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与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hua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1.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88-01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多元的形式存在的。
  学校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培育出一批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并由她们推广开来,才能打造出有特色的名校。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因此,我们把教学风格界定为教师个人相对稳定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
  一、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规律
  1、实践性和长期性。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产生、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逐步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2、个性和共性。共性指教学时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个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自己的思想、理论与技巧等融进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并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如智慧型、情感型的、幽默型和自然型等。 3、稳定性。教学风格是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并经常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的教学定势。
  教学风格是在发展形成的,也是在发展中完善的。教学风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发展性是绝对的。
  二、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包括:
  思想观点、个性特点、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学识修养、审美情趣、生活经历、方法技巧、学段学科、学校环境、性别教龄、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同其他事物一样,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多样性。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形成教学风格的诸因素既相互区别,亦相互联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系统。根据现代教育学有关理论,将形成教学风格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综合,可以把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分为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和外部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为教学风格构成的基础因素,是形成教学风格的根基;主观能动因素和外界因素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
  (1)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知识结构状况、教育教学能力,构成了教学风格形成的文化基础;一般认知特征、意向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文化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
  (2)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是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必要前提;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和探索则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构成了教学风格形成的主观能动因素。
  三、在实践中探索出形成风格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夯实教师专业基础
  (1)不断学习,吸收内化。学习是教师夯实专业成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2)借助外力,苦练内功。(3)反思中成长,感悟中提高。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加以反思和提炼,都会成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会逐渐丧失其应有的活力,教育更是如此。(4)展示个性,提供舞台。学校定期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风格的教学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并通过运作分析会、现场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使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分享经验,鼓励创造性工作,共同成长。
  2、营造开放学术氛围
  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需要宽松的学术环境,而这良好氛围的营造主要靠学校的领导。学校领导不能把眼光仅仅盯着升学率,而是以长远的观点,把形成教师个性化风格作为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1)独具慧眼,因势利导。
  (2)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3、用行动炼就风格
  分析教师教学个性,设计教学发展方向:
  1、定性——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因个性而独特,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标志。
  2、定向——帮助教师确定发展方向
  3、定法——帮助教师设计发展路径
  三段法:模仿——探索——创造
  A、从模仿开始:模课——在学习中起步
  模仿著名专家和学者,名家高手;模仿身边教师中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在学习中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B、从模到磨:磨课——在探索中磨炼
  好课还需磨砺出。“磨课”,即:同一节课,课题组年轻教师先上成型课;在优秀、专家教师引领下进行反思,在平行班级上提高课;再次在优秀、专家教师引领下反思,上完善课。
  C、从磨到悟:悟课——在创造中升华
  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实践不仅使每位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项课题研究真正的受益者还是学生。
  学生在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引导下,发展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不拘泥于统一、规范化的要求。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研究与实践,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学风格形成过程》 ——周荣铨
  [2]《名师成长方式与教学风格谈》 ——薛法根
  [3]《教学风格与教师个性》 ——闫德明
  [4]《多元智能教育》 ——孙庆均杨明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笔者根据教育实践阐述了在幼儿园实施本土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介绍了本土民俗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标准,并总结出在幼儿园实施本土民俗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本土民俗文化 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39-01  一、实施本土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提出:我们必
期刊
【摘要】《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为中职学生今后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学生迈入工作岗位后专业技能的具体体现。中职学校是中职教育的摇篮,在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考验,这势必也给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中职学生 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 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和繁复,造成该课程的大班教与学十分困难。本文就《电磁场与电磁波》小班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 小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40-01  1.引言  《电磁场
期刊
【摘要】实验室建设是保证高校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员水平的提高以及实验室科学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 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策略。指出了今后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工作重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实验设备 实验教学 教学成果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
期刊
【摘要】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重视考前辅导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 外科护理学 学历证书 资格证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以高校数学教育资源和社区数学文化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初步探究社区数学文化发展与高校教育实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现实意义以及方法策略等,搭建一个相对科学的平台,为目前高师教育实习面临的空虚、乏力等困境提供转型与变革的机遇,为社区数学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同时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创高师教育实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全民素质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关键词】数学
期刊
【摘要】课程体系是在充分整合企校联合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专业群特色课程体系是围绕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的基础上所构建而来。以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下的专业群构建为例,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集团化下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案例支撑。  【关键词】特色课程体系 专业群 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  【资助项目】山东
期刊
【摘要】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反映那个时代特点和历史的转折,她的人生轨迹生动的说明了旧的制度已经“翻了一个身”,而“新”的制度“刚刚安排”,尚未成功。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 时代特点 历史转折 形象意义  【中图分类号】I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65-02  当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5年在月刊上分章连载,评论界就有两个阵营
期刊
【摘要】教学意境是教育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教学意境的巧妙创设,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从教学意境的特征、教学意境创设的方法两个方面去论述语文教学意境创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语文 教学意境 特征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情感,促进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引导与训练,以期达到情智共生的目的。通过本案例,作者以开放性的问题引领,顺学而导,激活思维,诱发情感,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产生了对居里夫人深深的敬佩之情。同时,自我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的洗礼与净化。由此可见,开放式的引导,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情感激荡,则能让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