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综合管控技术在茨淮新河灌区的建设研究

来源 :水利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茨淮新河灌区信息化涉及多个专业、监控类型及对象多等问题,设计具有多元物联测控和低功耗的一体化综合管控硬件平台,研制智能装置与产品,实现灌区水情、闸泵站等多业务的综合监控,并建立集全面感知、精准配水、协同管控于一体的灌区一体化综合管控软件平台.在茨淮新河灌区通过一体化综合管控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应用,构建一个以灌区工程核心业务为需求的、通用的、规范的、适应未来发展的灌区信息化综合管控系统,覆盖水量监测、视频监视、调度控制、生产运行等全业务,解决传统灌区自动化系统技术差异大、资源共享困难、业务协同性差及运行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提高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管理水平,形成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型模式.
其他文献
为服务于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河长对"乱占"问题的管理,以围湖造田和坑塘养殖2种"乱占"现象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综合指数法、灰度共生矩阵及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方法的"乱占"目标识别机制。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别使用指数法和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乱占"目标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并在融合光谱与纹理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监督分类,输出混淆矩阵分析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围湖造田和坑塘养殖2
为改善宁波市河网水环境,基于现有的工程措施,从智能化非工程措施角度,探究平原河网水资源智能化调度的可行方案。根据宁波市中心城区平原河网基本特点及闸泵工程分布情况,分析宁波市近些年在水资源智能化管理调度方面的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以满足河流生态需水量为前提,从监测、模拟、调度方案的形成及调度执行4个层面,提出推进河网水资源智能化调度的思路及实现途径,并对每一个层面的实际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宁波市中心城区河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模型,结合重要水功能区与河湖断面的水质实时监测数据,对河道水体进行纳污容量分析,并使
为解决水利空间数据共享困难的问题,江苏省基于开放地理信息标准,采用去中心化技术路线,构建水利一张图。利用OGC(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提供空间数据交换和服务互操作协议,具体接口可以在业务领域定制化实现,提出以OWS(OGC网络服务)融合异构空间数据,实现地图局部更新和统一风格展示;通过URI定位属性并与Solr搜索引擎结合,扩展WFS实现基于语义的空间信息查询;基于服务链和工作流整合水利空间功能;结合LDAP协议实现CSW服务,构建跨部门、级别、业务的细粒度空间信息目录;通过服务负载均衡,实现云端GIS等
由于短期电力负荷存在随机性强、影响因素多、预测精度低等问题,在充分考虑气温、日期、节假日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预测模型,对单一预测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将相关向量机与深度置信网络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相关向量机对电力负荷周期变化的通用模型进行建立,在通过深度置信网络建立其误差补偿模型,使用误差补偿模型补偿通用模型的预测误差,提高电力预测的准确度。通过仿真对模型改进前后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无论是否计及气温,都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预测
为率定白石水库尾水渠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白石水库尾水渠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出渠道的断面尺寸,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选定理论流量计算公式和比降、糙率等系数,经过计算得出水位-流量关系理论曲线,再通过对水库渠道内低、中、高水位下测流方法的选择,确定在低水位和高水位下采用浮标法,在中水位下采用流速仪法,并将多次实测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差值均在误差范围内,吻合度非常高,最终验证所绘制的白石水库尾水渠水位-流量理论关系曲线采用的理论公式和参数准确、合理,曲线精确度符合水库的实际需求,以此为水库流量测
景观湖等水体流动性弱,易发生水体缺氧等水生态问题,严重损害水体质量,造成水体黑臭等现象,威胁着水体生态安全.为解决此类生态问题,保持水体良好的环境质量,研究一种基于太
针对开源GIS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筛选出多个软件进行组合集成应用的现状,为提升组合集成效率,按照典型的Web GIS系统的构建过程,从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地图发布、空间分析、前端展示5个方面对常见的开源GIS软件进行整理分类。结合水利行业中所遇到的软硬件条件差异、网络环境不同、功能需求不同等方面,抽象出4个不同的应用场景,从功能、易用性、使用的广泛性和软件许可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
在汛期前后长江河道河势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河道易发生崩岸险情和河床淤积,河道管理部门为关注河道变化,必须对河道进行监测。传统河道监测采用单波束测量方式,测深精度和效率都较低。为更好地对河道进行管理,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河道进行监测,快捷采集大面积、高精度水下点云数据,对河道水下地形做全覆盖、无遗漏的扫测,方便在CAD中制作各种比例尺的水下地形图,对水下地形数据在GIS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制作固定断面图和冲淤分析图,进行断面对比和冲淤分析。通过监测为河道管理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分析结果
为有效提高水位数据在线监测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针对当前传统水文仪器监测设备的微控制器(C51,MSP430及STM32等)主频低、智能性、鲁棒性差,以及水位监测数据的不精确、实时性差及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图像处理及无线传输技术等实现水位数据在线自动监测。利用嵌入式Linux系统(Bootloader,Linux内核及Rootfs文件系统)定时控制网络摄像机获取高清图像,并在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将识别的水位信息和采集的图像通过无线模块传输至控制中心,以期实现水位视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生产总是离不开水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将水利比作农业的命脉一点也不为过。”袁隆平2003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