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文彦《图绘宝鉴》云:“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画稿是画家文化修养及艺术才能的具体体现,是画家个人灵性才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可由此追溯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故多为世人所宝之,近年来所发现的宣鼎《墨海》画稿就是这样的粉本。
宣鼎(1832-1880年),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香雪道人、金石书画丐等,安徽天长人,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对书画、篆刻、诗词歌赋亦很精通,史书说他“工诗文书画”,是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家。
宣鼎自幼过继于安徽天长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境富裕。但弱冠之时,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再加上其一味读书,不理家产,故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身一人栖身于破庙中,靠教书糊口。咸丰五年(1855年),又遇灾年,几乎饿死于破庙中。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宣鼎从此秋门转蓬,四处飘零,先是到上海卖画,后到江苏盐城、桃源(今江苏泗阳)、山东任城(今济宁)等地教书或作幕宾。为了生活,他教书、卖字、售画、从军、作幕府,真可谓穷困潦倒,苦海余生。失意文人的生活,给予他过多的磨难,于是将满腔悲愤寄于笔端,创作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同治九年(1870年)创作了杂剧《返魂香传奇》,后三年又创作长篇小说《秋雨夜灯录》。这二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清代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誉为清代小说的压卷之作。
宣鼎自幼爱好书画,相传10多岁时即为人作画,书写匾额条幅。成年后又整日搜求金石书画,流连于碑帖书画之中,故学识渊博,传统功力深厚。宣鼎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他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上画一位乞丐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手持竹竿,蓬头赤足而旁若无人,并自名“金石书画丐”,可见其对艺术的痴迷程度。在上海卖画期间,又虚心向海派名家学习,观摩西方艺术,从中汲取营养,画艺大增。以后又客游淮安、扬州、山东等地,视野开阔,收获颇多。在人物画方面,宣鼎深受明代陈洪绶影响,以昆曲中的众多戏剧人物为题材,创作了《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是合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佳作,在中国戏剧史和艺术史中具重要意义。在花鸟画方面,宣鼎深受清末上海花鸟画派之影响,有“八梅”之誉。《清画家诗史》称其“花鸟极超拔,赋色妍丽”,“临古小册颇隽逸”,“题画诗词亦峻峭”。由于种种原因,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在其家乡并不多见,但在淮安却屡有发现。本文所介绍的《墨海》画稿,即为淮安市博物馆之藏品,是近年来整理旧藏时所发现,是宣鼎在淮安作画时的画稿。
这本《墨海》画稿,纵30厘米,横20厘米,纸质线装本。其封面为厚质皮纸,上有隶书“墨海”二字。从书法上看,应为宣鼎墨迹。取“墨海”之名,有墨海泛舟之意;况画稿众多,故命名墨海。册内为大小如一的宣纸,从原有页码编号来看,页码不全,已有缺页和散失,故是本残册。但就是这本残册,却保有32页画稿,每页有手绘画稿2幅。每幅纵30厘米,横8厘米,共有画60幅,以花卉、瓶花为主,还有翎毛、走兽、草虫,琳琅满目,洋洋大观,并有蝇头行草题写的诗句。由于是画稿,册中没有宣鼎的落款和印章,但卷后有陈墉的题跋和印章,记为宣鼎所作。据考,陈墉,字伯容,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末书法家,著有《国朝人书评》,《续篡山阳县志》有其记略。其题跋曰:“此册本宣瘦梅所作,经营惨淡,颇具苦心,题词亦跌宕不群,隽峭语尤令人解颐,承之先生见而爱之,口口而藏之箧中。其运笔用意处,自是一种精神,非平日素从绘事不能观,是册若一滴水,可知大概味矣!”。落款为“戊辰十月山阳陈墉跋”,下钤“陈墉”白文印、“伯容”朱文印。此“戊辰”为1928年,距离宣鼎离世已有四十八个年头。但宣鼎曾流寓淮安多年,人们喜爱这位画家,喜爱他的多才多艺和书画艺术,故这册画稿人争宝之,题跋中的收藏者“承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此外,画稿页缝中有“刘士漉珍藏”之墨记,应是此册的另一位收藏者。由于年代久远,其流传过程已不可考,但可确定的是这些收藏者都是淮安人士。据题跋记载,“此册本宣瘦梅所作”,因陈墉和宣鼎同属清末书画界人士,又同在淮安文化圈内,故深知宣鼎之书画,所言不虚,是真实可信的。
