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e_y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1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210例,穿刺成功率97.2%。失败6例。术后2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经相关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介入治疗的进步,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冠心病血运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常规方法相比,无需严格卧床,术后体位相对自由,伤口易于压迫止血,局部出血少,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更容易被病人特别是对心功能差,不能久卧的患者或是因卧床引起的腰背疼痛、排尿困难而需导尿的患者所接受,不失为一条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新途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从2013年1月-2013年6月共216例,其中男性165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8岁。心绞痛120例,心肌梗死4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12例,胸痛待查35例。冠状动脉无病变67例,1处病变93例,2处病变27例,3处及以上病变29例。
  1.2结果:本组216例患者均经右桡动脉径路穿刺,成功210例,失败6例,穿刺成功率97.2%。失败6例均因桡动脉痉挛造成,后改经股动脉径路穿刺完成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对介入性检查和治疗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1],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前充分做好解释工作,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必要时可请已接受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1.2 禁食:术前禁食禁饮,但不超过4小时,以免导致血容量不足和低血糖的发生。此项手术是局部麻醉,全身受麻醉药物的影响小,发生误吸的概率较低,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尽可能缩短禁食时间,以减少并发症。
  2.1.3 用药准备:术前累计给予波力维300mg,肠溶阿司匹林0.3g,其目的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度,防止术后血栓形成。
  2.1.4 一般护理: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一天行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的备皮和造影剂过敏试验,清洁皮肤,病情许可,可嘱患者洗澡。保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可口服安定。常规完善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
  2.2 术中护理:嘱患者排空膀胱并协助上手术台,取平卧位,将右手自然外展放置于手托上。术中密切观察术侧肢体情况,询问病人有无臂痛、麻木等不适感受,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连接各种监护仪器,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以备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送回监护室或病房平卧1小时,不能平卧者取坐位或头高足低位,术肢位于胸前并相对固定。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连续四次,若患者冠状动脉无病变,术后4小时即可下地活动。相对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无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了拔管前的护理,方便患者大小便,减轻了患者的思想负担,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2.3.2 伤口的观察和护理:术后采用的是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穿刺处止血。由于术中及术后抗凝剂的使用,伤口易出血或出现血肿,止血器固定好以后随时观察术肢皮肤温度及颜色的变化,注意有无疼痛、青紫、肿胀等情况发生,同时监测拇指动脉的搏动,以判断止血器压迫是否到位,注意局部有无渗血。若患者因止血器压迫引起不适,可利用非药物措施来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可予药物改善。术后两小时即可开始松动止血器,最初每次半圈或是一圈,若患者伤口止血较好, 6-8小时后即可取掉止血器,更换敷贴。嘱患者在术后3日内不在术肢输液,测血压及提重物,1周内勿揉抓穿刺处,并保持穿刺处的清洁、干燥。
  2.3.3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无不适即可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多餐。多饮水,勤排尿,有助造影剂排出,有资料报道,随着心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2]。而经饮水治疗是临床上常用 的、简单的、有效的、能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的方法,所以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告之饮水的重要性。
  2.3.4 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足睡眠的方法,及其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并保持皮肤和血管的完整性。
  3 健康教育
  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良好,避免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预防高危因素,如超体重、高血压等,因为这些因素不但会加重心脏负担,而且使血液粘稠,刺激血管痉挛以及血管内膜增生及血小板聚集;坚持长期规则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加减药物。更换药物或减量須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积极治疗合并症;适当运动,适当锻炼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一般术后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术后心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提倡有氧运动;定期复查,术后定期进行复查,如有心绞痛发作或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4 体会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相比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术后易于压迫止血,穿刺部位出血少,伤口不易感染,无需严格卧床及制动术肢,无需过多的暴露病人即可观察伤口局部及肢体血运情况,患者易于接受。对护理人员来说,相对减轻了工作量,对术后伤口的观察及护理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全面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手术成功率及预后的重要措施。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晶风.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10,321:36-37.
  [2] 彭彬,蒋学俊,李晓燕.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导致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实用医学杂志2008,26(6):32-3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8年至2012年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记录和护理投诉,找出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得到大幅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病员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加强环境管理、仪器设备定时检修以保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与家
期刊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应用于胃溃疡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12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本次研究,运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黄芪建中组与传统治疗组
在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八家村,有一位叫周兆阶的老人,今年已是108岁高寿。周爷爷虽然年逾百岁,但面色红润、脑子清晰,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腿脚灵便。直到现在仍自己洗衣,料理部分家务。老人一生热爱劳动,每天坚持扫地、侍弄花草,外出遛弯、锻炼更是家常便饭。据老人回忆,他这辈子极少生病,就是生病也很少需要吃药、住院,大多是休息一两天就好了。108岁高龄的周爷爷有什么独特的养生秘诀呢?早睡早起,放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将90例扁桃腺肿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P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常规给予镇痛药和冷敷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疏导,按摩,音乐舒缓,镇痛药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给予镇痛药次数及剂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镇痛药剂量统计差异,但疼痛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烦
期刊
目的:探讨临床视角下中西药配伍的禁忌及其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检索、整理中西药配伍禁忌知识.结果:中西药配伍不合理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患者
[药物类别]抗生素rn[适应证]细菌感染rn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根据抗菌谱和对革兰阴
近年来,颈椎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显现。有研究指出,我国20~40岁的青壮年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59.1%。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时间伏案工作、过久使用手机等因素,都是颈椎病提前来“敲门”的主要原因。低头族,当心颈椎的“C位”不保  手机不离手,是当下年轻人以及部分中老年人群的普遍现象。因专注看手机而造成的长时间低头,会致“C”形颈椎弯曲变形。人体的颈椎是前凸后凹的“C”形结构,当处于正常
期刊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何建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在冠心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门诊学习多
目的:分析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式手术的效果和各项指标.方法:筛选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0例肾癌患者.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术式,分为后腹腔镜组和
82岁的李奶奶最近遇到一点小麻烦,常常会觉得右耳堵得慌。起初李奶奶也没有太在意,以为是“耳屎”太多,就用手或者棉签挖挖耳朵,但时间久了,她感到症状越发严重,不但疼痛感加重,每天辗转难眠,连听力都有所下降。实在没辙的李奶奶决定到医院一问究竟。耳闷耳堵,竟是“瘤”在作祟  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医生说李奶奶的情况并不是耵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这么简单。通过电耳镜检查发现,李奶奶右侧外耳道的后壁附着有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