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交流书香润物细无声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1984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上的读书、荐书和编书,关涉全党和全国的重大实践活动,具有政治上的考虑和突出的针对性。他的日常阅读,则既有工作需要,也是个人兴趣,还是和他人作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三者相融,不分彼此。书香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所润之“物”,既是毛泽东的心智,也有他人的心智。
  面向统战人士的情感通道
  1949年冬,毛泽东约谈章士钊、符定一、刘斐等民主人士。当时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的文字学家符定一,曾是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省立高等中学读书时的校长。毛泽东知道他有一个口头禅,爱说“你认得几个字”。大家谈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毛泽东随即背了一段庾信的《谢滕王赉马启》,开玩笑地问符定一:“他(指庾信)总能认得几个字吧?”引得符老和众人心怡大笑。以这种方式和老先生们交流,就像今天的领导干部和年轻人交流对话,不得不懂些网络语言一样,在那个时代是必须的。而毛泽东恰恰有这样的文史优势。或许正是因为这次接触,符定一送来自己写的《联绵字典》,希望为其再版题词。这对毛泽东来说是个难题,自己在文字学上的发言权不够,作为国家领袖,为学术专著题词也不甚妥,终没有应允。
  这样的情况不绝如缕。毛泽东经常接到一些民主人士和老知识分子的来信,其中不少是谈论学问之事;有的寄来自己的著述,希望得到评价。通常情况下,毛泽东对寄来的著述,总是收读后作一回信,私下里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看起来是个人交往,实际上把阅读和做统战对象的思想工作融在了一起。
  柳亚子是民国时期旧体诗坛领袖,又是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度写诗给毛泽东,毛泽东也几度奉韵应答。既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劝说,又有共享“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喜悦。此番唱和,此类交流,既是诗人情趣,文化对话,也是政治沟通的有效渠道。
  爱国将领陈铭枢,寄来自己写的《论佛法书》,请提意见。毛泽东虽然工作忙,但仍然“略读”,回信说,“惟觉其中若干观点似有斟酌之必要,便时再与先生商略”。
  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陈寄生寄来自己的专著,毛泽东“读悉”后回信:“惟觉中国的历史学,若不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研究,势将徒费精力,不能有良好结果”。
  民主人士叶恭绰寄来参加过甲午海战、民国时期曾任海军总长的萨镇冰诗作一首,以及自己的诗作两首,毛泽东读后回信:“萨先生现已作古,其所作诗已成纪念品,兹付还,请予保存。”
  参加过戊戌变法的张元济,多次写信,先后寄来诗作《积雪西陲》《告成诗》《西藏解放歌》,以及所著《涵芬楼烬余书录》等,毛泽东均一一复信,说其“积雪西陲一诗甚好”“解放歌具见热忱慷慨”。
  文字学家杨树达来信要求看一下他写的《耐林庼甲文说》自序,并批评中国科学院审查该书时有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回复:“惠书收读。序言已看过。并将大函转付科学院方面,请他们予以注意。”
  从湖南一师老同学周世钊来信中,得知“某先生”写了本研究《楚辞》的书,不乏见解,毛泽东随即回复:“某先生楚辞,甚想一读。”
  看了原国民党将领张治中的《六十岁总结》,毛泽东立刻致信:“一口气读完了”“感到高兴。我的高兴,不是在你的世界观方面。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距离的。高兴是在作品的气氛方面,是在使人能看到作者的心的若干点方面,是在你还有向前進取的意愿方面。”
  前清和伪满皇帝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还没有公开出版时,毛泽东就要来读过,并在1963年对外宾谈到:“我们觉得他这本书写得不怎么好,他把自己说得太坏了,好像一切责任都是他的。其实,应当说这是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一种情况。在那样的旧的社会制度下产生这样一个皇帝,那是合乎情理的。”
  山东大学教授高亨寄来《周易古经今注》《墨经校诠》《老子正诂》等研究著述和词作《水调歌头》,毛泽东回信:“高文典册,我很爱读。”
  对老先生寄来的著述,毛泽东读得最细的,是章士钊长达100万字的研究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柳文指要》,还关注该书的修改和出版。
  毛泽东读此书稿,认真改掉一些错别字,指出书中序言的引文,尚有不当之处,还在“跋”文中加写一段话说:“大言小言,各适其域。工也,农也,商也,学也,兵也,其中多数人,皆能参与文事之列。经济有变化,反映经济之政教亦将有变化,文事亦将有变化。一成不变之事,将不可能。”读过一遍,毛泽东还想再读一遍,给章写信催要已经退回的上部,并说:“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但此事不能求之于世界观已经固定之老先生们,故不必改动。嗣后历史学者可能批评你这一点,请你要有精神准备,不怕人家批评。”毛泽东不仅自己读,还把《柳文指要》推荐给康生读,附信告诉康生这部书稿在学术上的贡献和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此书“颇有新义”“大抵扬柳抑韩,翻二王、八司马之冤案,这是不错的。又辟桐城而颂阳湖,讥帖括而尊古义,亦有可取之处。惟作者不懂唯物史观,于文史哲诸方面仍止于以作者观点解柳(此书可谓解柳全书)”。章士钊请毛泽东看《柳文指要》,原意是希望他支持出版,不料此书出版事宜,在“文革”开始后生出曲折。这里先按下不表。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手持一个“法宝”,就是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外许多具有深厚文史素养的民主人士和老知识分子交往频繁。他的阅读优势,也就转化为一条别有洞天的通道,通向这些统一战线领域的朋友们内心世界,成为和他们沟通思想、密切感情的重要方式。
