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杂交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规程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寿县水稻机插秧示范为例,从规化育秧和科学机插秧两方面介绍杂交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规程,为水稻生产的高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机插秧;规程;安徽寿县
  
  寿县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是寿县的优势粮食作物,常年产量占粮食总产的70%以上。为了推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笔者在水稻主产区开展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节本增效。
  
  1规范化育秧
  
  常用的育秧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硬盘育秧3种。其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秧苗素质标准: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要求秧龄15~20d,叶龄三叶一心期至四叶一心期,苗高12~20cm,茎基宽不小于2mm,根数12~15条/苗。
  1.1简化培肥床土
  选择熟化的菜园土进行碎土、过筛,大田备育秧营养土1 500kg/hm2,拌旱育保姆5.25kg/hm2或壮秧剂15kg/hm2,集中堆闷,形成酸碱度适宜(pH值5~6)的营养土。床土不得有大于5mm的石头。
  1.2精细制作苗床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田块做苗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00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苗床板面要达到“实、平、光、直”,并开好腰沟和围沟。
  1.3优选当家品种
  东南部选择团粒型品种II优084、II优明86、II优航1号;西北部选择长粒型品种新两优6号、丰两优1号;粳糯稻选择III优98、皖稻68。用清水漂去杂质和空秕粒,然后用300倍强氯精药液和万分之一有效浓度的烯效唑浸种12h左右(用5%烯效唑粉剂10g,对水5kg,可浸种4kg)。日浸夜露催芽至破胸露白,摊晾2~4h即可播种。机械播种的“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芽长不超过2mm。
  1.4定量均匀播种
  秧盘的标准规格为长58cm、宽28cm、厚2cm。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播种时间要依照大田栽植放水时间进行“倒算账”,秧龄不得超过20d。我县一季中稻分为东南部江淮分水岭油茬区、中北部平原麦茬区,抽穗扬花期应避免受高温热害影响,于4月初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7月20日前;中北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播量一般杂交稻每盘播芽谷80~100g,常规稻每盘播芽谷130~150g。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切边,用种量略高于盘育秧。播种后要覆土,覆土厚度0.3~0.5cm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
  1.5铺放育苗载体
  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机插大田备足300~375张软(硬)盘。双膜育秧按大田准备长5m左右、幅宽1.5m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cm×3cm,孔径2~3mm。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软(硬)盘紧密排放于苗床上。双膜育秧将打孔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用木条固定,以控制床土厚度。在育秧载体上铺放床土,土层2cm左右,表面平整,并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播后覆膜保温,早播中稻要搭拱棚,麦茬稻要覆盖农膜加盖稻草进行控温育秧。
  1.6适时控温炼苗
  立苗期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一般温度控制在30℃,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揭膜炼苗。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如没有用烯效唑浸种的,可在一叶一心期秧田用多效唑3kg/hm2对水1 500kg喷施控苗;麦茬稻若秧龄估计超过20d,也应在1叶1心至2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要在1叶1心时施断奶肥,在移栽前的3~5d施送嫁肥,每次追施45%水稻专用配方肥120~150kg/hm2。前期保温保湿,后期必须进行控水管理。秧苗三叶期以前,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防治立枯病,用65%的敌克松1 000~1 500倍药液或旱秧绿2号对水喷洒。
  
  2机械插秧
  
  2.1精细整田,施足底肥
  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耕耙前底施45%水稻专用配方肥450kg/hm2 碳铵300kg/hm2
  2.2沉实土壤,保持浅水
  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整地后保持水层2~3d,进行适度沉实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做到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但切记不宜现整现插,一般砂质性田沉实1d,粘性土质田则应沉实2~3d,保持水层2cm。
  2.3掌握适龄栽插
  秧龄控制在20d以内,叶龄为3叶1心至4叶1心为宜。栽插前秧块床土含水率40%左右(用手指按住底土,以能够稍微按进去为宜)。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避免烈日伤苗。双膜育秧应按插秧机作业要求切块起秧,宽为27.5~28cm,长为58cm。
  2.4确定适宜基本苗
  采用宽窄行插秧。油菜茬杂交稻插22.5万穴/hm2,行距30cm,株距调整为15cm;2ZT-7358B型乘坐式插秧机,行距23.8cm,株距调整为19cm;麦茬杂交稻,按24~27万穴/hm2栽插,株距适当调小。根据株距确定取秧量,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杂交稻每穴应控制在3~4株,常规稻每穴应控制在5~6株。
  2.5控制插秧不漂不倒
  大田泥脚深度不应超过30cm,根据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全漂率不大于4%,翻倒率不大于4%。薄水栽秧,浅水活棵,插完覆寸水,切忌水过秧心。一般插秧深度不超过2cm。
  
  3大田管理
  
  3.1巧施追肥
  栽插后的7d,追施返青分蘖肥,施尿素60~75kg/hm2。拔节前追施120~150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钾。孕穗期喷施7.5kg/hm2尿素 1.5kg/hm2磷酸二氢钾2次。
  3.2适时烤田
  当茎蘖数达195~225万茎/hm2时,应放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群体质量,保证低位分蘖成大穗。
  3.3科学管水
  按照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的原则,中后期浅水勤灌,抽穗后干干湿湿,前水不清,后水不进,养根保叶,活熟到老,秋分断水。
  3.4防治病虫草害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活棵后灌浅水施除草剂,根除先施除草剂后插秧导致活棵较慢的问题。晒田复水前注意拔大草。大田要保护害虫的天敌。中后期根据病虫情报,适时防治螟虫、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对高秆品种,要在拔节前后喷施1~2次多效唑,以防倒伏。
其他文献
<正>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又是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心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的发病因素。目前全世界达6亿,我国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44%,1997年底约有L1
<正> 科研要上水平,科研产出是一项重要指标,科研产出的主要形式是科技论文,可反映一个国家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本学科前沿水平的接近程度。我们从1999年10月举办的《1998年
<正> 卵巢恶性肿瘤的合理处理,经国内外妇科肿瘤专家的努力探索,已积有一定的经验。本文就每一疗法分别简述,供参考。 1 手术治疗 手术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是首选的
中国自古就有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早在2000多年前,先秦的哲人们就积极倡导和追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积极追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在红提葡萄幼果膨大期以喷清水为CK,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000倍爱多收、300倍沸太,均能有效促进红提葡萄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浆果单粒重、果粒重、单住面积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
<正> 1%盐酸丁卡因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其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永停滴定法或酸碱滴定法。前法操作较麻烦费时,而后法仅是测定盐基,且终点变化不明显。为此,又根据有关资
针对菏泽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观念更新慢、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资金投入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小城镇规划布局落后等问题,提出了解放思想、发展特色
军休干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人民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广大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事关
翠绿一号微型冬瓜,原产于日本,后由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引进繁育,进而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引进栽培,淮北地区自2003年引进,采用春大棚“三覆盖”技术措施栽培,平均单产超过150000kg/hm
日前,江苏省昆山市政府组织市民政局、公安消防大队等单位先后对全市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等进行了安全检查,同时通过购买服务请第三方机构对14家养老机构进行了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