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声像学特征研究

来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z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膝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的价值及声像学特征.方法:将2014年3月—2021年2月我院接诊的160例R A膝关节病变患者纳入观察组,且将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6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组间髌上囊积液情况、关节滑膜厚度、彩色血流信号、声像学特征.结果:对照组均未见髌上囊积液、关节滑膜增厚、彩色血流信号.观察组120例(75.00%)患者存在髌上囊积液,积液深度为2.95~14.70?mm,平均(8.14±0.68)mm;112例(70.00%)患者存在关节滑膜增厚,滑膜厚度为2.34~9.51?m m,平均(5.66±1.06)m m;探及109例(68.13%)血流信号,组间髌上囊积液情况、关节滑膜厚度、彩色血流信号不同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有效诊断RA膝关节病变,声像学特征突出,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桂林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呈现扫描检查,对非转移、转移淋巴结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淋巴结转移组数目、长径、短径、最大截面积、淋巴结长短径比值、淋巴结ADC值、肿瘤ADC值、原发肿瘤最大径均显著大于淋巴结非转移组,淋巴结形态规则率、淋巴门存在率、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率均显著低于淋巴结费转移组,DWI高信号率、强化程度明显率均显著低于淋巴结非转移组(P<0.05).结
目的:分析双能CT定量参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成像及定量参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5例患者的术前双能CT定量参数诊断资料,以术前诊断中检出的颈部淋巴结共159枚为研究对象,其中非转移淋巴结89枚,转移淋巴结70枚.对比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双能CT定量参数成像、参数特征差异.结果:①成像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最大短轴径>10?m m者较多,淋巴结形状成像不规则、边缘模糊且存在明显非均质强化程度,淋巴结内钙化灶、囊变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技术对新生儿湿肺诊断的影响因素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NICU新生儿湿肺患儿56例,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湿肺的床旁超声影像特点主要有:双肺广泛分布B线形成瀑布征,A线消失;实时检查时肺滑动征减弱或消失,肺搏动增强.结论:新生儿湿肺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早期安全无辐射的重要影像学诊断依据,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膝关节损伤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38例,进行MRI和CT检查,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97.06%高于CT诊断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符合率、灵敏度92.11%、94.12%均高于CT检查的68.42%、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临床诊断应用M R I检出率
目的:对比CT与MRI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我院58例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CT诊断与MRI诊断,采用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式,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ADA的检出率及分型情况,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MRI及CT对ADA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准确对ADA进行分型,清晰显示出ADA真假腔、内膜片及内膜破口情况等,帮助了解主动脉扩张、狭窄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CT、MRI诊断ADA灵敏度、特异度高,有利于实现对ADA的分型,两者优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在急性胰腺炎不同病程时期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5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148例行超声介入联合常规治疗,设为联合组;另111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设为常规组.对比两组的诊断疗效.结果:联合组较常规组在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治愈率、减少住院天数及降低腹内压方面均较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转手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操作能够在微创的前提下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临床实用
目的:分析不同结缔组织病(CT D)并发间质性肺炎(I L D)的肺高分辨率CT(H R 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CTD并发ILD患者开展本次研究,80例患者中有36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11例为干燥综合征(SS),有5例为系统性硬化症(SSc),有3例为成人斯蒂尔病(AOSD),有15例为类风湿关节炎(RA),有6例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有4例为混合性CTD(MTCD),80例患者均给予肺高分辨率CT检查,分析不同CTD并发IL
目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和浸润型肺结核的不同点.方法:回顾性2016年4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侵袭性肺曲菌病起初诊断浸润型肺结核;4例病理证实为浸润型肺结核起初诊断肺真菌的CT图像,总结10例影像的特点.结果:空洞形态和内部含有菌丝、强化方式、周围增殖灶及支气管形态等影像征象可以很好区别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和浸润型肺结核.结论:把握侵袭性肺曲霉菌和浸润型肺结核影像征象特点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更容易诊断.
目的:对比分析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方法,验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23例,Ⅲ级组27例,所有参与对比试验的人员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水平,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舒张早期
目的:探究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9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获取患者的超声表现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6例患者中,其中雌激素受体(E R)阳性患者有128例,阳性率为65.31%(128/196);孕激素受体(P R)阳性患者114例,阳性率为58.16%(114/196);增殖指数(Ki-67)阳性患者132例,阳性率为67.35%(13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