  指导学术讨论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读报刊,很注意一些带有学术倾向性的文章。看到合适的,他总是推荐,甚至修改,或为其他报刊转载代拟编者按语,以期在思想界学术界发生影响。这类阅读,事实上是他指导和促进理论学术建设的具体工作方法。
  1956年2月,周谷城在《新建设》上发表《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引起学界讨论,大多不赞成周的观点。毛泽东关注到此事,找来一些文章阅读,发现《教学与研究》1957年初发表的王方名三篇文章和周谷城观点相近,遂提议把王方名三篇文章汇成小册子出版,还转告周谷城说,你的观点并不孤立。为了推进这场逻辑问题的学术讨论,1957年春天,毛泽东还几次同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座谈。第一次是3月15日,地点在中南海颐年堂,参加座谈的有康生、陆定一、陈伯达、胡乔木等思想宣传工作方面的负责人,足见其重视程度。第二次是4月10日,同《人民日报》几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谈逻辑学的讨论情况。第三次是4月11日,他出面邀集周谷城、王方名,还有金岳霖、冯友兰、郑昕、贺麟、费孝通等哲学名家,到中南海专门讨论逻辑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大国领袖,为讨论逻辑话题,用力如此之深,或许仅毛氏一人。他提出把近几十年来中外逻辑学著述,和近年以来逻辑学讨论文章,汇编成系列出版,即发端于1957年的这场讨论。   1957年初,在推动文艺界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毛泽东在不同报刊上,读了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和李希凡对这篇小说的评论文章,读了钟惦棐《电影的锣鼓》,读了陈其通等四人《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读了姚雪垠的散文《惠泉吃茶记》以及越剧演员范瑞娟的生活随笔《我的丈夫》。对这些引起争论的作品和文章,他批示印发给一些人阅看,或在会议上发表讲自己的观感,有鼓励,有建议,有辩护,有批评,态度鲜明。这种做法,对活跃文化界气氛,产生不小影响。
  1957年春天,毛泽东从《光明日报》上读到李汝祺《从遗传学谈到百家争鸣》一文,随即让《人民日报》转载,并把题目改为《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还代拟编者按语,表示“我们赞成这篇文章”。这对推动科学界贯彻“双百”方针,正确处理学术矛盾是起了作用的。
  1959年2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翦伯赞《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一文,毛泽东读后,深有同感,多次宣传该文观点。2月23日,他同秘书林克专门谈到当时史学界关于为曹操翻案的讨论,提出曹操和秦始皇都应该恢复名誉。这期间,他还和老同学周世钊讲,为曹操翻案符合历史唯物论观点,但周世钊认为曹操人品不好,不该为他翻案。5月10日,又专门致信周世钊:“上次谈话未畅,历史唯物论观点讲得不透,可以再来一谈否?”在毛泽东的推动下,史学界1950年代末就如何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讨论。
  1960年11月,毛泽东从《光明日报》上读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些教师写的《从设计“积木式机床”试论机床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提出让《红旗》杂志予以转载,并代《红旗》杂志编辑部给作者们写信说,“我们很喜欢读你们的这类文章。你们对机械运动的矛盾的论述,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只恨文章太简略,对六条结论使人读后有几条还不甚明了。你们是否可以再写一篇较长的文章。”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些教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又写出《再谈机床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和机床的“积木化”问题》一文,发表在《红旗》杂志1961年第9、10期合刊上面。
  1964年7月,读到姚文元《评周谷城先生的矛盾观》和金为民、李云初《关于时代精神的几点疑问——与姚文元商榷》两篇争鸣文章,遂让中宣部把两文合在一起印成小册子,发给来京参加京剧现代戏会演的人员阅读。毛泽东还为这个小册子写了一个按语:“文艺工作者应当懂得一点文艺理论,否则会迷失方向。这两篇批判文章不难读。究竟谁的论点较为正确,由读者自己考虑。”
  1965年7月,毛泽东读到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的《〈兰亭序〉真伪驳议》手稿。郭沫若此前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提出传世的《兰亭序》书帖,不是王羲之真迹,乃后人伪托;高二适不同意,认为传世的《兰亭序》确实是王羲之真迹。毛泽东得知,大概是碍于郭沫若的名声,有人不主張发表高二适文章,随即表示: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同时致信郭沫若:“笔墨官司,有比无好。”高二适文章在这年7月23日《光明日报》上发表后,引发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学术大讨论。郭沫若写《〈驳议〉的商讨》一文答辩,发表前也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在清样上改正了一些错排字,有的地方还做了批注,复信郭沫若表示,“第一页上有一点文字上的意见,是否如此,请酌定。”
