桑树、构树等被砍伐。为保护和恢复这些乡土树种,绿景公司流转了14hm2地用作建立乡土大树的周转地——将在水利和交通建设中需要挖掉的乡土树种大树移植过来进行保护。然后,在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工程中加以利用。这样既不影响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的施工,又保护和发展了乡土树种,特别是多年生的大树。
  2.1.3 建立苗圃繁育基地 绿景公司在105国道、济广高速沿线流转了133hm2土地,建立了乡土树种苗圃繁育基地,主要繁育了榆树、苦楝、刺槐、泡桐等树苗,在森林增长工程补助按合格造林面积500元/667m2,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贴的政策下,推行在全区范围内各主要路、沟、渠的绿化中免费为各镇、办提供树苗,各镇办负责栽植,有力地推动了森林增长工程的建设。
  2.1.4 各种奖补措施 先后出台了《颍泉区造林绿化财政补助暂行办法》和《颍泉区鼓励支持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暂行办法》。根据以上办法,105国道、济广高速两侧100m范围内造林补助10a,前1~3a,1 000元/667m2,4~5a,500元/667m2、6~10a,300元/667m2。其他当年新造林连片6.7hm2以上一次奖励5万元,13.3hm2以上一次奖励15万元,20hm2以上的,补助10a,第1a,500元/667m2,2~10a,300元/667m2。“森林城镇”奖补5万元,“森林村庄”奖补2万元。
  2.1.5 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养护 随着森林增长工程的逐年推进,全区新造林面积大幅增加,为保护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区林业局成立了阜阳市颍泉区绿景园林管护专业合作社,对全区城乡新造林进行专业管护,彻底改变了以前“重造轻管”的局面,有力地为森林增长工程建设进行保驾护航。
  3 如何保护和继续发展营林
  2016年是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在全区广大干群的努力下,森林覆盖率迅速提升,新造林面积增幅巨大。如何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是摆在区林业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首先要加强新造林的管护,确保造一片、成一片。其次,进一步严格林木采伐许可管理,确保林木蓄积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第三,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近年来,美国白蛾在我区大面积发生,去年,全区进行飞机喷药防治3 333hm2,今年预计需进行飞机防治12 000hm2。同时加强林木种苗检疫工作。第四,在森林增长工程补助供给结束后,区财政继续加大对造林大户的扶持力度,提高群众造林积极性。第五,鼓励农户营造可见效益短、频、快的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绿化苗木林苗2用林等,区林业局提供技术服务、销售信息、销售渠道等支持,使造林户真正得到实惠,实现林业良性循环,逐步走上永续发展的轨道。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一支持向量机(WA-SVM)的水库溶解氧预测模型,以期提高水库溶解氧的预测精度。【方法】通过小波分解,将原始复杂的溶解氧浓度序列分解到不同的高频和
【目的】明确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发酵液萃取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机理。【方法】观察100 mg/LLj20萃取物对灰葡萄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测定0.02,0.2,2,20和200 mg/L Lj20萃取物
摘 要:该文研究了园艺生产上常用的4种基质和6种不同规格的育苗盘对工厂化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及穴盘规格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棉苗素质和育苗成本,以蛭石和砂子体积比1∶1配比的基质和孔径大小为3cm的穴盘对棉花工厂化育苗最合适。  关键词:棉花;工厂化育苗;育苗盘规格;基质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
摘 要:该文以水稻作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腐植酸浸泡水稻籽粒后,在8g/L的盐胁迫培养其幼苗,通过对幼苗各指标包括根长、地上部长、根重、地上部重以及各部分的解剖结构的分析研究,综合各腐植酸浓度对各部位的影响效果得出:在8g/L盐胁迫下,2.5g/L的腐植酸溶液对水稻幼苗的形态、生物量及其解剖结构的缓解作用显著。  关键词:腐植酸;水稻;幼苗生长;解剖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要:该文研究了乌塌菜不同种植密度、浇水量及氮肥施用量三因素处理对其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1 470 960株/hm2,氮肥用量为460.65kg/hm2,浇水量为55419.75L/hm2时,乌塌菜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至最高为89.81%。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案可适应当前土地短缺的现状,利用少量土地资源做出具有科学性的试验。  关键词:乌塌菜;种植密度;浇水量;施氮量
摘 要:陕南是陕西的茶叶主产区,陕南茶叶生产对当地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母本园管理、苗床地的选择整理、扦插技术细节、苗圃管理和苗木的出圃6个方面概述了陕南地区茶树良种无性扦插快繁技术。以期能为茶叶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茶树良种;无性扦插;快繁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57-02  陕西的茶叶主产区在陕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玉米播种机发展的趋势及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优势,结合阜南县玉米种植实际提出了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措施,以供在夏玉米生产中应用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09-02  玉米作为阜南县的三大农作物之一,近2a平均播种面积4万hm2以上,占粮食总播种面积30%左右。夏
摘 要:该文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林下经济实地调查,简述了莆田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科学合理规划,构建发展格局;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破除发展瓶颈等。  关键词:莆田市;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126-02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
摘 要:该文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的山地草原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比例提高,山地草原补播红豆草、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后,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山地草原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比例明显提高,草地群落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明
盐胁迫是影响水稻生长、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而提高水稻的耐盐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当前水稻育种研究工作中的热点。该文对水稻耐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