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种植技术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地整地
  大黄怕热喜冷,一般适合种植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大黄是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层30~45厘米,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褐土和沙壤土为好,黏重土壤不宜栽培。选好地后要精细整地,每公顷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与火土灰45~60吨,翻埋土中作基肥,深耕30厘米以上。大黄种植需要经过4~5年的轮作周期,不可连作。适合与马铃薯、豆科、油菜等作物轮作。移栽之后的第一年建议在行间套种玉米、韭菜、大豆、紫苏、薄荷、红花等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二、繁殖
  1.种子繁殖:大黄主要用种子繁殖,种子的寿命仅为1年,不要使用陈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包括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种子直播:在早春或者初秋时进行,按行株距70厘米×5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厚2厘米左右。
  育苗移栽:在不适合直播或者春季干旱的地区可采取育苗移栽繁殖。一般应选择土质疏松、不易积水、向阳背风的畦地。将阳畦地做成宽1.3~1.5米、高10~15厘米、畦间距30厘米,四周挖好排水沟。条播:在畦上横向开沟,沟距20厘米、播幅10厘米、深5厘米,播种间距2厘米左右,撒播均匀,覆土厚2~3厘米。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间距2~3厘米,再均匀地撒上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宜。为了保持土壤湿润,可以在畦面上覆盖一层长松针或稻草,并经常浇水保湿。
  2.子芽繁殖:在大黄采收时,选择产量较高、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植株,切下母株周围的根茎,每个切割的根茎上带有3~4个芽眼,将草木灰涂抹在芽眼或者分离的子芽上,然后种植在苗床上。子芽繁殖较适合于小面积栽培。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采用种子直播的,当苗高8~10厘米时进行间苗,苗高15厘米以上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采用育苗移栽的一般在春、秋季节移栽,春节前后最佳,边挖边移栽。定植行株距70厘米×50厘米,穴深35~40厘米,呈“品”字形定植。每穴栽1株,覆土厚5厘米,压紧,浇缓苗水。
  2.培土除草:大黄栽植3~4年才可采挖,种植周期较长。要想获得高产,在种植周期内应做好除草和培土工作。移栽后第一年,大黄幼苗较小,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视土壤板结和草害情况,除草3~4次。第二至第三年,植株生长健壮,在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除草。第四年在春季进行一次除草。除草可以和培土同时进行,自下向上将土壤培成馒头形状,以促进大黄根茎生长膨大。
  3.追肥:大黄为喜肥植物,除施基肥外,每年还应该追施化肥和农家肥1~2次,可以结合除草进行。化肥主要是磷肥和钾肥。农家肥主要是腐熟的油饼肥。第一年先施两次清粪水,待秋季倒苗后,每公顷施腐熟饼肥750公斤、过磷酸钙150~300公斤。第二至第三年各追肥两次,分别于每年的5—6月和10—11月在行间开沟,每公顷施入人粪尿或过磷酸钙300~450公斤、氯化钾150~300公斤,施后覆土、浇水。
  4.打薹:大黄移栽后,抽薹开花时间为第二年5—6月,抽薹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大黄产量和质量,应及时打薹。打薹不宜在阴雨天进行,否则雨水易进入茎秆,导致根茎腐烂。应当在晴天时用小刀从薹基部切除,打薹后及时培土覆盖。
  四、采收与加工
  1.种子采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种。当种子有部分变成褐色时,将植株割下挂在通风处,收集种子后应立即在当年秋季播种或者置于室内干燥处储存,待春季播种。
  2.大黄采收与加工:在大黄种植2~3年之后的10月下旬,当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便可收获。先割去地上部分,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挑除已腐烂的大黄,刮去根及根茎周围的泥土和栓皮,切成6~8厘米的大块,晒干或烘干。一般每公顷可产鲜根茎22.5吨。
  烘干:先将大黄晾晒至切口处收缩并有黄白色油状物滴落,单层摆放,厚度大约10厘米,送入烘房烘干。一般应该连续烘干7~10天,每天翻动1次,温度调至45~50℃。待大黄切口处无油状物流出,再将温度升高至55~58℃,烘制20~30天即可成为干品。切记烘房内温度不能超过60℃,烘烤到表皮显干时,要适量降温使其发汗回潮之后才能继续烘干,这样反复操作直至大黄全干为止。
  大黄全干之后,将其转入装药设备或者木箱中用力冲撞,直至粗皮被撞去露出黄色为止。大黄干燥之后外表为黄棕色、坚实,纵纹上有明显的星点,有油性,味微苦、不涩,有清香气味。大黄储藏应该放置于干燥通风处,用木箱包装完整,防止虫蛀和霉变。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衡饲1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粮饲兼用型谷子新品种,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华北夏谷区晚春播种或夏播,生产中可与其他作物如小麦、油葵、绿豆、饲用黑麦组成高效栽培模式。  衡饲1号生育期91天,株高216厘米;穗纺锤形,松紧适中,穗长39厘米,单穗重23克,穗粒重19克,千粒重3克,出谷率82%;褐谷黄米,熟相好。据2015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大田品種比较试验,衡饲1号全
