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通过巧妙导入,精选教法学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学生 主动参与型 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把传授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师探讨的热点。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一进课堂,就必须进入角色,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巧妙导入。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觉,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并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的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情境。在实践中,我对语文课堂导入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设置一个悬念。教师围绕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设置一个悬而待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教学《骄傲的孔雀》这一课,在出示课题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同学认为这个题目不是特别好,孔雀生来就与美丽联系在一起,它比《美丽的公鸡》好看多了,课题应改为‘漂亮的孔雀’。那么到底用哪个题目好呢?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好好地讨论一下,看谁的意见最能说服人。”老师一开讲,惹得学生心里发痒,都想提出看法。此时,每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经过反复学习讨论,顺利地解决了文章的重难点,大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课题还是《骄傲的孔雀》好,因为这只孔雀虽然很美丽,但它“骄傲的连自己都不认识了”,的确是一只“骄傲的孔雀”。
  2.讲一则故事。提到讲故事,相信每位孩子都饶有兴趣。课前,花几分钟,讲个小故事,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口语交际《节约用水》,我采用的就是故事导入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水的珍贵,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大大的“水”字之后,讲述了一个关于水的故事:有一记者到农村采访,当晚寄宿在一户农家,早晨醒来,他照例用口杯脸盆盛水刷牙洗脸倒脏水,这时他发觉有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他感到困惑,赶忙去请教当地的村长,才知道自己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原来,这是个十分缺水的地方,他借宿的房东一家每天除了吃的水外只能共用一盆水……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原来我们的国家水资源这么紧缺,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课堂导入,既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难点,还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3.唱一首歌。哲学家黑格尔说:“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我们在有些课的开头设法把学生熟悉的歌曲与课文的主题或情节联系起来,让学生唱歌,然后引入新课。例如学习《快乐的节日》,正是“六一”前夕,迎接节日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我抓住学生这个兴奋点,板书课题后,轻声地哼起《快乐的节日》这首歌,熟悉的旋律唤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倍增,都想再仔细读读课文是怎样描写自己“快乐的节日”。
  新课的导入还有许多方法,“温故法”、“猜谜法”、“设问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关键在于一个“激”字,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好奇心理,营造课堂氛围,打开学生思维之窗,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构建“二法”,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能力。
  “二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以往我们备课重视教法,其实教法要服从于学法,要将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始终。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扩大课堂参与面,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自己的水平去读读、写写、划划、说说以外,我认为有些传统的属于教师的活动要让学生来尝试参与。
  1.参与讲解。有的课文中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可先具体导读一个自然段,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试着讲解后面几个段。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具体讲了兴安岭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教师重点讲读“春”的段落,其余的让学生自学后分组进行讨论。
  2.参与板书或板画。教师根据课文思路,有意漏掉一些主要板书或板画,让学生来补充完整。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师生合作,又可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如《蜜蜂引路》、《看月食》、《威尼斯小艇》等课,我改变以往老师边讲边画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各自动手画,让学生上台画,画完把他理解的图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补充和完善。
  3.参与实验。有些课文常做实验,如《刻舟求剑》、《秤象》、《乌鸦喝水》、《回声》等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文内容,代替教师做实验演示,学生兴趣更浓。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范读领读等。学生参与了教师的活动,避免了教师过多的单向传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增强课堂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既要养成自我主体的学习态度,又要学会接受老师或同伴必要的帮助。课堂上组织学习小组的讨论是一种较好体现合作学习的途径,也是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形式,它提高了训练频率,激活了参与热情,发挥了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如:《祖国多么广大》、《黄山奇石》、《北京》、《秋天》、《日月潭》等课,我精心设计了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背上小书包,当起小导游,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观察图上的画画,发挥想象力,向游客介绍一处景点。学生们先在小组上讨论,要求人人发言,大家情绪高涨,其中有一位去过风景区的学生,学着导游的口气说:“我是XX导游,欢迎大家到黄山来,这儿有种种各样的怪石,你看那仙女弹琴石,好像一位仙女,手抱古筝,从天上轻轻地飘下,落在山峰上,弹着优美的琴声,把路上的游人吸引住了。”他短短的几句讲解,使得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其他同学更不认输,跃跃欲试,一个说得比一个好。在这种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既乐于接纳对方,又能倾吐自我,做到百家争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质疑问难,提高课堂参与质量。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朱熹的这番话可称至理。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引导他们发现“疑”,鼓励他们敢于“质疑”,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向深层次推进,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质疑。
