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的诗(五首)

来源 :伊犁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的野草
  她仆倒的身体
  像秋草一样让出更多天空蓝
  蝉鸣只降低她体内的血压
  而她努力地书写仅剩的一点绿
  蓝天,白云,雁阵……
  这些在空中的文字符号
  让一张纸生动起来这是
  我们共同面临的生活
  只是,野草象征了她慌乱的白发
  而风会把种子邮寄给下一个春天
  下一个春天的草丛中
  有母亲招手的身影
  与母亲对坐
  母亲坐在旧色时光里
  母亲坐在苍茫大地上
  母亲用生育过的臀
  结结实实地坐在草地上
  母亲坐过的草原
  青草连绵不绝,牛羊络绎不断
  母亲双腿盘地坐姿平稳
  母亲双臂交错掌心朝上
  母亲胸前像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
  孩子已挣脱怀抱浪迹天涯
  母亲依旧端坐
  怀抱着一个古老而持久的使命
  与母亲对坐
  一场雕像和凡夫的对话
  一纸春雨和枯草的注解
  望着她那被岁月掏空的胸脯
  我把坐姿一缩再缩
  缩蜷成娘胎里的模样
  消失的河流
  河床裸露的鹅卵石
  是最后的语言在低处
  只代表我从生到死的硬度
  我遇见失去的风景
  不只是两岸
  这让我想起那些来过的
  和离去的途经我身体里的喊声
  还未走远
  海螺
  海水退去之后
  我是另一种意义的搁浅
  我是阳光下最慢的
  拖出浅浅的诗行
  我的这种姿态
  风没有理由吹响
  我内心的空虚
  一把口琴
  吹口琴的人
  没有带走声音
  像一条河无法带走落石
  这时你的梦里
  有哪些不安份的音符
  有一朵朵的野花
  打开着什么
  有时,你吹或者不吹
  都掩不住心跳
  掩不住琴孔里的苔痕
  曾策马扬鞭的少年
  “追赶着琴声
  就是从浅草到灌木和丛林”
  像一个人渡过了那条河
  就再也不愿回頭
  挣扎在路上深深的马蹄窝中
  时间它动用了刻刀
  梅花
  它拂过口琴时
  也拂过了我
  ·作者简介·冀北,本名易新辉,生于青海,现居宁波。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扬子江诗刊》《散文诗》《延河》等。有作品入选多家刊物年选。著有诗集《荒度》。
其他文献
节日快乐  太阳普照,余下的风  开始柔和起来  青草努力扶正身体  夏至,他们走向公园  散步,唱歌,打拳  是一处父亲  他们被熙攘的人群  分离出来  不关心日食只关心日子  是一处父亲  他们沉默寡言  生活中的山峦  全被一支又一支烟见证  六月,在浪漫的薰衣草庄园  笔喙出现板结的纹路  我们相似的  拥有却丢失了月光  流淌的水带走倦容  手机储备一天的谷物  自己置身于了解自己  
期刊
1  六月一个寻常日子,天上没有一朵云,只有一颗光芒万丈的古老恒星,在无限蔚蓝和虚空里独自灿烂。慷慨的阳光照耀着岁月,也照耀沧桑大地上的万水千山,以炙热关怀着这位老祖母的每一寸皮肤,地面没有一块平面不向外面辐射滚滚热浪,真是热得伤心,热得够呛。  农谚曰:六月七月,到处都热。居于川西北群山之中的这片静谧河谷也不例外。热情似火的光线覆盖着她的角角落落,附着在草木繁茂的枝叶间,赤裸裸的岩石上,明晃晃的
期刊
庄稼人喜欢绿色。随便站在村子什么地方张望,远远近近总是满满的绿:五谷是绿的,牧草是绿的,树木是绿的,村庄是绿的——绿色养眼,心境自然舒坦。  是仲夏,阳光有些毒,地里蒸腾着一种隐约可见的热浪,就像在冒汗。拔完节的玉米又长出了天花,如无数打开的小伞顶在头上,从上往下看,一行一行挺挺地站立着,像等待出征的士兵。我到处寻找指挥这些“士兵”的将军,最后,在地头上看到陈八娃他爹带着一家老小正忙着清渠,准备浇
期刊
