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变应原检测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环境变应原.方法 采用郑州三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特异IgE的体外检测试剂盒测定吸入性变应原及食物性变应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2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进行血清变应原检测.结果 12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92例(73.02%,92/126)血清吸入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螨虫组合阳性48例(52.17%,48/92)、屋尘阳性19例(20.65%,19/92)、霉菌组合阳性17例(18.48%,17/92)居前3位.同时在126例患儿中随机抽取了76例完成食物性变应原检测,患儿血清呈阳性反应有31例(40.79%,31/76),以虾、蟹阳性21例(27.63%,21/76)最高,其余依次为牛奶16例(20.05%,16/76)、蛋清阳性13例(17.10%,13/76)、海洋鱼类组合阳性9例(11.84%,9/76).结论青岛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环境变应原检测结果显示,尘螨是最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另外食物性过敏原对健康的影响亦需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近、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时间窗PCI治疗对患者术后近、中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分析对预后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方法 153例成功施行PCI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分为两组:急诊PCI组(A组,103例)及择期PCI组(B组,50例).详细记录入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正常体质量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5例年龄≤40岁的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体质量及肥胖患者68例,将其分为正常体质量组(A组,32例)与肥胖组(B组,3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月经失调者A组81.2%,B组83.3% (P =0.822);两组合并不孕不育者
目的 应用3.OTMR探讨眩晕患者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临床表现为眩晕者及正常志愿者各5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CINEPC)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FAIR)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血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
期刊
目的 探讨分组悬吊浅剥全扎术治疗老年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95例老年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分组悬吊浅剥全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将临床疗效、残留痔、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疼痛、水肿、出血、尿潴留、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功能测定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48例,治愈46例(95.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25例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25例.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 min、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 min时的动脉收缩压、舒
摘要: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知识,但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若是没有通过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面进行拓展,学生很难在整体上掌握语文整体性。有效的语文教学能够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培养,在新课改推进的背景下,语文学科作为各学科学习基础,需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质量。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压力(PAS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他汀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他汀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d,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用任何调脂药.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hs-CRP、E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术中亚甲兰标记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组33例采用颈前弧形切口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Ⅱ、Ⅲ、Ⅳ、Ⅵ区)清扫术,手术分离到甲状腺时先在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兰,使淋巴结染色,利于清扫时辨认.对照组30例第1次手术采用患侧甲状腺叶切除,第2次手术采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后发生手足抽搐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 颈前弧形切口在颈部区域淋巴结清扫时暴
目的 探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胸外伤致ARDS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创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延迟通气组(45例)和及时通气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心率、乳酸、呼吸肌动用评分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延迟组与及时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62例患者中36例(58.1%)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5例(24.2%).全组共清扫淋巴结1954枚,平均每例清扫31.5枚,187枚(9.6%)淋巴结有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病变长度、胸段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