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父亲”建构与国民性反思——以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中心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取代封建主义“孝道”的文化启蒙主张。鲁迅对“理想父亲”的建构及其对“精神之父”的上下求索,可视为其毕生追求心灵成长及探索客观真理的一种文化心理隐喻。鲁迅试图在“强父”、“强子女”、“强家庭”与“强社会”、“强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机制,构建现代意义的“父道”典范,这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为教育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观,培养“四有”好老师的教师观,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思想。当下,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
2021年7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成立仪式”隆重举行。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党委副书记、校长董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成立大会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7月10日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暨首届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研讨会”。
一、《巴黎笔记》中的“商业社会”图景作为青年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穆勒笔记》是马克思自觉运用哲学人本学逻辑把握政治经济学的初次尝试,其中蕴含着从交往异化理论向劳动异化理论Ⅰ①的复杂逻辑嬗变。这一思想逻辑的推进既得益于费尔巴哈和赫斯为马克思提供的哲学方法论启示,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此时马克思自身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普遍概念。“三农教育”目前虽然不是普遍概念,但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也很有必要成为普遍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三农”及其教育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基础性和指导性意义的丰富的农村教育、农民教育和农业教育思想及其成功教育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农教育”主要是争取和落实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干部。社会主
煌煌巨著《顾明远文集》,真实表达并深刻映射了顾明远教授这位教育家丰厚而灿烂的学术人生。顾明远将“修辞立其诚”作为学术之道,坚守“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学术立场和研究方向,提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观点;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客观要求;倡导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阐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观点与要义,凝练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的教育信条;开创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构建比较教育
教育扩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教育扩张的外部性及其对劳动参与率的挤出作用。将这两个因素纳入到增长模型,理论和计量分析表明:(1)教育扩张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外溢,促进劳动力人均产出的增长。(2)教育扩张降低了劳动参与率,使其与总人口人均收入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前我国教育扩张水平距离拐点较远,教育扩张将持续促进总人口人均收入的增长。(3)宏观教育收益率越大、人口增长率越低、退休年龄越高,教育扩张对总人口人均收入的提升作用也越大。在当前我国生育率下降、退休年龄可能延迟
近代中华民族自觉是历史的概念,需将之置于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五四后的20年间,中华民族自觉渐趋深化: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解放”的奋斗目标;九·一八后国难当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共同体坚定的民族信念,便是其最重要的表征。国共关系的演变对时局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制约作用,与此同时,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既已自觉,同样深刻地制约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换言之,中华民族追求自身解放,是民族的自觉,也是民族的大义,更是最大的民意,故
秦始皇陵以“水银”为“大海”的设计,体现了这位帝王对海上世界的向往,也可以看作当时海洋探索与早期海洋学成就的标志之一。秦始皇多次出巡海滨,并有“梦与海神战”以及以连弩射杀巨鱼的经历。正是在这一行为之后,他即走向人生的终点;而还葬骊山途中,又有“鲍鱼”故事。秦始皇对海洋的关注,起初谓“东抚东土,以省卒士;其事大毕,乃临于海”,但随后则受到燕齐海上方士神仙学说的强烈影响。地宫中“水银为海”的象征意义,亦可与仙化追求相联系。关注秦宫苑“海池”的存在,考察秦始皇陵地宫的海洋文化元素,应
创新是驱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企业家,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本研究聚焦于在商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创业型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并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得出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结构由创造性基础素养、创造性领域技能、个性与品德、创造性驱动四个维度构成;“坚持性”和德行修为是创业型民营企业家最重要的创造性特征;多元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培养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从复杂多变的环