这册《墨海》画稿,以花卉、瓶花为主。其花卉有牡丹、玉兰、芍药、海棠、芭蕉、山茶、萱草、梅花、月季、荷花、桐叶、紫薇、秋葵、马缨、鸡冠、紫藤、黄芦、石榴、桂花、栀子、罂粟、绣球、菊花、墨竹等等。这些花卉大部分是二种花期相同、习性相近的折枝花卉的组合,如牡丹玉兰、桂花秋葵、荷花红蓼、山茶梅花、紫藤腊梅、月季绣球等,但也有单一成图的花卉,如牡丹、马缨、黄芦、秋葵、紫藤等,其中仅牡丹一种,又有白牡丹、红牡丹、墨牡丹之分。瓶花也称清供,上画瓶、尊、盎、盆等器具,古拙浑厚,文采焕然,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底蕴。其内插牡丹、梅花、山茶、水仙等四时花草,附之于菜蔬瓜果,寿石茶具,再配以翎毛、走兽、草虫,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如瓶果鳜鱼、双猫瓶梅、百事平安、白头富贵、牡丹博古、瓶梅秀石、梨酒伏鸡等。这些画稿看似随意为之,是不着粉黛的白描小画,却是宣鼎数十年艺术创作、文化修养及人生阅历的积淀和释放。故画面空灵,景少趣多,笔简意繁,耐人寻味,特别是上面的圈圈点点,括号注释,补遗纠错,不仅展现了画家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也可使后人感悟到宣鼎在绘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事实上,宣鼎的画稿何止一种,史志上还记其撰有《梅谱》一书。宣鼎的每件看似不假思索随兴写意的画作,其实都有一件或数件画稿为基础。故而在作画时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挥而就,创造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笔精墨妙的画图。
这册《墨海》画稿,均为尺幅甚小的白描小画,绝大多数都是折技画,反映了宣鼎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和风格。清人王概曰:“折枝从空安放,或正或侧,须各审势得宜。”故从构图来讲,此册中之折枝花卉,皆是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特写,截取花卉中最精彩的部分,或上扬,或下垂,或横斜,或两枝交汇,构图简洁明快,境界空旷清新,给人以疏枝简花、生趣盎然之感。如《牡丹玉兰图》中,作者截取牡丹玉兰各一枝,牡丹在下,玉兰在上,纵横交错,刻画入微。画上题诗云:“沉香亭北报花开,乐府清平凋未裁,月下瑶台群玉祧,承宣李白诏初来。”在瓶花清供中,画面大都以中置形式构图,在疏密聚散、高低虚实中求变化,或白描,或写意,匠心独运,各施各法,画的题材都蕴含深意。在岁朝清供图中,多会选画牡丹、梅、竹、水仙、石榴、寿石等,表达吉祥如意、富贵长寿和新春祝福;而在山家清供图中,则以香炉、野蔬、茶具、猫鼠、草虫为主,观之令人宁心入禅,充满了乡野情趣。如《梨酒伏鸡图》中,上画梨花酒一瓮,伏鸡一只,芦橘若干。画上题诗云:“漫道无肴供晚餐,伏雉卢橘足登盘。更余一瓮梨花雪,好此良宵放客难。”表现了宣鼎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别是《查果饷午图》中,以双勾写竹,工笔画壁虎、草虫。壁虎入画为古今所罕见,表明了画家精通医药,有治病救人之心。此外,宣鼎的戏剧小说中多记有奇药妙方,也反映他通晓药性和医理。在习文卖画之余,还兼顾中医学。从笔墨上讲,此画稿有双勾,有没骨,但大多采取勾花点叶画法,属于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范畴,从中可看出宣鼎早年以工笔见长,在工笔花鸟画中曾下过苦功夫。成年后又吸取明代陈淳、周之冕和清代恽寿平、新罗山人等诸家之长,特别是在海派画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清新明丽和亦工亦写的花鸟画风格。在画法上,画稿中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风格,禽鸟、走兽、蝴蝶、草虫等描绘得生动逼真,尚简是其花鸟画的主要风格。众所周知,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以“删繁就简”名闻天下,宣鼎在画稿中,所写墨竹清瘦劲挺,其出枝布叶,写竿勾节,已达到简之再简,不能再简的地步,足见其受郑板桥影响至深。这种疏枝简叶、生趣盎然的花鸟画风格,是宣鼎将平日生活中最美丽的意象提炼概括,以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为根基,雅俗结合,简略有序,创作的一幅幅言简意赅的画图。
