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肌组织GATA结合蛋白4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741852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结合蛋白4(GATA4)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NVM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4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构建GATA4过表达稳定细胞株,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ATA4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核因子(NF)-κB活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对照组和NVM组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4的阳性细胞率评分分别为(0.86±0.04)和(3.52±0.20)分,染色强度评分分别为(0.93±0.06)和(3.44±0.31)分。与对照组比较,NVM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4的阳性细胞率和染色强度上升(t=5.870,P<0.05;t=5.195,P<0.05)。对照组和NVM组TNF-α的血清含量分别为(79.23±6.08) ng/L和(240.11±18.41) ng/L;IL-1β的血清含量分别为(45.25±6.17) ng/L和(193.40±13.31) ng/L;IL-6的血清含量分别为(56.98±6.06) ng/L和(177.44±14.58) ng/L。与对照组比较,NVM组患者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血清含量上升(t=6.505,P<0.05;t=8.207,P<0.01;t=6.811,P<0.05)。绿色荧光蛋白(GFP)-NC和GFP-GATA4细胞GATA4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03和2.21±0.15。与GFP-NC细胞比较,GFP-GATA4细胞GATA4的mRNA表达上升(t=9.609,P<0.01)。NF-κB在GFP-NC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1±0.08和0.52±0.03,在GFP-GATA4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01和1.49±0.10。与GFP-NC细胞比较,GFP-GATA4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增加,细胞质内NF-κB的表达下降(t=4.739,P<0.05;t=8.877,P<0.01)。

结论

GATA4在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上调NF-κB活性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细胞源性异种移植(CDX)与原发肿瘤比较失去了肿瘤的异质性。虽然这种异种移植模型容易构建,但由于这种肿瘤模型不能充分代表每个癌症患者的独特特征,因此具有一些局限性。通过将患者新鲜的肿瘤组织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从而构建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保留了原发肿瘤的分子学、基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临床前模型。PDX模型在药物筛选、生物标志物开发和肿瘤精准治疗中已显示出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诱发的大鼠(购自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输尿管平滑肌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肾结石模型并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按照20、40、80 mg/kg腹腔注射给予黄芪多糖,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给予大鼠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
目的观察GYY4137对大鼠精索静脉曲张(VC)生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购自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GYY4137组、VC组及VC+GYY4137组。假手术组、假手术+GYY4137组仅分离而不结扎左肾静脉,VC组与VC+GYY4137组结扎左肾静脉制备VC模型,VC+GYY4137组、假手术+GYY4137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GYY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基因对肾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细胞786-O和OS-RC-2(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应用siRNA转染下调SPAG9在786-O和OS-RC-2的表达;分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后SPAG9在786-O和OS-RC-2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含量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病理标本中Vimentin表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CSA-2含量。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分
期刊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s)的方法并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沉默对小鼠BSMCs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取多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分离获取小鼠原代BSMC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对其增殖特性进行检测。使用针对FN1的小干扰RNA(FN1-siRNA)转染BSMCs,将体外培养的BSMCs分为空白组(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肿瘤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疾病所具有的特异性致癌位点予以结合,通过调节遗传物质的表达达到阻断肿瘤生长与转移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特异性致癌基因或分泌蛋白不断被发现。R脊椎蛋白3(RSPO3)基因属于R脊椎蛋白家族,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机体发育、细胞增殖以及肿瘤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针对RSPO3所涉及的相关肿
目的探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水平和免疫浸润与肺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3个肺腺癌数据集验证PECAM1在肺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的肺腺癌手术标本36例,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PECAM1在肺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