  1.紧扣题目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上来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出了:课文为什么不用“有一个地球”,而要多上一个“只”?课文围绕地球讲授了哪些知识?我鼓励学生自由读文,从文中找答案,他们明白了对整个宇宙来说,地球极小,人类生存的范围不大,所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用上“只有”更能说明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这是对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的警告和谴责,呼吁全世界的人都来保护我们仅有的、赖以生存的地球。
  2.抓住重点词质疑。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训练学生找出句段中的重点词,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会用上这些词,换成另外的词效果又会如何。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就质疑了:为什么把六班的五个战士叫“壮士”,而不用“战士”或“烈士”?我通过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感受六班五个战士坚决完成任务的壮心,将敌人引上绝路的壮行,誓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壮言,英勇跳崖的壮举,因为五壮士中也有生还的,用上“烈士”不合理,所以用“壮士”最合适。
  3.围绕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质疑。作者在写文章时有时为了突出自己的某种写作意图,往往运用语句的重复。在《难忘的一课》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文章读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一下子就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文一连出现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每次出现有什么作用?通过对此中心句的学习,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台湾教师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4.抓住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丰碑》一文的学习中,学生提问:身为军需处长,他手中掌握着军中所有的物资,为什么又会被冻死?难道军中物资真的这么少吗?经过对当时条件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当时长征途中红军生活的艰辛、条件的艰苦,以及军需处长的一心为他人,一心为革命,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
  5.从课文拓展处质疑。教《称象》一课,有位学生提问:能不能想出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从“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这句话加以引导,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士兵代替石头来称象,只要把每个士兵的体重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就不用搬石头了。这真是“赛曹冲”的好办法。
  质疑方法在课堂中不胜枚举。即使在进行扎实的生字、造句训练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启发和鼓励学生创新,记一个字形,用的方法与教师不同,用一个词造句,只要内容上句式上求异,表达方法不一样,就应视为一种创新而加以肯定,这样既肯定学生回答的正确性,更是对创新意识的激励与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
  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成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读、背、说、写、思,从不会参与到学会参与,从不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从善于参与到创造性参与,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盆腔粘连松解术后硬膜外和静脉镇痛疗效及对肠功能恢复和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60例盆腔粘连松解手术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组、静脉组及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6:。其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
以工业钛剂和纯铝为反应物,采用熔体反应法原位合成了A13Ti/Al复合材料,并采用XRD、SEM、EDS等手段研究了反应温度、稀土元素Ce、浇注温度等制备工艺因数对增强相Al3Ti形貌及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带来了商务模式的变化,不仅节省了成本,开阔了商务时空环境,而且给物流配送带来新的转变。首先物流配送要能够满足地域需求,所以必须建立一
乳腺高频X线摄像是目前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高频二维超声+彩超已成为继临床乳房检查和钼钯摄像之后的第三大乳腺疾病检查手段。我院彩超室1999年5月~2002年5月应用
李商隐与叶千华他们一个是古代无题诗的代表人物,一个是现代无题诗的代表人物,他们碰出感情的火花,一个是朦胧美的代言者,一个是真性情的流露者。但是他们在个人生平经历、时代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层次开始,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和保障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
理论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对于如何实现理论创新,笔者进行了路径分析,并着重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只有遵循这样的路径,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创新。
摘 要: 如果说文章是情感的载体,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是传递情感的主阵地。教师先投入,才能带动学生入情;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情;要巧妙延伸,让学生移情。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情感作用 入情 动情 移情  《心理学大辞典》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态度的一部分,又和态度中的内向感受以及意向等部分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情感的重要
以ZrOCl2·8H2O为原料,结合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了高分散纳米ZrO,粉体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CV)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