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林防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逐步扩大,对于森林的保护,也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针对护林防火监测中的问题,传感器网络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本文中,阐述了1种应用于护林防火的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算法,该算法是基于LEACH算法的改进算法,称为LEACH-HD。该算法通过推导一阶无线能量模型,得到最佳簇首数目,通过加入节点的剩余能量因子和节点与主机节点的平均距离因子,改进簇首节点的选择方式。仿真结果表明,LEACH-HD算法能够提升节点的存活时间,数据接收量,降低网络能
其他文献
连通性是水体生态环境及防洪排涝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究围埝的拆除对于白洋淀水力连通效果提升的影响,以白洋淀南刘庄典型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21软件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通过对该区域5种方案的模拟,分析拆除区域的水位变化、流场流速及流速区分布,进而确定了围埝的最佳拆除高度与拆除顺序。结果表明,将围埝拆除至淀底高程时,流速由原来的2 mm/s提升至4.6 mm/s,且滞水区面积减少77.8%,连通性提升最为显著;优先拆除顺水流方向围埝对区域水体扰动最小。由此可知,围埝拆除工程对提升淀泊水动力有积极作用,此
为了明确带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传播进行初侵染这一途径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本试验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带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种薯播种后的
以镇宁自治县1990—2012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总时数、无霜期和积温等气象要素观测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这3种作物的产量与这些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小麦的产量逐渐下降,反之水稻、玉米的产量增加;3种作物的产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出现极端天气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会出现较单一的情况。
本研究旨在克隆牛HoxC9基因的CDS区,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检测HoxC9在牛7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背脂)和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0~10 d)中的表达规律,采用PCR法获得牛HoxC9基因的CDS区,利用ProtPram、TMpred、ProtFun 2.1 Server等在线网站对HoxC9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检测HoxC9在牛不同组织以及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牛HoxC9基因CDS区全长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是能发生核质转位的亲水性蛋白
科学统计粮食产量数据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以及长短期记忆人
本研究将编码牛轮状病毒VP6蛋白的部分基因插入到HBcAg的免疫显性区的基因中,构建了pET32a-HBcAg-VP6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和Western blot鉴定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重组蛋白HBc-VP6是否形成病毒样颗粒。以重组蛋白HBc-VP6皮下注射BALB/c小鼠,对免疫原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重组蛋白HBc-VP6在BL21中主要以沉淀的形式表达,经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HBc-VP6能够自我折叠装配成病毒样颗粒结构,能够与BRV阳性血清
快慢羽作为Z染色体1对等位基因(K,k+)控制的性连锁表型,被广泛应用在配套系生产的雏鸡性别鉴定上。为明确慢羽鸡PRLR和SPEF2基因连接方式和融合基因双向转录特征,本试验通过半定量PCR扩增PRLR和SPEF2基因共有区域477 bp片段,明确两基因在慢羽鸡的连接方式;以禽内源白血病病毒ev21和SPEF2基因的转录作为对照,通过特异引物反转录和S1酶切法确定融合基因的转录方向。试验明确了慢羽K基因中PRLR与dSPEF2、SPEF2与dPRLR的5末端以“头碰头”方式连接,“头碰头”连接的477
为了探究番茄SlSPS基因的功能,通过克隆番茄中SlSPS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进行遗传转化,对获得的独立转化株系的蔗糖、可溶性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株型,花蕾、果荚和种子大小等进行鉴定。发现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相比,其SlSPS基因高表达,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此外,过表达SlSPS转基因植株的株型发生改变,幼苗增大,根长显著变长12.15%,叶片增大;成苗莲座叶变大,株高升高了24.69%;黑暗培养的幼苗下胚轴显著伸长17.09%;并且其花蕾增大,果荚长度显
氮源是影响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但其对甲烷氧化过程N2O的生成规律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以甲烷氧化菌混合菌群为供试对象,开展了氮源类型和氮源浓度对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甲烷氧化效率和氧化亚氮生成规律的影响试验,并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了甲烷氧化混合菌群氧化甲烷过程的N2O生成途径。结果表明:与NH4+-N和NO2--N相比,以NO3-
记述了中国大蕈甲科圆蕈甲属1新纪录种黑足圆蕈甲Cyrtomorphus nigripes Arrow,1925。提供了形态描述、特征图及地理分布图。研究标本存放于河北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