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力量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安徽统计月报公布的数据,2014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十名的县域,依次为肥西、繁昌、肥东、天长、无为、长丰、当涂、凤台、宁国、桐城。其中,肥西、肥东和长丰是省会城市带动型县域经济,凤台是资源带动型县域经济,其他6个县域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有内生产业集群和本土企业家集群。
  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前十名中,有8个县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值的前十名重合,只有一个凤台县除外。而且9个县的投资额都在200亿元以上。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这8个县域中除省会城市带动型的肥西、肥东、长丰、庐江外,都能保持平稳增长,而且无一跌出前十,归根结底靠的还是优质的产业集群,而优质的产业集群背后,则是一群叱咤风云的本土企业家和勇敢的创业者。
  本土企业家的社会土壤
  一个县域的经济水平如何,不在于GDP的高低,也不在于财政收入,而是每万人中企业家的数量,它真正决定着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落后地区,往往是每万人中企业家数量少的地区。
  借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话说,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能“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创新者。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所引领的实体企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1月23日,我们再次来到无为县高沟镇,在著名的“星光大道”上,30个民营企业家的照片排在一起高高耸立在大路中间。这不是本刊记者第一次踏上“星光大道”,但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些巨幅照片拥有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这些风云人物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是无为县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在“星光大道”背后,则是孕育企业家精神和诞生创业者的社会与政策土壤。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提出“企业家社会”的概念,在这个社会中每个公民、企业和政府会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平常的、稳定的和持续的活动,并养成永续的学习习惯,社会得以发展进步。这样形成的氛围对于企业发展有好处,企业发展了,可以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赢共生的局面。
  在安徽县域中,宁国明确提出构建“企业家社会”,“全社会都要以企业为中心,学习企业家的创新,理解企业家的甘苦,支持企业家的创造,宽容企业家的失误,肯定企业家的贡献,鼓励企业创大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新业”。记者之所以一字一句引用这段话,因为它是对“企业家社会”的完美概括。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和政策土壤,宁国催生出了一大批响当当的本土能人型企业家。从30年前以夏鼎湖、陈宗明为代表的“四大名旦”,到新世纪的金国清、唐新国、周夏耘等企业界“十大金刚”,宁国逐步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宝塔形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代代不绝,创业土壤肥沃依旧。
  由此,宁国才能涌现7家上市公司,在安徽县域居第一。在2014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夏鼎湖领导的中鼎集团是唯一上榜的县域企业;周夏耘创办的亚夏集团,是安徽省唯一上榜中国服务业500强的县域企业。他们都为宁国做了最好的注脚。
  相对来说,经济下滑严重或在县域排名中多年徘徊不前的县域,往往都是企业数量和企业资源不足的县。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家少,不管是本土型企业家还是外来植入型企业家,两者都少。
  本土企业家集群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一般县域来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积累。于是,招商引资便成为短时期内快速增加企业数量的一种选择,但在新常态下,冲击最大的却往往是严重依赖外来投资的县域。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分析认为,某些县域经济下滑首当其冲是全民招商惹的祸,因为招来的企业多数是低端企业,稍微遇到经济低潮,就支撑不住;其二,多数县域没有自我造血能力,都是外来企业,占一块地,办一个制造基地,利润最高的微笑曲线两端都不在安徽,市场稍微不好,就会压缩产量,进而拖累县域的整体经济。
  对于发展滞后的县域来说,如何产生本土企业家群体呢?唯一的选择还是培育产业集群。
  企业家集群的生成逻辑
  每一个知名企业家的背后,都是一个龙头企业,而每一个龙头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产业集群。以宁国耐磨材料、橡胶密封件和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为例,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溪密封件厂、石口耐磨材料厂、梅林电容器厂是三大产业集群和企业家集群的“黄埔军校”。
  比如耐磨材料厂在1998年改制后,老员工开办新企业,目前扩张到100余家。一批中鼎公司的老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离开原厂后陆续开办新的企业。电容器行业的领军者飞达公司,是杨志成离开梅林电容器厂后创办的。
  宁国的县域经济实践证明,企业集中在一个地方,只要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产业各层次、各方面的人才就会逐步本土化,最后产生本土企业家,这就是根植化的过程,也是催生本土企业家集群的一个力量。
  第二方面,竞争能促进企业家成长。产业经济学认为,一个地方同类企业越多,竞争越残酷,内部的激烈竞争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很强的区域竞争力。因为竞争很强,每年都有企业倒闭,每年又有企业新生,企业会有生死,但产业却永存。倒闭的企业可能是本土的,也可能是外地的,但新生的企业却绝大部分是本土的。
  在这个过程中,本土企业家在锻炼中成长。这是县域经济最需要关注的地方,有了这样的本土企业家集群,不仅GDP会产生,更重要的是产业不容易消亡。比如无为县高沟镇,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压力两次冲击,不仅没有出现大面积企业倒闭,反而出现了很多新产品。
  产业集群中分工的力量,是第三个促进企业家群体出现的要素。“先跑市场,再办工厂”,这是高沟、太和和桐城企业家成长路径中的共同特征。其好处是,跑市场积累了创业的原始资本,同时拥有了市场的网络与资源,从而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与风险。在高沟镇,华海集团的沈志海、华菱集团的姜文、华星集团的曹中年,以及太平洋、新亚特等电缆知名企业的掌门人,都是这个路径。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制定有效护理措施促进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抽取住院患者200例,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定患者的睡眠状况。连续调查5d。该量
2017年6月,为学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安徽省政协经济委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组成考察组,赴江苏省高邮市、沭阳县和邳州市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江苏省直有关部门深入座谈交流。
2016年12月2日,一篇《再见,我的巴东》火遍微信朋友圈,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曾被称为“网红”县委书记的原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这个曾带着沉重的责任、深深的担忧以及满腔的热情来到巴东的县委书记,最终用这近2000字的文章结束了自己的巴东仕途,让自己回归到平静之中。  同样将要结束的,还有这沸腾与喧嚣的2016年,这一年也将在迷蒙的雾霾中渐渐接近尾声。2016年是被称为“网红经济元年”的一年,
针对光纤光栅在线监测系统对光缆穿过深潜器耐压壳体的新需求,提出以电缆杯形管节作为光缆的耐压穿舱结构,并以电缆杯形管节的封装工艺对光缆耐压穿舱结构进行封装.对光缆耐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水稻联合收割机每年增加较快。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操作技术和收割机技术调整不当等原因,一些联合收割机因出现故障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