这册《墨海》画稿以简取胜,在画题上也采取简略的名称。如所题蕉棠即是芭蕉、海棠,萱芍即是萱草、芍药,山茶梅即是山茶、梅花等等,有的画稿上没有标题,也可能是画家一看就知之故。此外,在这册画稿中,大部分画上都有宣鼎用蝇头行草所作的题画诗,所题字字珠玑,意蕴趣深;书法如行云流水,潇洒隽永,表现了宣鼎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书法功底。这册《墨海》画稿,几乎每幅都有恰如其分的题诗。这些题画诗有七言,如《牡丹图》题诗:“霍家钗镯意缠绵,堕作名花泣杜鹃。绮陌香车归缓缓,工宫舞袖斗翩翩。云回曲后留残艳,玉暖幽余化晚烟。俯首繁华如拾芥,紫姑风韵本神仙。”有五言,如《荷花图》所题:“中通而外直,其气清而腴,日在污泥中,幸不为所污。”有四言,如《山茶梅》所题:“蕊珠仙子,罗浮美人,笔端迭化,一笑生春。”也有字数不一的长短句,如《芍药图》所题:“风流秦七,情弱泪染轻衫薄,水晶帘卷晕朝霞。一枕红香,粉颊印春纱。伊谁和谑增留恋,娇压云翘颤。晚风几阵送春归,生怕扬州,金带损腰围。”但更多的是七言诗,有的天真烂漫,情真意切,抒思友之情。如《瓶果鳜鱼》:“小楼春雨送征腓,绿树成荫人未归。流水滩花何处去,溪桥剩有鳜鱼肥。”有的赞美菊花,如《菊图》:“既具夔龙姿,应事东篱隐。国家养大儒,岁寒得真品。”有的以历史故事为依托,将花卉拟人化,如《绣毯月季图》:“玉环无力侍三郎,碧玉栏杆怯嫩凉。舞罢霓裳抛鞠蹴,犹于月底斗红妆。”这些诗句皆诗韵清醇、平和隽永,感情真挚,有力彰显了主题,起画龙点睛之效。这些题画诗都是宣鼎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反映,反映了宣鼎在诗书画方面的深厚造诣。
宣鼎一生钟爱艺术事业,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自叹“抱赤心而鲜鉴,遇白眼其无辜”。其所作所为不为当时的人们理解,加之不理生计,一贫如洗,在饥寒交迫的岁月中大多以卖画为生。据考,宣鼎曾多次到淮安谋生,故在淮安留下了这册画稿。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已不多见,其诗词也多已湮灭失传。现这册画稿是宣鼎所手绘,况画上还有数十首宣鼎用蝇头行草书写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宣鼎所咏所书所作,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为集中的宣鼎诗书画作品。其虽是画稿,但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于宣鼎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宣鼎(1832-1880年),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香雪道人、金石书画丐等,安徽天长人,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对书画、篆刻、诗词歌赋亦很精通,史书说他“工诗文书画”,是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家。
宣鼎自幼过继于安徽天长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境富裕。但弱冠之时,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再加上其一味读书,不理家产,故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身一人栖身于破庙中,靠教书糊口。咸丰五年(1855年),又遇灾年,几乎饿死于破庙中。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宣鼎从此秋门转蓬,四处飘零,先是到上海卖画,后到江苏盐城、桃源(今江苏泗阳)、山东任城(今济宁)等地教书或作幕宾。为了生活,他教书、卖字、售画、从军、作幕府,真可谓穷困潦倒,苦海余生。失意文人的生活,给予他过多的磨难,于是将满腔悲愤寄于笔端,创作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同治九年(1870年)创作了杂剧《返魂香传奇》,后三年又创作长篇小说《秋雨夜灯录》。这二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清代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誉为清代小说的压卷之作。
