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数字化从哪里起步

来源 :农产品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2020年,信息惠农、直播带货成为热词。一些地区从电商直播入手,发力乡村建设;一些地区从智慧农业入手,改变农村面貌。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数字经济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融入乡村生活众多场景,改变着农业的点点滴滴。
  在数字乡村发展中,手机、数据、直播扮演了什么角色?又面临哪些待解难题?如何把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传感器成为新支点
  把农业相关信息变成在线化、可加工的数据信息,是智慧农业的第一步,但专家也提醒,设备不要太复杂,不是越高端就越好
  尽管冬日寒冷,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里却温暖如春,17个智能温室大棚安装的控温“神器”威力十足。“以前,每天要迎着寒风挨个卷起保温罩、打开通风口,劳动强度大,棚内温度还没有保障。为此,我2020年投入200万元建起了这套智慧农业系统。”园区负责人、蔬菜种植大户崔爱民说,引进智能温控器后,可根据需要自动控制大棚开合和风口大小。新安装的传感器能够在手机上监控棚内温度,随时手动调节。
  “投入值不值,关键看效果。”崔爱民说,温度控制是保障大棚蔬菜品质的秘诀,冬季大棚内外温差、昼夜温差都很大,一旦温控失败,极有可能出现裂果、败秧。在智慧农业系统护航下出产的第一茬西红柿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热捧,目前园区的水果型西红柿价格已经翻了一番多。“我分析,主要是甜度高、果肉紧、口感好。数字农业给我提供了产量高、品质好、品牌硬、价格俏的多重保障。示范园大棚已被列入山东省高效农业发展项目,接下来将全部实施数字化改造。”崔爱民说。
  2020年,高青县被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纳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我们此前就开始布局智慧农业,以数字赋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高青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苗光勇看来,当地已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5件,要打造市场“爆款”,重点就是实施数字化变革。当前,该县正推动农产品全链条、全周期数字化改造,推行“合作社+农户+数字技术”模式,发展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产。
  在越来越多的乡村,传感器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支点。江西新余市高新区城东办事处的扶贫蘑菇温室大棚里,传感器种类更多。工作人员李刚表示,温室大棚里安装有温湿度智能传感器与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及增氧换气设备,用来监测蘑菇生长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主要指标,实现一人管多棚的目标;还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卷膜器、洒水器对大棚实施通风、光线等调节,让大棚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基地在云南,“大脑”在北京。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展示着云南示范基地实况,还可实施远程访问和作业。该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介绍,该系统可实時获取基地信息,通过视频接入,让专家在千里之外即可查看作物长势,分析园区数据,为管理者提供管控方案。2020年,赵春江院士团队与电商平台拼多多合作,在云南等地建设了一批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围绕三七、柑橘、核桃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智慧农业技术。
  智慧农业的第一步是要把农业相关信息变成在线化、可加工的数据信息,这是传统农业要补上的一课。农业的生产对象是动植物,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互联网支撑成为关键。2017年起,国家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重点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类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如今,这些项目初步实现了智能监测、智能控制。
  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智慧农业发展面临资金难题。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不同,价格从1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目前,试点地区大多采用政府补贴、企业投资的办法,各企业投入产出比有所不同。只有少数企业与种养大户能在短期收回成本,大多需要3年以上才能回本。面向需求、简便实用是解决难题的关键。有关专家在走访农户时一再叮嘱,“实用为王,设备不要太复杂,不是越高端就越好”。
  益农社让信息不再闭塞
  坚持开门办社,只有村级站点增加到一定数量,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高青县常家镇苏家村村民任学友很喜欢到益农信息社打听消息,当下流行哪种技术,哪类种子销得好,他都了如指掌。任学友说,“农民最想知道,春天种什么对,秋天收什么好,怎么卖收入高。以前信息相对闭塞,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但还觉得很多信息不够权威。在这里,可以掌握最全最准的农业政策法规、惠农补贴查询等公益服务信息”。此外,他还特别留意几个生产大户与合作社带头人都有啥动向。
  作为益农信息社村级站负责人,孙朝霞既是管理员,又是信息员。很难想象,仅仅几十平方米的站点内,开展了多种信息服务,村民可以在此“买、卖、推、缴、代、取”。站点通过授权的电商平台帮助村民代购种子、农药、化肥、家电、衣物等物资,并发布各类供求消息;还帮助农民代缴水、电、气、电话费,代理物流配送取件等业务。
  益农信息社是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载体,在农业农村部主导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持续运营能力等标准,为每个行政村新建或改建益农信息社,旨在以信息流带动物资流。该工程2014年在部分县试点,2017年在18个省份推进,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行政村全覆盖。
  益农信息社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主要有标准型、简易型两大类。标准型提供公益服务、便民生活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一般依托村级服务中心、大型农资超市、村科技服务站建立;简易型提供便民、电子商务服务,从便民商店、小农资店发展而来。
  浙江省遂昌县开展创新,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益农信息社。当地的遂昌嘉言民生事务有限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在行政服务基础上拓展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翻看服务记录本,村民有来办证明的,有填写小额贷款申请的,也有办理低保的。嘉言民生公司总经理叶伟军说,“这里能免费提供近140项政务服务与50多项市场服务。收益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和商业服务提供商的佣金,农民不用多出一分钱”。   村级站的运营资金从哪里来?对益农信息社,中央财政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采用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在建设运营方面,要求有明确的建设运营主体,并采用“民建公补、公管民营”方式。按照规划,只要符合标准,愿意在信息进村入户统一平台上运行,不管是谁建设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均可经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认定后加挂益农信息社的牌子。
  “我们测算过,如果电信运营商在农村布点,单店需要投资10万元。我们依托现有渠道布点,寻找可合作的农资店、超市等,平均花费不到1.5万元。”益农信息社建设参与方之一、浙江公众信息公司有关负责人孙伟敏说,平台搭起来后,有意开拓农村市场的电信运营商、平台服务商等都愿意与益农社合作,并根据销售额支付一定比例的返点。这样一来,企业开拓了市场,农民得到了实惠,多方共赢。
  目前,农业系统的益农信息社、邮政系统的村邮站、供销系统的供销e家服务网点均延伸到了乡村,集信息服务、网络销售、便民服务、物流服务于一身。不少部门和企业都在农村设点建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但一定程度也存在资源分散问题。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的发展机制,坚持开门办社。只有村级站点增加到一定数量,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万水千山变近在咫尺
