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就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教学法 教学感悟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看法。
  1.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问题教学法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逐步引入到问题情境中,所提问题应先易后难,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1]。例如,教师在讲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數”时,可以先引入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分别为30°、45°或60°时,那么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当锐角为30°时,锐角的对应边与斜边之比为1/2,然后教师适时引入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函数等相关定义,再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角度时的各三角函数值分别为多少?各三角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图像具有什么特性?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创设情境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比较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事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提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首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随机事件吗?生活中有哪些随机事件呢?然后学生回答:买彩票、掷硬币、摇骰子等,然后教师讲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及不可能事件的定义及发生条件等,然后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由学生判断是属于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如(1)明天天晴;(2)没有水分,种子也会发芽;(3)在地球上往上抛石子,石子会下落;(4)抛一枚硬币,反面朝上;(5)一天接到10个电话。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这些事件,然后得出统一答案,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适当给予学生鼓励。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依据学生的数学观念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学习时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各种数学问题,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数学基本观念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例如,学生在学习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概念——标量,标量是一种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数量,然后适当提出问题:有没有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呢?经过讨论分析得出向量的定义后,教师再提出向量应如何表示?向量具有什么样的运算性质?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等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学生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指导,引导学生采用绘图、讨论等方式获得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所以在使用问题教学法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空间几何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教师在讲述时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会有难度,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空间几何体的点、线、面等结构进行动态演示和多角度展示等,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如空间几何体具有哪些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怎样的?怎么计算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数学学习。这种采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够使各种空间几何体变得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效果更好。
  5.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加强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荣华.以生为本:“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运用刍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8(30):126-127.
  [2]梁春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初探[J].学周刊,2013,10(05):40.
其他文献
没有素材,不知道写什么,是很多学生写作文面临的难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材料的积累。那么作文材料从哪里来,怎样积累呢?  一、在生活中积累材料  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泉,文章好比溪流,只有源泉深广丰盈,溪流才不会枯竭。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关键是能不能发现。这里的发现,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耳朵听,调用所有的感官感知,并善于思考。在学生的生活中,自己的父母亲人、街坊邻居、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应不断改革和优化传统模式,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引下引导学生主动创造,逐步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作文的浩海中享受语文创造的乐趣。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 快乐模式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难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成为其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掣肘。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冲击下,小学语文课堂萌生出新绿,在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井喷”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出新
摘 要: 起步习作之难,难于学生不愿写,难于学生写什么,难于学生怎么写。只要在习作教学中解决了渡“趣”、渡“米”和渡“渔”这三个难题,起步习作教学就变得轻松愉快。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起步习作 渡  习作教学难,小学起步习作教学更难。作为摆渡人的教师,如何“渡”其难呢?本着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育的感悟,四次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我探索出以下“起步习作”的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渡“
摘 要: 高等数学作為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数学,欣赏数学之美.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数学模型  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服务于专业课程,满足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数学的工具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寫作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重中之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所以,要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使学生乐于习作,爱上习作,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而富有情趣的习作环境,选择感兴趣的习作材料,进行开放型指导,利用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鼓励学生进步,提高学习兴趣,在兴趣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从
摘 要: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等硬件设备大量“走入”校园。各学科教师纷纷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等。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探究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融合 数学教学  一、技术支持的课堂优化教学  数学学科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深度融合,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有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