去年五月,我曾独自回到察布查尔县的老宅,待了不足半日。彼时,是我时隔三年后第一次来看老宅。今天,多半是在我的主张下,退休已有些时日的父亲陪着我,时隔不多不少又一年再次来到了这里。我们在一扇崭新的红色大门前停下脚步,门的外侧,一条陌生的柏油路直淌而过,透过侧旁的围墙,我看到院内的屋顶上有几个伙计正忙着拾掇,铺设彩钢。父亲敲门儿,呼叫里头的伙计,一边扭过头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这段时间来他翻修老宅的“大业
期刊
如果没有风吹  就抚摸不到青克斯山清新的体香  也不会知道山谷深处  有那么多自然、坦荡的心灵  拱出泪,溢出雨  天空飘逸出蓝  这一袭蓝,纯净了身后一方水土  潮汐了一座山峰  河流侧卧,火焰与时间对峙  脚下的芳草,取了谁的姓氏  此刻,湿润的拥抱是多么必要  雨水侵袭到宽厚  在我的眺望中迅速离开  张开口,在返回的词语中  我艰难地吐不出一滴露水  清风微醉的晚上  落日去了远方  慌乱
期刊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伊犁河》杂志创刊于1979年,当年二月出版第一期。1981年报新疆自治区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公开出版发行,198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伊犁河》。  创刊人宋彦明  文革前,宋彦明在伊犁州党委(当时叫伊犁区党委)宣传部工作。对于我这个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来说,那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还透出一种神秘感。虽听
期刊
驻村生活最大的惊喜是发现了巴扎。巴扎是什么?内地的朋友可能会问。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其中充斥着许多可以买的东西,而且价格合适,是羊缸子(新疆方言,妇女、媳妇之意)们最喜欢逛的地方。  比如说绣花鞋。我在逛别的地方时也能看到,但那种华丽,很明显是要被置于殿堂之上的,价位也是高得离谱,距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着云梯般的距离。巴扎上的绣花鞋,看着也精致好看呢!但一问价格,一双
期刊
葬礼结束后,大伯母说,你来整理你哥的遗物吧。她没说什么。她能说什么呢?大伯母已经很老了,又失去了儿子,一张脸似乎托着整个人间的悲苦。那一刻,她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只觉得这个世界和大伯母一样,都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了。  单位正在进行人事调整,好友小赵一连发了好几条微信,追杀令一样追她回去,再不回来,连你的位儿都没有了。人员全部打乱,重新分工,你就等着吃别人咽不下去的那根剩骨头吧。  她看着各路亲朋
期刊
时光契约  时光的契约  缔结得很早,那时  岁月还没有老  阳光照在伊犁河上  你在河畔浣衣  我在田垄扶苗  一行大雁从天空飞过  我们蓦然回首  似乎发现了某种预兆  流走的河水  还是南去的雁阵  或青青的苗  知道一个春天的契约  会在哪年哪月  再见分晓  一个谜珍藏了千年  直到十个世纪  才迎来契约中的你我  迟来的拥抱  赛里木湖  世界隐匿  湖畔只有我们两人  我在看你  你
期刊
一群羊  负责提供生活  几匹马  负责搬运生活  一只牧羊犬  好像闻到了远方的气息  打了几声招呼  小儿在发芽  大儿已抽穗  奶奶坐在炕上  咀嚼岁月  妈妈在火炉里扒拉着什么  好像在煨生活  爸爸说要去外面跟老天爷打个电话  商量一下明天出山的事情  致固执者  这儿一使劲  那儿就失衡  越失衡越使勁  越使劲越失衡  ……  他不能掌握生活的平衡术  中了固执的魔咒  走到哪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