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需要三种编辑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u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作者,易中天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从自发投稿开始,如今已是名满中华,达到了一个写作者的理想境界。易中天的成功,当然有种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编辑的激励和扶持。综观易中天的写作历程,我以为他需要三种编辑。
其他文献
编者与作者是一对相互依存的亲密伙伴。编者善待作者是一桩意义深远的建设性行为。作者普遍在意的是他的作品投给出版社后的前途和命运,但是,他们的在意未必能引起所有编辑的在
编辑工作的产品是书,书的品位和质量,是编辑的思想水平和基本功力的体现。所以,探讨图书编辑工作,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书。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09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近年来我国新闻
20世纪30年代,开明书店开办伊始,主持编辑工作的夏丐尊和叶圣陶就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叶圣陶后来回忆道:“办书店原有各种做法:兼收并蓄,无所不包,是一种做法;规定范围,不出限度
介绍了作为电力机车动车关键部件的变压器的各种不同的最佳参数 ,及与机车制造厂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专门研究的结果给出能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绕组 ,即使用同心布置的分层绕组或
大凡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都具有广博扎实的行业知识,虽然未必都称得上专家学者,但也足可发现并评估学者精神劳作的价值。然而,出色且成功的编辑绝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自鸣得意,他们往
1936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在校阅《史记》时,甚感于其中的英雄人格,决意为青少年编一本书,以固守中华民族的品格。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选出八篇故事,译成白
为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莱钢小型合金钢棒材产品市场竞争力,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孔型系统,重新设计翻钢板,改进导卫装置,实现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过去的编辑都是“大人”,至少有些镇人,职业里带着一种天生的傲然。看稿不叫“看”,而叫“审”,这么一审二审三审,作者造化如何、书稿的高下,非得一一现出原形。好的编辑,仿佛是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