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 永恒的温情

来源 :素材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造作,也没有美化;不需要什么高尚的情操,也不需要什么海誓山盟。生活有泪水,也有笑声,生活以温情为底色,真实而感人。余华以细腻的笔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勾勒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生活让余华和他的作品总有一种亲情的力量无限向外延展。这种力量蕴涵在大量的生动而感人的细节描写里,这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时时浸润在生命的暖流里。
  
   我最喜欢的是傍晚来到时,坐在农民的屋前,看着他们将提上的井水泼在地上,压住蒸腾的尘土,夕阳的光芒在树梢上照射下来,拿一把他们递过来的扇子,尝尝他们和盐一样咸的咸菜,看看几个年轻女人,和男人们说着话。
  (《活着》)
   活着,是一种状态,一种真实的生命的动态。也许,只有走近生活,你才会深刻地理解到生活的真谛,活着的意义。“井水泼在地上,压住蒸腾的尘土”、“随手递来的扇子”、“盐一样的咸菜”、说着话的年轻女人和男人,这些生活中俯拾皆是的细节,恰恰是生活的本色,平淡的生活细节反而更具有了生活的淳厚的力度。
  
  
   “坐在叔叔的屋顶上,许三观举自四望,天空是从很远处的泥土里升起来的,天空红彤彤的越来越高,把远处的田野也映亮了,使庄稼变得像西红柿那样通红一片,还有横在那里的河流和爬过去的小路,那些树木,那些茅屋和池塘,那些从屋顶歪歪曲曲升上去的炊烟,它们都红了。” (《许三观卖血记》)
   年少单纯的许三观眼里的一切也是美好而又单纯的。傍晚时分对天空色彩变化的细节描写在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背景的同时,有力地表现了许三观的这种唯一纯真的内心世界。而“像西红柿那样通红一片”的比喻则使文字更凸显得生动温润。生命的温度是余华内心澎湃热情的真实外露。
   她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她看了我一眼,接着将薄膜晾到了绳子上。这一刻我清晰地看到了她遭受岁月摧残的脸,脸上的皱纹已经清晰可见,她那丧失了青春激情的目光看到我时,就像灰暗的尘土向我漂浮而来。她转身走向井台,无情地向我呈现了下垂的臀部和粗壮的腰。我是这时候转身离去的,我内心涌来的悲哀倒不是冯玉青对我的遗忘,而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到美丽的残酷凋零。
  (《在细雨中呼喊》)
   时光无影踪,可是生活又总会为它留下不灭的印迹。多年不见,岁月却雕刻了冯玉青的模样。她的“清晰可见”的皱纹、“失去了青春激情”的目光、“下垂的臀部和粗壮的腰”便是岁月的留痕。而对于目光的描写更是因为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倍感生动与震撼人心,“目光”像“灰暗的尘土”向我“漂浮而来”,既写出了冯玉青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表现出的对我的陌生,也流露了我对这种陌生的到来的无奈与伤感的情绪。
  
  
   坐在门槛上的许玉兰这时候又哭了起来:
   “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啊......”
   许玉兰这时候的哭诉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她把同样的话说了几遍,她的声音由于用力过久,正在逐渐地失去水分,没有了清脆的弹性,变得沙哑和干涸。她的手臂在挥动手绢时开始迟缓了,她喘气的声音越来越重。她的邻居四散而去,像是戏院已经散场。她的丈夫也走开了,许三观对许玉兰的哭诉早就习以为常,因此他走开时仿佛许玉兰不是在哭,而是坐在门口织线衣。然后,二乐和三乐也走开了,这两个孩子倒不是对母亲越来越疲惫的哭诉失去了兴趣,而是看到别人都走开了,他们的父亲也走开了,所以他们也走开了。
  (《许三观卖血记》)
   这段细节描写紧紧扣住一个“又”字,多角度地进行了铺展。声音“变得沙哑和干涸”、挥动手绢的手臂“开始迟缓”、喘气“越来越重”,这些细节直接而有力地表现了许玉兰作为市井世俗的小镇女人的一面。而四周围观的邻居、丈夫以及儿子的反应,则是间接地从反面衬托了许玉兰的这种行为已经一次次的重复过,以至周围的人也产生了心理上的疲倦。余华语言的技巧性,可见一斑。
  
  
   他走出校门时,因为没有立刻看到我显得惊慌失措。犹如遭受突然一击似的呆立在那里,失望和不安在他脸上交替出现,然后他往别处张望起来,唯独没有朝我这里看。孩子沮丧地向我这个方向走来时,仍然不时地回头去张望,接下去他才看到微笑的我。我看到鲁鲁突然不顾一切地向我奔跑过来,他紧紧捏住我的手,他手掌里满是汗水。
  (《在细雨中呼喊》)
   这个片段中作者用人物的外在的表情与行动的细节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内部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呆立”、“张望”、“不时地回头”等几个简单的动作极其精到表现了“他”的失望与不安的心理状态,而“奔跑过来”、“捏住我的手”、“汗水”则恰当表现了“他”见到我时的激动与喜悦。
  