宣鼎自幼爱好书画,相传10多岁时即为人作画,书写匾额条幅。成年后又整日搜求金石书画,流连于碑帖书画之中,故学识渊博,传统功力深厚。宣鼎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他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上画一位乞丐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手持竹竿,蓬头赤足而旁若无人,并自名“金石书画丐”,可见其对艺术的痴迷程度。在上海卖画期间,又虚心向海派名家学习,观摩西方艺术,从中汲取营养,画艺大增。以后又客游淮安、扬州、山东等地,视野开阔,收获颇多。在人物画方面,宣鼎深受明代陈洪绶影响,以昆曲中的众多戏剧人物为题材,创作了《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是合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佳作,在中国戏剧史和艺术史中具重要意义。在花鸟画方面,宣鼎深受清末上海花鸟画派之影响,有“八梅”之誉。《清画家诗史》称其“花鸟极超拔,赋色妍丽”,“临古小册颇隽逸”,“题画诗词亦峻峭”。由于种种原因,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在其家乡并不多见,但在淮安却屡有发现。本文所介绍的《墨海》画稿,即为淮安市博物馆之藏品,是近年来整理旧藏时所发现,是宣鼎在淮安作画时的画稿。
这本《墨海》画稿,纵30厘米,横20厘米,纸质线装本。其封面为厚质皮纸,上有隶书“墨海”二字。从书法上看,应为宣鼎墨迹。取“墨海”之名,有墨海泛舟之意;况画稿众多,故命名墨海。册内为大小如一的宣纸,从原有页码编号来看,页码不全,已有缺页和散失,故是本残册。但就是这本残册,却保有32页画稿,每页有手绘画稿2幅。每幅纵30厘米,横8厘米,共有画60幅,以花卉、瓶花为主,还有翎毛、走兽、草虫,琳琅满目,洋洋大观,并有蝇头行草题写的诗句。由于是画稿,册中没有宣鼎的落款和印章,但卷后有陈墉的题跋和印章,记为宣鼎所作。据考,陈墉,字伯容,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末书法家,著有《国朝人书评》,《续篡山阳县志》有其记略。其题跋曰:“此册本宣瘦梅所作,经营惨淡,颇具苦心,题词亦跌宕不群,隽峭语尤令人解颐,承之先生见而爱之,口口而藏之箧中。其运笔用意处,自是一种精神,非平日素从绘事不能观,是册若一滴水,可知大概味矣!”。落款为“戊辰十月山阳陈墉跋”,下钤“陈墉”白文印、“伯容”朱文印。此“戊辰”为1928年,距离宣鼎离世已有四十八个年头。但宣鼎曾流寓淮安多年,人们喜爱这位画家,喜爱他的多才多艺和书画艺术,故这册画稿人争宝之,题跋中的收藏者“承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此外,画稿页缝中有“刘士漉珍藏”之墨记,应是此册的另一位收藏者。由于年代久远,其流传过程已不可考,但可确定的是这些收藏者都是淮安人士。据题跋记载,“此册本宣瘦梅所作”,因陈墉和宣鼎同属清末书画界人士,又同在淮安文化圈内,故深知宣鼎之书画,所言不虚,是真实可信的。
这册《墨海》画稿,以花卉、瓶花为主。其花卉有牡丹、玉兰、芍药、海棠、芭蕉、山茶、萱草、梅花、月季、荷花、桐叶、紫薇、秋葵、马缨、鸡冠、紫藤、黄芦、石榴、桂花、栀子、罂粟、绣球、菊花、墨竹等等。这些花卉大部分是二种花期相同、习性相近的折枝花卉的组合,如牡丹玉兰、桂花秋葵、荷花红蓼、山茶梅花、紫藤腊梅、月季绣球等,但也有单一成图的花卉,如牡丹、马缨、黄芦、秋葵、紫藤等,其中仅牡丹一种,又有白牡丹、红牡丹、墨牡丹之分。瓶花也称清供,上画瓶、尊、盎、盆等器具,古拙浑厚,文采焕然,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底蕴。其内插牡丹、梅花、山茶、水仙等四时花草,附之于菜蔬瓜果,寿石茶具,再配以翎毛、走兽、草虫,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如瓶果鳜鱼、双猫瓶梅、百事平安、白头富贵、牡丹博古、瓶梅秀石、梨酒伏鸡等。这些画稿看似随意为之,是不着粉黛的白描小画,却是宣鼎数十年艺术创作、文化修养及人生阅历的积淀和释放。故画面空灵,景少趣多,笔简意繁,耐人寻味,特别是上面的圈圈点点,括号注释,补遗纠错,不仅展现了画家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也可使后人感悟到宣鼎在绘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事实上,宣鼎的画稿何止一种,史志上还记其撰有《梅谱》一书。宣鼎的每件看似不假思索随兴写意的画作,其实都有一件或数件画稿为基础。故而在作画时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挥而就,创造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笔精墨妙的画图。