2017年的柑橘市场跌宕起伏,砂糖橘价格跌至冰点,而一直被诩为柑橘中贵族产品的春见耙耙柑、不知火等,行情也大不如从前,市面上普遍销量不佳。而现在我们介绍的这款杂柑新品种——媛小春,是柑橘中一个独特的晚熟杂柑新品种。媛小春别名春柑、爱来水、春蜜露,系日本爱媛县立果树试验场利用清见为母本、黄金柑为父本杂交而来的柑橘新品种,因其果皮金黄色,有香气,风味浓郁而闻名,与目前多数柑橘在外形和口感方面都有明显区
一、项目优势  蟾蜍俗称癞蛤膜,属蟾蜍科两栖动物,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花蟾蜍、黑眶蟾蜍等品种。从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蟾衣均是非常珍贵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华医药全典》《中草药大全》等对其价值均有阐述。蟾酥是指蟾蜍耳后腺、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它作为药材使用对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龋齿痛、咽喉肿痛等具有较好的疗效。蟾衣是蟾蜍脱落下来的角质衣膜,它对病毒性感冒、慢性肝病、肝腹水、慢性气管
汗斑,现代医学称之为花斑癣,是常发生于夏季的一种浅表性皮肤真菌病,与中医的“紫白癜风”相类似。汗斑由热体被风湿所侵,外感虫邪,留于腠理而成,亦有因汗衣湿渍肌肤复受日晒,暑湿浸滞毛窍而成。治宜解毒杀虫,采用黄瓜硼砂液外涂治疗汗斑,效果良好。  制用方法:取新鲜黄瓜200克,硼砂100克。先将黄瓜洗净切片装入容器,再将硼砂放人黄瓜内,稍搅拌后,放置三四个小时后,过滤出黄瓜液装入瓶内,放入冰箱里或阴凉处
紫肉甘薯新品种莆紫薯3号2015年通过了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  该品种属食用型紫薯,株型半直立,短蔓,萌芽性较好。叶片心形带齿,叶片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中带紫色。单株分枝6~13条,平均蔓长1.65米,茎粗0.62厘米,节间长度中等,平均单株结薯5.1个,大中薯率85.5%。结薯较集中,薯块大小较整齐。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带白色,较耐储藏。丰产性较好,平均每亩鲜薯产量2000公斤、薯
川农32为四川农业大学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抗倒伏,高产,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通过了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  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适播期长。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较小。穗层整齐,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每亩有效穗约为25万穗,穗粒数约为40粒,千粒重46克左右。籽粒容重754克/升
1.选址  标准化养猪小区要选择在距离主干道和居民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有稳定的供电,良好的通风,充足干净的水源,并且排水方便。猪舍的建设要满足光照、通风、防火、冬暖夏凉等条件。小区距离屠宰厂、加工厂、风景区、公路、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要在2000米以上,距离其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要在1000米以上。  2.布局  总体布局上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及处理区3个区域。3个部分保持适当的距离,生产区和
大刺鳅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等,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长江、珠江水系,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的深潭石缝处。大刺鳅肉嫩味佳,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大刺鳅一般在50克时就达到商品规格,目前市场零售价在150~200元/公斤。  1.外部形态。大刺鳅体细长,稍侧扁,尾部甚扁薄。吻极尖,前端有1个尖长的吻突。口裂浅,具细齿,有眼下刺。体鳞甚细,背鳍基长,前部
日前,陕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陕西省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其中用于水稻和小麦生产1350万亩。以汉江流域為重点,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150万亩;以关中平原、渭北旱塬为重点,划定小麦生产功能区1200万亩;以关中和陕北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1350万亩。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划定任务,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
1.育苗基质的混配组分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穴盘育苗采用草炭和蛭石混配基质进行育苗,一般比例按照体积2:1或者3:1进行混配后利用。不同蔬菜作物对混配基质的要求不同,一般应根据蔬菜作物的种类、栽培季节、管理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基质配方。由于草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各地都在积极寻找适合本地区蔬菜育苗基质的廉价材料,以降低育苗成本。不管采用何种有机基质进行蔬菜育苗,一定要在满足幼苗生长的前提下,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