  
   许三观开始哭了,他敞开胸口的衣服走过去,让风呼呼地吹在他的脸上,吹在他的胸口;让混浊的眼泪涌出眼眶,沿着两侧的脸颊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里,流到了胸口上,他抬起手去擦了擦,眼泪又流到了他的手上,在他的手掌上流,也在他的手背上流。他的脚在往前走,他的眼泪在往下流。他的头抬着。他的胸也挺着,他的腿迈出去时坚有力,他的胳膊甩动时也是毫不迟疑,可是他脸上充满了悲伤。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树枝,就像渠水流进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
  (《许三观卖血记》)
   小说行将结尾时,许三观终于也“哭”了,眼泪在他的脸上和心里肆意地流淌。眼泪顺应着许三观的每一个动作,一直流到地上。排比式的细致入微,让读者一点点被他的悲伤瞬间击倒,感觉到同样的泪水在自己的身体上一点点向下滑落,直至坠入脚下的泥尘。而最后接连运用了六个比喻句,进一步烘托渲染了许三观内心的悲伤之情。
  
   生活是平凡的,平凡之中而又充满折磨与苦难;生活又是美好的,因为生活中总有些平平凡凡的细枝末节在时刻打动那些留意生活的人们。也许,因为余华的文字里,更多的是生活的本真,所以他才会点亮万千读者的“动”感之心。
其他文献
113年前,家住纽约市西95街115号的8岁小姑娘帕吉尼娅·欧汉劳恩由于非常困惑,给《太阳报》写了一封信,提出了成人看来极其幼稚的问题:“我的朋友里边,有的小孩说:‘圣诞老人是没有的。’我问爸爸,爸爸说:‘去问问《太阳报》看,报社说有,那就真的有了。’因此,拜托了,请告诉我,圣诞老人真的有吗?”    该报弗朗斯·比·恰奇先生受总编委托,用社论的形式给予了公开的回答。这位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
期刊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
期刊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
期刊
一只乌鸦,能呱呱叫几声,就自誉为天下第一歌手,这实在让人感到可笑。其实细想想,我们身边也不是不乏其人吗?这不禁也让我们感到,认清自己,说起来多容易,但做起来又有多难!   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希望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要知道自己的界限,知道什么该坚持,知道什么该放弃,知道怎么样更合适自己的特点。于是,我们就不需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只需要做一个找准了自己位置的人,成功就成了附属品了。 还记得
期刊
女儿在美国土生土长,如今7岁半,外号“眼睛尖”,常捡1美分、10美分,甚至偶尔还有25美分的硬币。那里没有人鼓励她交公,所以她都存在一个罐子里,1分也不舍得花。看着她小罐子里的硬币日渐增加,我还琢磨着应该怎么告诉她拾金不昧的道理呢。可是,上个星期,她一次就把钱都交出去了。  她学校的游乐场太旧,准备翻修,于是学校开始募捐。学校每个年级都设有一个大罐子,那些大罐子上还画着一条横线。几个老师自告奋勇,
期刊
【导语】   一首歌,四个字(新年快乐),这就是王菲在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的全部了。天后以一首新歌《愿》作为2012年的开篇。这首被网友称为“仙乐”的新歌,歌词清新,曲调悠扬,令观众惊艳不已。而王菲也一改以往演出中不言不语的惯例,一曲唱罢,面带甜笑轻轻说“新年快乐”,令全场观众又惊又喜。    【素材在线】   2011年12月31日晚,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的最高潮无疑出现在华语乐坛“一姐”王菲出
期刊
【导语】   “青春像一场大雨,虽然我们曾被淋得感冒了,但我们还是想要再来一次。”青春像辽阔的大海,我们像海中的鱼儿,借着青春自由自在地游荡,欢笑和泪水都淹没在海洋。海水是咸的,那是我们青春流过的泪水;海水是蓝的,那是我们青春清澈的心灵。2012年,风靡台港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登陆内地,很快凭借剧中有关青春的热血和情怀,引发了80后、90后青年观众的强烈共鸣。    【影片解读】  
期刊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席”,就让我们一起品味古诗文中那沉淀生命的酒和那独树一帜的“酒”。   饮一杯恬淡的酒,在山水间畅游。陶渊明“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欲说还休便于无形中将内心的悠闲自得融入到与世无争的淡泊名利中。在俗世不堪的喧嚣中“问君何能尔?”,贴切自然的一句“心远地自偏”就应答了千年不解的疑问。这般情愫也正如欧翁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而便寻找到了自身的快乐,因为“
期刊
你说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你说笛声如诉,费尽思量;后来茶烟尚绿,人影茫茫。  你说可人如玉,与子偕臧;后来长亭远望,夜色微凉。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花开与谁享;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    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  你说水静莲香,惠风和畅;后来云遮薄月,清露如霜。  你说幽窗棋罢,再吐衷肠;后来风卷孤松,雾漫山冈。  你说红袖佯嗔,秋波流
期刊
语段一   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如果因为仇恨而相识,不可否认的是,你们的心里已经牢记了对方的名字。如果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那么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个可以谈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