这册《墨海》画稿,均为尺幅甚小的白描小画,绝大多数都是折技画,反映了宣鼎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和风格。清人王概曰:“折枝从空安放,或正或侧,须各审势得宜。”故从构图来讲,此册中之折枝花卉,皆是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特写,截取花卉中最精彩的部分,或上扬,或下垂,或横斜,或两枝交汇,构图简洁明快,境界空旷清新,给人以疏枝简花、生趣盎然之感。如《牡丹玉兰图》中,作者截取牡丹玉兰各一枝,牡丹在下,玉兰在上,纵横交错,刻画入微。画上题诗云:“沉香亭北报花开,乐府清平凋未裁,月下瑶台群玉祧,承宣李白诏初来。”在瓶花清供中,画面大都以中置形式构图,在疏密聚散、高低虚实中求变化,或白描,或写意,匠心独运,各施各法,画的题材都蕴含深意。在岁朝清供图中,多会选画牡丹、梅、竹、水仙、石榴、寿石等,表达吉祥如意、富贵长寿和新春祝福;而在山家清供图中,则以香炉、野蔬、茶具、猫鼠、草虫为主,观之令人宁心入禅,充满了乡野情趣。如《梨酒伏鸡图》中,上画梨花酒一瓮,伏鸡一只,芦橘若干。画上题诗云:“漫道无肴供晚餐,伏雉卢橘足登盘。更余一瓮梨花雪,好此良宵放客难。”表现了宣鼎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别是《查果饷午图》中,以双勾写竹,工笔画壁虎、草虫。壁虎入画为古今所罕见,表明了画家精通医药,有治病救人之心。此外,宣鼎的戏剧小说中多记有奇药妙方,也反映他通晓药性和医理。在习文卖画之余,还兼顾中医学。从笔墨上讲,此画稿有双勾,有没骨,但大多采取勾花点叶画法,属于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范畴,从中可看出宣鼎早年以工笔见长,在工笔花鸟画中曾下过苦功夫。成年后又吸取明代陈淳、周之冕和清代恽寿平、新罗山人等诸家之长,特别是在海派画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清新明丽和亦工亦写的花鸟画风格。在画法上,画稿中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风格,禽鸟、走兽、蝴蝶、草虫等描绘得生动逼真,尚简是其花鸟画的主要风格。众所周知,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以“删繁就简”名闻天下,宣鼎在画稿中,所写墨竹清瘦劲挺,其出枝布叶,写竿勾节,已达到简之再简,不能再简的地步,足见其受郑板桥影响至深。这种疏枝简叶、生趣盎然的花鸟画风格,是宣鼎将平日生活中最美丽的意象提炼概括,以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为根基,雅俗结合,简略有序,创作的一幅幅言简意赅的画图。
这册《墨海》画稿以简取胜,在画题上也采取简略的名称。如所题蕉棠即是芭蕉、海棠,萱芍即是萱草、芍药,山茶梅即是山茶、梅花等等,有的画稿上没有标题,也可能是画家一看就知之故。此外,在这册画稿中,大部分画上都有宣鼎用蝇头行草所作的题画诗,所题字字珠玑,意蕴趣深;书法如行云流水,潇洒隽永,表现了宣鼎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书法功底。这册《墨海》画稿,几乎每幅都有恰如其分的题诗。这些题画诗有七言,如《牡丹图》题诗:“霍家钗镯意缠绵,堕作名花泣杜鹃。绮陌香车归缓缓,工宫舞袖斗翩翩。云回曲后留残艳,玉暖幽余化晚烟。俯首繁华如拾芥,紫姑风韵本神仙。”有五言,如《荷花图》所题:“中通而外直,其气清而腴,日在污泥中,幸不为所污。”有四言,如《山茶梅》所题:“蕊珠仙子,罗浮美人,笔端迭化,一笑生春。”也有字数不一的长短句,如《芍药图》所题:“风流秦七,情弱泪染轻衫薄,水晶帘卷晕朝霞。一枕红香,粉颊印春纱。伊谁和谑增留恋,娇压云翘颤。晚风几阵送春归,生怕扬州,金带损腰围。”但更多的是七言诗,有的天真烂漫,情真意切,抒思友之情。如《瓶果鳜鱼》:“小楼春雨送征腓,绿树成荫人未归。流水滩花何处去,溪桥剩有鳜鱼肥。”有的赞美菊花,如《菊图》:“既具夔龙姿,应事东篱隐。国家养大儒,岁寒得真品。”有的以历史故事为依托,将花卉拟人化,如《绣毯月季图》:“玉环无力侍三郎,碧玉栏杆怯嫩凉。舞罢霓裳抛鞠蹴,犹于月底斗红妆。”这些诗句皆诗韵清醇、平和隽永,感情真挚,有力彰显了主题,起画龙点睛之效。这些题画诗都是宣鼎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反映,反映了宣鼎在诗书画方面的深厚造诣。
宣鼎一生钟爱艺术事业,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自叹“抱赤心而鲜鉴,遇白眼其无辜”。其所作所为不为当时的人们理解,加之不理生计,一贫如洗,在饥寒交迫的岁月中大多以卖画为生。据考,宣鼎曾多次到淮安谋生,故在淮安留下了这册画稿。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已不多见,其诗词也多已湮灭失传。现这册画稿是宣鼎所手绘,况画上还有数十首宣鼎用蝇头行草书写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宣鼎所咏所书所作,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为集中的宣鼎诗书画作品。其虽是画稿,但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于宣鼎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