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团聚体状况及演变趋势研究

来源 :土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果业生产和果园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了渭北旱源苹果主产区彬县10a幼龄和21a老龄苹果园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农田为对照,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渭北地区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优势级别,仅0~20 cm处随园龄递增果园土壤团聚化趋势较为明显,>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DSAC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增大,团聚体分形维数(D)递减,但是,10~0.25 mm和5~1 mm最有价值团聚体和团聚体系数(KCTP)均在递减。渭北土壤水稳性团聚组成中约60%为<0.25 mm微团聚体,在0~30 cm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和WSAC0.25呈现为农田(对照CK)>10a果园>21a果园,随园龄递增有明显增大趋势。>0.25 mm团聚体的破坏率(PAD0.25)随园龄增加显著增大,递增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态有机碳(POC)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各项指标呈极显著相关,土壤碳酸钙含量、黏粒含量与水稳定团聚体多项指标呈极显著相关,PAD0.25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果树种植在表观上明显提高了渭北地区表层0~20 cm土壤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数量,增强了土壤抗风蚀能力,但却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农艺质量及其稳定性,果园土壤团聚体的农艺质量显著退化与有机物及碳酸钙含量递减有着直接关系。
其他文献
在当今纷繁复杂功利性很强的教育背景下,各种新教育模式、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现象纷纷出现,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对于促进教育的进一步上正轨,向高层次发展和在高品位上运行,起到了一点积极作用,但大多是昙花一现,过不了多久,就不见其踪迹。教育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它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随着教育对象的不同,这种规律也在不断变化,不能够搞短期行为,不能够赶时髦,应该扎扎实实地研究人在不同时期的成长规律,顺应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56.2%~64.0%),0.25~1 m
王老师是某校的教科研骨干,每年都有二十多篇论文发表,所获奖励非常多。  开学初,该校进行教科研奖励讨论。有的教师质疑:“我们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王老师却拿了好几千元。差距太大,应该封顶。”也有教师反驳:“发表论文不容易,还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多劳多得,不该封顶。”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学校采纳了折中方案:“三篇以上封顶,但核心刊物不封顶,而且加倍奖励。”  事后,校长找王老师谈心:“学校出发点是调控,想用
针对电阻炉温度系统具有容量大、纯滞后量大,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模糊预测协调控制算法,将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相结合,发挥预测控制的超前性和模糊控制不需要对象精确模型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谈一谈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加强对教研组活动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前提  我校对教研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固定活动时间。单周三为语、数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