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材的功能模型建构及实现路径

来源 :开放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教材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智慧教材能够推动智慧教育由可能变为现实,以此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作为数字教材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教材具有智能性与教育性并存、统一性与个性化兼顾、现实性与虚拟性共在的特性.智慧教材功能主要包括以数字孪生和智能辅助为主的基础支持功能、以资源定制和深度交互为主的需求满足功能、以跟踪匹配和学评融合为主的关键外显功能.本研究基于上述三种功能,建构了智慧教材的功能模型,并指出开发智慧教材应系统建构教材功能实现的标准体系,恰当选取合适的技术强化设施建设,协同多方主体形成一体化联动机制,立足实践应用持续完善教材功能.
其他文献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项重要工作,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愈演愈烈.近几年,一些高校为扭转教学和科研失衡的局面,加大了教学的奖励力度.本研究对全国63所高校的908名教师展开定量研究,分析了教学激励政策,特别是教学奖数量、教学奖金额、教学对比科研奖励力度以及教学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单纯增加教学激励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促进作用;只有教学激励大于科研激励时,才会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各高校提高教学地位以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是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以新兴智能技术为依托,打造面向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实现多元学习场域的泛在感知和深度融通,构建面向全周期、多场景的智能教育数据生态,以此重构智能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通过学习意图识别与应答、学习情境感知与计算、学习数据采集与汇聚、学生画像构建与更新、学习需求分析与预测、学习服务生成与推送,能够在学习中扮演“助学者”“导学者”“督学者”“伴学者”的角色,从多个维度重构智能教育服务的供给体系.从长远来看,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向未来学习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并演变成由未来技术重构物理空间的“知识场”、现实情景融合虚拟空间的“意义场”和虚实结合融入泛在空间的“生活场”组成的庞大学习空间.三大场域兼具“物性”“人性”和“活性”等特征,能充分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的特征和未来社会需求.从运作机制看,场域内部通过信息流的互通交流和能量交换发生着置换和进级,场域外部通过价值制导与资源介入提升其造血功能和组织活力,由此推动学习场域的发展和变迁,改变学习的存在样态及性质.
专业硕士学位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是表征两个系统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及两者所建构新系统功能完善和优化的程度.通过建构耦合模型,分析2009—2019年间全国范围专业硕士学位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情况,发现我国专业硕士学位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前期基础薄弱,当前水平偏低;总体发展向好,协调阶段上升;基本完成量变,即将迎来质变”的发展特征.建议践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专业硕士学位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