  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上行体系,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可能,这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越来越多人开始“种草”乡间好货。“我们的水稻全部用天然黄河水浇灌,生长周期长,采用稻鱼轮作共养,生产的大米香气浓郁,清水龙虾腹白、鳃白、肉白……”高青县益农信息社村级站管理员孙朝霞还有一个身份是当地的溪之悦农场负责人。在直播间里,孙朝霞为当地农产品代言,乡亲们种植的稻米一度成为网红爆款,短短几个月创下了700多吨的线上銷售纪录。
  “马洪老酒每斤10元,质量有保证,纯手工酿造……”近日,江西新余市高新区马洪办事处南岭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傅红云在抖音直播里十分活跃,帮着村民销售自酿的马洪老酒。“要50斤马洪老酒,你帮我发快递过来,运费我出,我想开一家专营店铺。”一位远在河北秦皇岛的客户看到后,联系了傅红云。积极订购的人很多,短短几天时间就卖出数百斤。
  新余市是首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之一。新余市高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傅小龙介绍,全区建有村级电商服务站点51个,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满足了农民对电商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该区还大力开展农产品电商培训,组织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等相关人员参加村播带货培训,组织区内12家涉农企业参加江西省商务厅举办的直播电商扶持开店培训。2020年,全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亿多元。
  空间上的“万水千山”正在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过去,传统电商把大量消费品输送到农村,对活跃农村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乡村振兴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到城市。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上行体系,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可能,这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不过,农村电商仍有不少短板,直播带货也并非易事。多位电商带货参与者反映,消费者对新、奇、特、优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上市时间集中、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直播带货订单集中的特点。尽管电商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到多数乡村,但合适的农产品少、运营成本高、营销推广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康春鹏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国。近年来,在视频直播、网络带货等新型电商创新推动下,农产品电商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数字乡村发展的领头羊和突破口。农村电商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通过顾客数据和市场分析,持续改造农业生产。因此,各地在制定规划时,要用“互联网+”理念,同步实施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营销手段等的变革。
  (来源:《经济日报》)
其他文献
春節临近,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通过采用“蔬菜直通车”,及时掌握蔬菜销售网点供应情况、推出每日平价菜品等方式保障春节前蔬菜供应。
期刊
2016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地方各级渔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以下简称《意见》)《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 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7〕2号,以下简称《通知》)《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农渔发〔2016〕36号,以下简
期刊
2018年以来,针对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黑龙江省在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支持下,联合哈工大和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建成“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达15.4万个,其中2020年发放贷款156亿元,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农户信贷需求。  推动模式创新,着力打通金融支农新渠道  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
期刊
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经过5年的实施,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经科学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各地加
期刊
城市档案成都,四川省省会,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在周代,蜀王开明第九世迁都于此,故历史上有“一年成邑,二年成都”的说法。因“蜀锦”名扬全国,故成都又称“锦城”,另因五代后蜀主嗣位后,在外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又称“蓉城”。  城市地理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城市面积12390平方公里  城市
期刊
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印发通知,认定江苏省邳州市等3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记者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  问:2020
期刊
自古野果出深山。  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的赣州市崇义县,是赣、粤、湘三省交界“金三角”之地,是中国唯一的“中国南酸枣之乡”。崇义县生态条件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3%,居全国之首。全县散生于深山竹木林地的野生南酸枣面积多达26万余亩,年产南酸枣鲜果10000余吨。  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云山公司”),正是以崇义县南酸枣这一野生资源为基础,于1992年研发生产出
期刊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投资,坚持财政支农、金融助农、保险护农和资本强农,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高质量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高水平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投资1093.50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36%。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服产值2253亿元、增长1.6%,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5元,增长5.8%。  强化财政支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姜玉桂) 9月19日,2020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热销暨中国品牌农产品展销庆丰收活动在青岛落幕。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350家参展商携带涵盖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等10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品牌农产品参加活动。通过3天的展示热销,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近2.2亿元,其中现场签约和销售额达1.14亿元,通过直播和电商平台销售1.05亿元。活动期间到会观众达5万多人次。  本次活动
期刊
九月的青岛海滨,最能感受金风玉露的舒爽。一场品牌农产品的盛会,则平添了春华秋实的喜悦。9月17日—19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青岛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0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热销暨中国品牌农产品展销庆丰收活动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活动以“产品热销、品牌强农、喜迎丰收、助力小康”为主题,是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