其他文献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这首广为传唱的红色经典歌曲《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自1964年问世以来,以其独有的生命力,穿越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尘雾,传颂至今。歌剧《江姐》的人物原型,便是在全国即将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的江竹筠烈士,而那傲雪欺霜的红梅便是江竹筠烈士江姐典型性格的集中体现。  “要革命还怕什么!”  江姐可以算是党的同龄人,她出身贫困家
期刊
刘胡兰,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女英雄,一位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她牺牲时年仅15岁,是已知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她在敌人屠刀面前又是那么的坚定和从容,大义凛然,铁骨铮铮。正因为如此年轻和英勇,刘胡兰的牺牲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她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更是有着跨越时代的感召力量。  “共产党好”在她幼小的心灵深深扎根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时代回答,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
期刊
韶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圣地。据统计,六十多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多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著名人士256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和政党领袖247位。可以讲,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红色景区。  韶山红色旅游发展轨迹  韶山红色旅游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萌芽初创阶段(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韶山因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始逐步为外界所知。1
期刊
雕塑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尊形神兼备的雕塑是极具感染力、号召力和穿透力的,它能激发人的情感,鼓舞人的意志。雕塑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而且是历史变化发展的实证。  (一)一代伟人毛泽东以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华、前瞻的理论、辉煌的功绩,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仰慕与敬重。他的思想鼓舞了几代人,他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福佑国人并留在人民的记忆中。由此,“文革”期间,毛泽东主席塑像在神州大地的出现和风靡,也就不难
期刊
十一年前,爸爸病了,之后他的智力变得和三岁小孩儿一样。有趣的是,他还会唱歌,但是只会两首:一首是《东方红》,和他年轻时的岁月连着;另外一首是《小燕子》,是我四五岁时,他教我唱的。那些年我常常逗他玩,管他要零花钱,他还是和我小时候一样,把手伸向胸前衬衫的口袋里想掏钱给我。可他不知道,他穿的不再是襯衫,没有口袋,也没有钱。我还会常常假装说自己生病了,他都会表情严肃地伸出手摸摸我的额头,看看我是不是在发
期刊
(论述摘编)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
期刊
(一)中央人民政府派遣访问团访问各老根据地并邀请各老根据地人民代表来京参加国庆节观礼,加强了中央人民政府及各级人民政府与老根据地人民的联系,表扬了老根据地人民伟大的革命功绩,提高了老根据地人民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积极性。这一收获是很大的。  老根据地人民长期對帝国主义、国民党匪帮、封建地主的残酷压迫进行斗争,贡献最大,牺牲和受到的摧残也最大。解放后经过积极生产,部分地区已经恢复,有的地区甚至超过战
期刊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
期刊
中共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谈起统战工作,他满腔激情地说:“山与山之间的距离是云,树与树之间的距离是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心。心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人与人之间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最关键的是心要凝结到一起。”  记者:您曾经给怀化市领导干部写过一封《让我们的心连接起来》的公开信,信中写道“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越来越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